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琴海豹.在北极圈生存了两千万年

时间:2022-10-24 01:10:46

成年竖琴海豹身长约为1.7米,体重可达130公斤,大多数情况下,雄性块头远比雌性要大。竖琴海豹头部为黑色,背部通常为浅灰色,上面有一块巨大的竖琴状黑色斑纹。

海豹妈妈每天要哺乳四、五次,值得一提的是,它们乳汁中的脂肪含量是牛奶的10倍,而雌海豹的产奶量也比一般母牛多出10倍。

由于竖琴海豹脂肪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因此它们长期被人类捕杀。在加拿大,在配额内捕猎竖琴海豹是合法的,每年都有约30万只海豹被有计划捕杀。

3月,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已是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位于加拿大北部的圣劳伦斯海湾还是一片冰天雪地,不时有暴风雪降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飞禽走兽几乎绝迹,而雌性竖琴海豹却在这个时候爬上冰面,迎接新生命的降临。

竖琴海豹因背部有一块巨大的竖琴状斑纹而得名。按地域划分,竖琴海豹可分为3个种群——大西洋西北部种群、白海种群和北冰洋种群。竖琴海豹是游泳健将和优秀的潜水员,很少离开海水。它们听力超群,不仅能在上万只小海豹的鸣叫中分辨出自己的孩子,还总是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一旦出现异常,就会通过海冰面上的孔洞逃生。

竖琴海豹的一生都在酷寒的北极圈附近度过,在这样极端的低温环境下,它们已经生存了2000万年。

靠潜水躲避北极熊攻击

竖琴海豹身体呈粗壮的纺锤形,脑袋圆圆的,眼睛也是又大又圆。它们的耳朵没有外耳廓,只剩下两个小洞,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听觉,在游泳时耳洞还可以自由开闭,防止进水。

由于竖琴海豹长期在水里生活,四肢退化严重,已经无法在陆地上行走。它们的前肢短小有力,长着锋利的爪子,后肢脚上五趾俱在,但趾间有蹼,已经蜕变成鳍状肢,对游泳十分有利。此外,竖琴海豹的尾巴短小扁平,在水中游泳时能像螺旋桨一样快速打水,驱动身体前进。这样的身体构造让它们在陆地上活动时,总是十分别扭——拖着累赘的后肢,扭曲着身体“匍匐前进”,并在地面上留下一行扭曲痕迹。但只要它们下水,立即就能展示出游泳高手的风范——不但速度极快,还能下潜很深。

成年竖琴海豹身长约为1.7米,体重可达130公斤,大多数情况下,雄性块头远比雌性要大。竖琴海豹头部为黑色,背部通常为浅灰色,上面有一块巨大的竖琴状黑色斑纹——这块斑纹是它们区别于其他海豹的最显著特征,也是“竖琴海豹”这个颇有诗意的名字的由来。

人们很少有机会直接观察到竖琴海豹在水里的矫健泳姿,但却能经常看到它们在冰面上蹒跚爬行的样子。为了抵御北极圈内零下40℃的酷寒,竖琴海豹不得不长出一层厚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在冰面上,竖琴海豹防御力极低,几乎不堪一击——天敌北极熊可以毫不费力地捕杀它们。不过一旦入水,竖琴海豹能迅速潜入270米深的海洋深处,并持续10多分钟,令北极熊望洋兴叹。

除了陆上的天敌北极熊,海里的虎鲸和格陵兰鲨也是竖琴海豹的危险对手。如果竖琴海豹能逃过天敌捕猎,一般的自然寿命将超过40岁。

小海豹在暴风雪中诞生

每年的3月初,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春光明媚,唯独北极圈附近还结着厚厚的冰,暴风雪不时光临这里,让这一片海洋真正地“雪上加霜”。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竖琴海豹浮出了海面,开始在北极圈附近寻找最厚、最老的冰块产崽。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海湾一直拥有大量厚实的海冰,因此被竖琴海豹视为天然的生产和哺育幼崽的安全场所。不到一个星期,数十万只竖琴海豹聚集于此,它们踏上冰面,使原本空旷、寂静的海湾变得热闹非凡。

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咕咕”鸣叫,大腹便便的竖琴海豹通过冰洞爬上冰面。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超过10万只小海豹在这里诞生,一时间,海湾的冰面上布满了新生的小海豹。雌性竖琴海豹每次只生一胎,刚出生的小海豹体重仅10公斤,白色的体毛被母亲体内的羊水染成黄色,只有鼻子和嘴是黑色的。从小海豹出生到20天大的时候,是它们的哺乳期,这段时间里,海豹妈妈与小海豹几乎形影不离。

刚出生一周内,小竖琴海豹依靠妈妈的奶水生存。海豹妈妈每天要哺乳四五次,值得一提的是,它们乳汁中的脂肪含量是牛奶的10倍,而雌海豹的产奶量也比一般母牛多出10倍。因此,在这一周里,小竖琴海豹会以每天增加两公斤的速度飞速成长,一周后,小竖琴海豹的体重就能达到30公斤——约为出生时的3倍。

随着小竖琴海豹的不断长大,它们的体毛也逐渐被冰雪染成了白色。能在母亲身边的日子越来越短,它们必须在未来的10多天里学会游泳、潜水、打冰洞等生存技能,以保证在酷寒的北极圈内存活下去。它们的第一课是如何用气味和鸣叫来与母亲联系——自然的威力是可怕的,不期而至的暴风雪常常将竖琴海豹母子分开。感到饥饿或者害怕的小海豹必须学会叽叽咕咕地大声呼唤。这时,在暴风雪中视力不佳的海豹妈妈,能分辨出自己孩子的声音特点,划定大致的范围,再用气味来确定孩子的具置。

为了寻找到足以维生的食物,小竖琴海豹必须熟练游泳,并学会从水里爬上冰洞。像鸟儿初次学习飞翔一样,这并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虽然先天的身体条件能使它们很快掌握游泳、潜水技能,但臃肿的身体也让它们从冰下钻出时格外艰难。常常有小竖琴海豹下水后无法自己从冰洞爬上冰面——如果一直待在水里,它们会筋疲力尽溺水死亡。每当这个时候,在冰上进行指导的海豹妈妈会下水,在水里将自己的孩子顶出水面,到达安全的地方。

打冰洞是竖琴海豹必须学会的另一项重要生存技能。在结冰的海面上,冰洞是竖琴海豹来往于水下与冰面的重要通道,也是它们的观察哨所和逃生道路。冰面上的竖琴海豹行动缓慢,为躲避北极熊的袭击,冰洞也是它们唯一的逃生通道;当海豹在海里觅食时,通过冰洞“登陆”也是它们逃离虎鲸捕杀的好方法。通常一个冰洞就有好几只竖琴海豹出入,一旦这个冰洞被冰雪封死,海豹们就会搬到另一个冰洞去。但是,自然形成的冰洞不是随时都能发现的,这时海豹就需要自己打洞。因此,当小海豹短小有力的前肢刚刚长出锋利爪子时,它们就必须学会这一格外重要的技能。

在哺育小海豹的日子里,雌性竖琴海豹与孩子形影不离,它们几乎完全不进食,而高热量的母乳也会消耗它们很多的能量。在20天的哺乳期结束后,海豹妈妈的体重会骤降四分之一甚至更多。

上一篇:不跟手工说再见 下一篇:初探有效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