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

时间:2022-10-24 02:07:25

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

摘要:采用防水混凝土已成为我国地下工程建设的一种主要防水技术措施,只要设计合理、细部构造处理恰当、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材料配合比准确、施工顺序正确,混凝土渗漏水现象是能够得到有效预防的。本文通过对防水混凝土的特点和质量要求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为确保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提高其抗渗性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防水混凝土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是以工程结构本身的密实度实现防水功能的一种防水做法。防水混凝土的显著特点就是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就是在普通混凝土骨料级配的基础上,调整配合比,控制水灰比、水泥用量、灰砂比和坍落度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抑制混凝土中的孔隙,达到防水的目的。还可加入适量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防水剂及膨胀剂等),改善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减小孔隙率、增加密实性、提高抗渗性能。防水混凝土还兼具有承重、围护功能,因此在地下工程中应用广泛。

2施工要点及措施

2.1原材料的要求

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水泥用量应不小于300Kg/m3;②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③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④拌制混凝土所用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⑤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⑥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它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及措施

防水混凝土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则多余水分蒸发后会形成毛细管渗水,反之,水灰比过小也会引起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施工振捣困难造成降低密度和抗渗性。因此选定合理的水灰比,应以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与之相适应的和易性为原则;对于采用各类减水剂、抗渗剂等防水混凝土掺合材料时,应在保持必要的和易性前提下降低水灰比,这样,就可以减少毛细孔的数量和孔径,取得较好的抗渗效果。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与水泥品种、用量和砂率密切相关,适当提高防水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和灰砂比,有利于混凝土的搅拌、浇捣、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也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3细部结构处理

2.3.1施工缝处理

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控制防水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施工缝是防水工程的薄弱环节,应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对于底板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墙体上不得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设置距底板面应留500mm,施工缝距穿墙孔洞边缘不少于300mm。施工缝部位应认真做好防水处理,主要是两层之间粘结密实和延长渗水路线,阻隔压力水的渗漏。

施工缝的断面可做成不同形状,如凹凸缝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带对防水抗渗的效果较好。为保证施工缝处混凝土接缝严密,浇筑混凝土对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认真清除浮粒和垃圾杂物。如果垃圾杂物未清干净,会造成缝中渗水。止水带伸入缝上与缝下部分应相等,否则起不到延长渗水线路的目的,从而造成缝中渗水隐患。在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水清洗并保持湿润,在施工缝表面应铺设一层混凝土同强度配合比的水泥砂浆,避免接缝处混凝土砂浆不足而产生蜂窝麻面引起施工缝的渗漏;对于留凹槽的施工缝应注意凹槽中的积水,积水会造成防水混凝土水灰比增大,积水过多混凝土容易离析,从而造成混凝土蜂窝麻面,引起施工缝部位渗水。

防水混凝土建筑物的变形缝防水处理较复杂,处理不当容易发生渗漏。防止变形缝渗水的关键是:止水带完整无损、接缝严密,按设计位置准确埋置,变形缝两边混凝土浇筑要密实。最好采用无接头的整条止水带,避免因接头不严而渗漏,如必须接头,接头应设置在水压力较小的部位;止水带接头要拼接严密,接头部位应采用搭接的方式并保证一定的搭接长度;止水带要符合设计要求。变形缝部位一般钢筋密集,中部又有止水带,是混凝土浇筑的难点。要格外仔细浇筑止水带周围的混凝土,同时,混凝土入模时不能正对止水带冲击,以防混凝土挤压,造成止水带向下卷曲而削弱其止水功能。

2.3.2后浇带处理

大型地下工程一般都设有沿建筑物横向的通长后浇带,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后浇带施工时如位于地下水位线下时,必须一直坚持降水至基底面500mm以下,保持下部混凝土干作业施工;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应按上述施工缝处理方法进行,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两侧混凝土,其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2.3.3穿墙管道施工

根据使用功能需要,往往在地下防水混凝土工程墙壁上设有很多穿墙管道,管道外要设穿墙套管,穿墙管止水环与主管或翼环与套管应连续满焊,并做好防腐处理;套管内的管道安装完毕后,应在两管间嵌入内衬填料,端部用密封材料填缝;柔性穿墙时,穿墙内侧应用法兰压紧;穿墙管处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穿墙管外侧防水层应铺设严密,不留接搓,增铺附加层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2.3.4埋设件施工

混凝土内的埋设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放线安放,埋设件固定好后确保铁件不得与模板接触,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当厚度小于250mm时,必须局部加厚或采取其他防水措施;预留地坑、孔洞、沟槽内的防水层,应与孔(槽)外的结构防水层保持连续;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螺栓或套管应满焊止水环或翼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做法,拆模后应采取加强防水措施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支模时,在螺栓端头迎水面侧安设一方形木块,边长50mm,厚约20-30mm,浇在混凝土中的迎水面表层,当混凝土浇完达到一定强度后,挖去木块,再扫平端头内混凝土并截去露出的螺栓头,用膨胀砂浆抹平墙面以防止水会进人而锈蚀螺栓。

2.4混凝土的拆模与养护

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常温季节前3天内每天浇水4-6次,以后每天浇水2-3次,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防水混凝土为减少温差裂缝宜延长带模养护时间,常温下墙体宜在第5天拆模,拆模后用麻布、草袋覆盖淋水保湿养护10-14d;混凝土结构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后方可在上面进行下道工序,强度达到70%时方可拆模;拆模时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得超过20℃。当建筑物底板是大体积混凝土,应根据施工季节气候条件制订合理的养护控温措施,使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均不得大于20℃。夏天应用湿麻布养护,冬天应用塑料薄膜和保温草帘等材料覆盖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地下工程完成后应尽快覆土回填,做好维护和保温工作。

3.结语

通过对防水混凝土工程施工要点进行严格把关,不仅确保了工程质量而且提高了混凝土抗渗性能,增加了建筑物使用寿命,降低了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承志.商品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北京土木建筑学会.混凝土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上一篇:某高层建筑结构及附属工程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下一篇:土石坝混凝土防渗墙工程的施工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