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轮机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时间:2022-10-24 01:52:35

关于轮机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

【摘要】20世纪中期,船舶自动化在全球逐渐兴起,到了21世纪的今天,船舶自动化已经发展到了智能化、信息化阶段,从船舱设备的自动化到航行自动化、锚泊自动化、动力自动化以及货物装卸自动化,船舶自动化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逐步趋向成熟。本文就针对轮机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特征进行分析探究,解析轮机自动化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轮机自动化;发展现状;轮机自动化特征

一、轮机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1.轮机自动化在船舶中的应用。(1)船舶设备运行控制自动化。船舶设备运行控制自动化是轮机自动化的基础环节,轮机自动化系统可以自行对船舶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控制,从而保障船舶设备的正常运转。船舶设备运行控制自动化不仅对单一的设备进行检测和控制,而且对多台设备组建的整体系统也可以进行检测和控制。(2)维护维修自动化。维护维修自动化是现代船舶工程的必备技术,维护维修自动化包括维修信息自动化和维修备件模式化两个方面。在当今的船舶中,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运用较多,因此,必须要对船舶进行良好的维护,确保每一部分的设备都正常运转,维修自动化技术可以自行的对船舶进行维护和保养,起到了对船舶故障的预防作用,把传统的“事后维修”转换成了“事前调节”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船舶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轮机自动化系统复杂繁琐,采用的大多都是精密的电子部件,这些部件成本高昂、结构复杂,一旦轮机自动化系统自身出现故障,船员很难进行处理,将会导致巨大的风险和严重的经济损失,轮机维修自动化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隐患,轮机自动化系统可以准确的检测出自身的运行状况,自动的对故障进行预防和控制,不仅提高了轮机自动化系统本身的性能,更保障了船舶的安全运营。(3)船舶管理自动化。轮机的自动化管理是以信息化为核心,集检测功能、控制功能、管理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网络化船舶管理系统,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使船舶的管理工作更加便捷有效,轮机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同时对船舶的推进系统、电力控制系统、船桥系统、监控系统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确保船舶各个部分有序的运行。

2.轮机自动化在渔业中的应用。首先,轮机自动化技术大大减少了渔船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改善了他们的工作环境。其次,轮机自动化系统能够确保渔船具有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再次,轮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渔船的停航时间,提高了渔业的生产效率,有力的促进了渔业的发展。

二、轮机自动化的特征分析

(1)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系统(PLC)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近年来,可编程控制系统迅速发展,在工业控制中被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控制,还可以有效的进行闭环控制、动态控制以及联网通讯。在轮机自动化系统中,分油机、锅炉、起货机等部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都应用了可编程控制系统,由于可编程控制系统的运用,使得轮机自动化系统具有重量轻、能耗低、体积小以及可靠性和灵活性高的特点。(2)计算机控制技术。目前,计算机控制技术正在向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已经出现了集检测、控制、管理为一体的分布式管理系统(DCS),将来还会逐步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进行转变。轮机自动化系统中由于运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使其具有了很强的灵活性、实时性以及可靠性,另外,嵌入式计算机控制系统也将是轮机自动化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3)集散型控制系统。轮机自动化系统中运用了集散型控制系统,而集散型控制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集散型控制系统应用了多微机控制系统,使得集散型控制系统的配置非常灵活。二是集散型控制系统实现了软件模块化,使得自身功能非常丰富。三是集散型控制系统以组态的形式建立,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四是集散型控制系统应用了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充分实现了资源和数据的共享。五是集散型控制系统运用了冗余技术,使集散型控制系统自身具有了很强的可靠性。综上所述,由于轮机自动化系统运用了集散型控制技术,使轮机自动化系统拥有了灵活、可靠、功能丰富、资源共享以及操作简洁等特点。

目前,世界船舶工程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作为国际中的造船大国,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进,就必须依靠船舶工程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来实现。轮机自动化是船舶工程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将会不断改进技术,全面提升轮机自动化的技术水平,继续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造船大国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徐绍衡.方便船员自修复的船舶自动化系统―PCC通用可编程采集控制器平台[J].船舶工程.2008,30(2)

[2]郭祖平.新型船舶机舱监测报警和控制系统分析[J].机电设备.2008(5)

[3]王征,黄楠,魏建华.船舶综合平台管理系统研究[J].船海工程.2009,38(1)

[4]蒋志华.船舶信息集成实验平台的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8,21(3)

上一篇:市政道路雨水口间距布置问题探析 下一篇:浅谈钻孔灌注桩的主要工序对质量的影响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