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探析

时间:2022-10-24 01:46:03

关于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探析

摘要:我国各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和各个自然保护区一直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先后通过保护区立法、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交流与合作等来规范自然保护区工作,并推出了示范保护区工程,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积累并总结适合我国国情和保护区区情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全面推动了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探析

Abstract: our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and all nature reserves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ature reserv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work, successively through the reserve legisl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so on to regulate the nature reserve work, and introduced a demonstration project reserv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nature reserves, accumulation and summarize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reserve area sentiment of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methods, promote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nature reserves.

Keywords: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保护区概况

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滇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境内,1988年由元阳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总面积:16409.9平方公顷,199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1994]53号)批复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复[2004]59号)批准进行保护区边界和面积调整,调整后面积为16187.1平方公顷。以保护亚热带中山苔藓常绿阔叶林以及栖息的珍稀并未濒危动植物为主。具有巨大水源涵养生态功能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属哀牢山脉南延部分的南段,呈西北―东南走向,是元江和藤条江的分水岭,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02°47′32″―103°10′13″之间,北纬22°50′32″―23°04′57″之间。

保护区内最高海拔点2939.6米,位于中部的大白岩子山,最低海拔点1270米,在东部的大坪乡境内。保护区处于滇南底纬高原,靠近北回归线,属于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类型。区内海拔高差大,相对高差1669.6米,年均温在8.617.9℃之间。立体气候显著,出现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及南温带几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类型,孕育了保护区植被多样性。 区内原生植被保存比较完整,共划分有7个植被型(含1个人工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含2个人工植被亚型)、16个群系(含2个人工群系)。根据2010年科考统计,保护区植物种类有1246种,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云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观音山特有植物3种。由于保护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动物资源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保护区分布有哺乳动物8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爬行类43种,两栖类38种,其中: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鸟类162种,其中: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同时,保护区内还隐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如用材树种、鞣质与染料树植物、食用植物、饲料植物、纤维植物、香料植物、药用植物、油料植物、园林绿化观赏植物和其他植物资源等。

2、保护价值

保护区是中国古特有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保存了复杂多样、原始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物种极其丰富,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较多,特别是部分物种种群数量较多,在我省自然保护区也都不多见。

保护区最具保护价值的为苔藓常绿阔叶林及其中藏的珍贵和特有物种。较原始的苔藓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2600米的近山顶或山梁地势较平缓的地带,它们或为当地特有的植物,或为国家级保护植物,可见其生态系统的保护价值和独特性。在生长苔藓常绿阔叶林的沟谷地带也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国家保护植物,如大果五加、十萼花、水青树等许多古老的保护植物以及二0一0年观音山科考队发现的两个新种金平凤仙花、异萼直瓣苣苔。

3、保护对象

保护以亚热带中山苔藓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具有巨大水源涵养生态系统功能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以长蕊木兰、大果五加、水青树、十萼花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元阳石豆兰、金平凤仙花等观音山特有物种。

保护以蜂猴、熊猴、凤头鹰、蟒蛇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以哈尼族古老、特有梯田农耕文化以及鼋山等自然圣境。

4、历史沿革

元阳县的东、西观音山、箐口大鱼塘林区、麒麟台大皮甲山、分水岭林区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既是全县重要的水源林区和天然绿色水库,同时,也是境内多数中低山河流的源头。林中流出的泉水灌溉着十余万亩良田,视为全县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山”。为了切实加强对该区域自然资源的保护,1984年11月元阳县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做出了《关于管护东、西观音山及所属山脉水资源的暂行规定》,开始对观音山地区实施保护,1988年7月,元阳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元人发[1988]11号)通过将其划为县级自然保护区,初步确定了保护和管理范围,并通过了《元阳东、西观音山及所属山脉水源林自然保护区暂行管理办法》,并于1988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1993年由红河州林业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牵头,对保护区进行了综合考察;1994年初元阳县人民政府委托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开展观音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设计,并完成了保护区升级准备;1994年5月2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1994]5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9月,元阳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元机编[1999]04号)文件决定成立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确定编制29人,解决了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人员问题,使保护区的管理工作逐步走入了正轨。

5、法律地位

1988年元阳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东、西观音山及所属山脉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把元阳观音山划定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经省政府批复(云政复[1994]5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对红河州《关于申报元阳观音山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请示》进行了批复,批准观音山晋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由此明确了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地位。

6、必须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是在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潜在可能性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制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管理计划是自然保护区开发日常工作的基础性文件,用于指导和调控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应高度重视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的编制,坚决克服编制和实施两张皮现象,制定出切合各个保护区实际的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再者保护区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必须参与到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制定中,他们熟悉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资料收集、分析评价、功能区划和确定管理项目等方面最有发言权。

7、改革林区护林员身份和工资

当前,林区护林员的工资待遇低下,护林职工情绪出现波动,森林资源将会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由于当前护林员的工作偏低难以养家糊口,森工企业的职工技术单一,年龄偏大(其平均年龄43岁左右),文化程度低(90的人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0)。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也有一部分年轻的护林员趁身体好,已外出靠苦力打工挣钱。

这些具体表现都是因体制不顺、资金匮乏、职工收入与全省其他行业差距大,生态显著改善与林区经济增长缓慢的不协调所造成的。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所面对的难题,也是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问题,更是当前和今后林区工作的中心和重点。

8、改善护林员生活的建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我们要以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契机,抢抓机遇,把握机会,切实解决民生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经解决:

8.1护林员转为事业编制

(1)、防火办应实行公安建制,纳入国家政法编制。

(2)、向上级努力争取,建立一支森林消防大队。各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等另行申请事业编制。

(3)、全局护林员转为事业编制。

8.2增加护林员薪水酬劳

根据当前全省各行各业职工工资待遇,适当调整林区护林员的工资,尽量拉近与地方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差距,并且随着其他行业职工的增资,也不断上调林区护林员的工资,以增加护林员工资收入来维护家庭及林区社会稳定。

8.3优惠政策向林区倾斜

国民经济迅速突飞猛进,全国各行各业的职工的工资待遇也随之上升,由解决温饱走向小康,而我们林区曾经一度为国家基础建设做了突出贡献的林业职工却为吃饭问题犯愁、更别说养家糊口、奔小康了。为此呼吁国家将优惠政策向林区倾斜,让我们生活在深山老林、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的护林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让曾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林业工人得到回报。

8.4当前我局的森林管护面积逐年增多,而现有的护林人员本来就少,如果再不置换护林员身份,再不增加工资,护林员离职自寻出路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样不但将增大林区社会不稳定因素,而且森林资源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后果是严重的。

9、切实做好保护区的基本建设

应切实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高度重视初步设计,从技术、经济、管理、环境等方面对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和评价。保护区管理部门要与受委托单位一起科学分析开展基建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细致分析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适合自己保护区的建设方案。强化自然保护区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保护区要经过长期探索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要随着国家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使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还可实行“一区一法”,使管理中有法可依,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与监督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必须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着重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来研究和处理管理中的问题,进而实现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甘蔗宽窄行与马铃薯间套种植初探 下一篇:后浇带与伸缩缝\沉降缝的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