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水乌镇 梦萦江南

时间:2022-10-24 02:39:53

江南四小镇中没有它――乌镇。

初次见到它秀美的容颜,是在刘若英和黄磊主演的《似水年华》中。它的恬静,灵秀,质朴,令我迷恋。

水是江南的魂啊!乌镇是水的宠儿,水将它捧在手心,呵护了千年。

乌镇是茅盾的故里,那儿有林家铺子,有饱经风雨的修真观古戏台,有李卫当官的两省三府衙门,有独特的双桥风情,有洋溢着油墨之香的立志书院,还有在小巷中追逐打闹的小孩,穿着蓝底白花衣衫的船娘,河上吆喝的菜农,聚在埠头边做活儿边聊些家长里短的老妇人……

于是,我循着这一切来了。来到乌镇,正值日落时分。此时这里的夕阳并无特别之处,只见那余晖洒落在水中,似贪玩的小孩儿不愿回家,依旧与水波嬉戏着。河边浣洗的村姑们说笑着,轻快的笑声不断飘散开来。这是我向往已久的安逸生活。

夜幕已近,正是游览西栅的好时候。

乘着画舫,如苏州丝绸般的清风滑过脸颊。我不禁想起苏轼《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不知当时的苏子可有我此刻的畅快之感。

那木桨划开清澈的水,荡起了涟漪,人的心也随之荡漾开来。我闭上眼,聆听那水声,似乎天地之间唯余我一人。生活于闹市之中,整日与喧嚣为伴,这种宁静真的是久违了!我肆意地嗅着乌镇温润的水汽中隐藏着的茶的馨香、三白酒的甘醇。

画舫缓缓靠岸,我拾级而上,跨入另一个世界。

屋檐下,素雅的纸灯笼早已静候游人多时了。烛焰在薄灯罩内跳跃着,闪烁着。灯火一直延伸到小巷深处,直到目光到不了的地方。我循着灯火漫步在石板铺就的巷道中,似乎在追寻一种温馨……

脚下的千年青石板发出清脆的声响,犹如在对我诉说着小巷里发生的故事。我像归乡的游子,感觉这儿的一切都那么亲切。这种亲切是我在游览其他地方时从未有过的。我张开双臂,双手指尖恰好触碰到两边的木制门板,就像在抚摸村口的那株老槐树。

这里的人们多居住在水上房屋中,楼阁窗多且高,好像唯有这样才能将宝贵的阳光迎进屋。推开临水的窗,温润的水汽便亲热地涌过来,在怀里撒娇。当年,文学巨匠茅盾就是在这种清幽雅致的楼阁中书写着他的一生。

不知不觉月已当空,抖落一身的银辉将小河装饰得仿佛天上的银河。

我坐在石拱桥旁专供行人歇脚的低矮石栏上,迎着月光向远处眺望――水月交融,临水人家已尽被染上银白;从一处高高隆起的桥上可以看到这条河上全部的石拱桥。水时而分流,时而汇合,无所束缚地流淌到想去的角落。

不时地,桥下会摇过几只乌篷小船,船娘为游人哼唱着江南水乡淳朴地道的民间小调。在苏州定园中也有船娘唱小曲儿,略带几分缠绵娇羞,而南京秦淮河上的歌声含着些许委婉,而扬州瘦西湖上的歌声则是透出几许妩媚……但都不及此处的朴实。

过了桥再转两三个弯就听见不远处有唱戏的。尽管我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曲种,昆曲、评弹或是越剧?但我还是坐在了观戏台下,点了一份当地特色点心――南瓜藤汁青团,边品尝边看戏。唱戏女子的扮相美极了,在柔和的灯光下满身夺目的光华,倒映在戏台与观戏台间的一湾清流中,那意境绝不亚于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能与乌镇的夜景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梦境了。这甚至比梦更温暖,朦胧,令人久久无法忘怀。

我劝那些整日坐在写字楼里的人们来此看看,别让都市的玻璃幕墙、灯红酒绿伤了眼!或许他们见了这般光景也会和我一样――几欲落泪。就让那泪润润干涸的眼吧,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一种快被我们遗落在忙碌生活中的幸福。我们都快忘了――世上竟有这样的幸福!

再回首,夜已深,露更重,双眼愈迷蒙。

住宿已安顿好了。回到住所,已是夜阑人静。

睡意袭来,人便飘飘然了。依稀梦见见过的林林总总――眼前犹现石桥小巷、灯火炊烟……若即若离;耳畔犹有摇橹声、吆喝声、戏曲声萦绕……若隐若现。是梦幻?为何水一样清?天一样蓝?是真实?为何有那般诗意?所有影像均似幻犹真,我辨不清虚实了。

梦中,我没有向它挥手道别。我知道我们从此不会分离,因为――一夜枕水乌镇,终生梦萦江南……

【作者系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高一班学生】

上一篇:诗意的乡村生活 下一篇:让高中生远离“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