高考优秀作文优在何处

时间:2022-10-24 03:34:29

高考优秀作文优在何处

每年都有高考优秀作文,它们可以获得高分,甚至满分。那么,它们凭什么获得高分,靠什么获得满分?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分析。

一、角度新

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是《心灵的选择》,一个同学写了《一个“死囚”的无悔抉择》。面对“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这位考生一下子就想起了几乎被人遗忘的张志新,这样的选材,本身就已经不同凡响。当然,文章的优劣,不仅在于“写什么”,更重要的是“怎样写”。要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把张志新的故事叙述清楚,是很不容易的。然而这位考生在谋篇布局上又显出了独到的匠心。这样的构思可以说是非常精妙的。

2006年上海高考题目是《必须跨过这道坎》,作者叙述了放假期间, 跟着美术老师去偏远的山间写生的经历。文章立意显然是偏远的农村必须跨过民俗守旧落后、思想封建保守这道坎。明指那个农村尚未跨过落后的坎,暗指他们必须跨过这道坎以后才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

二、富含时代气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气息是新颖的标志之一。作文,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

正是由于考生注意了这一点,一些考生在作文时能以新闻时事作材料。以这些时事为材料,不仅可以展示开阔的视野,体现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系,而且可以营造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使文章富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我们感到,文章时代气息的营造需要“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需要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更需要有对当代主流思想的阐释和弘扬。

三、蕴涵哲理

哲理,是感悟的渗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呈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作文中蕴涵哲理,使文章深刻,有意蕴。常常涉及的哲学观点有一分为二的观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新陈代谢的观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任何事物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局限性)等等。

2007年重庆高考题目就是《走与停》,本身就蕴涵哲理。有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倘若你爬山,累了就停下来,先享受一下纤尘绿浪的清幽,郁郁葱葱的野花野草,感受一下另类的幸福,再继续攀登,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那种豪情壮志也体会到了。但如果你累了还继续攀登,那到达山顶就困难了,说不定还会让你因累而窒息。

四、层次清晰

层次,是指文章材料安排的次序,有时叫意义段或“部分”,它是客观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人的思维发展进程在文中的反映。好的文章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层次的安排显得重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都应考虑清楚。古人讲作文时有一句很精辟的话:“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这其中的“物”指的是内容中心,而“序”指的是顺序层次问题,这说明内容与层次是密不可分的。

五、具有文化底蕴

底蕴,词典解释为“详细的内容、内情”。文化底蕴类文章一般指充满文化内涵的文章。文化,词典解释:“①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②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识。”狭义的文化底蕴指文史修养,广义的文化底蕴则指对人类文化精神的深刻认识与领悟。文章的文化底蕴,是指作者在文章中透过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作者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 浑厚的文化底蕴、丰沛的文化内涵、较高的文化品位、深刻的文化认知是文章写作的追求。

例如2007年高考优秀作文《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阅卷老师是这样评析的: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立意深刻,脉络清晰。文章开篇点题,由诗句感叹寂寞,把“细雨闲花”的“迷蒙”“柔美”拓展为情感的壮烈,即“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接着以纳兰性德和李煜为例,来阐释寂寞为何,即“寂寞的意义”。第六段列举陆游、王维、元稹,将寂寞升华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第七段内容上又进了一层,由“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拓展为“林则徐、韩愈式的寂寞是奉献,让人仰望”。

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是一篇颇有韵味的考场作文。

当然高考优秀作文,还有很多优秀之处,但愿笔者的思索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作者单位:江苏省茶高级中学

上一篇:突出学生主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下一篇:“学困生”转化手记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