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时间:2022-10-24 01:00:42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英语教师观念更新,各种新课堂模式应运而生,教师角色、师生关系、教学评价方式、作业布置等许多方面也发生转变。但一些新式课堂教学存在误区,使新课程标准异化,一些教师执教的英语教学走入迷失自我的境地。笔者认为,要使新一轮的基础教育外语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取得成功,提高中小学外语教学质量,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 知识与能力

1)知识与能力是统一的,任何割裂和对立二者关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2)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初中阶段应重在打牢基础。英语有它自己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规则。只有对这些知识掌握牢固,并达到一定的深度和熟练程度,才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流。

3)以各种方式和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以丰富、灵活、有趣的形式呈现知识,让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知识并探究总结知识的规律,从而培养其在英语学科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听读与说写

1)听、说、读、写相辅相成,重视听说,不能忽视读写。听、说、读、写既是英语学习的方式,也是英语学习所培养的技能。许多教师发现虽然现在不少的学生听说能力较以往要好些,可落实到笔头上就差得惊人,结果到了初二便产生严重的分化,不少学生更是一筹莫展。这可以说是过分强调听说而忽视读写的必然结果。

2)以阅读为突破口,提高语言的复现率,积累语言知识与素材。对于一般人来说,使用英语的最主要方式就是读,他们不可能整天和别人用英语交流。学生广泛大量地阅读各种英语报纸、杂志,必然可收到积累知识、扩大词汇、提高能力的学习效果。

3)以写为载体,加强语言正确性和准确性训练。只有通过各种写的形式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认知规律,培养自学能力。

听、读、说、写四种不同学习方式、不同语言技能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功能和学习效果,必须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 母语与目的语

1)在现实中,母语的运用受到不正确对待。外语教学中母语的作用和地位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今天,人们格外看重用英语组织教学,即用目的语教外语,于是母语的使用就易受到挑剔甚至指责,甚至出现有的学校领导禁止外语教师上课用母语的现象。

2)母语的恰当运用有助于降低课堂教学难度。事实上,母语在外语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处于低年级段的初中更是如此。初中学生初学外语,对目的语的规则了解不多,且由于语言较浅显,他们已经熟练地掌握自己的母语,便希望能使用已具备的母语知识去解释外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这样学习起来效果更佳,积极性也更高。

外语学习中,记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外语而言,学生对自己的母语更敏感,记忆更容易,印象更深刻。学生在记忆外语词汇、语言知识时,总喜欢将其与对应的母语挂钩;在记忆语法时,总喜欢用母语概括规律。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适当利用母语,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适当运用母语,培养学生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外语课堂上要尽量使用目的语教学,又不可完全排斥母语。外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灵活有效地运用母语于外语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效益。

4 教师与学生

1)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削弱课堂教学效益。教为学服务,教是手段、措施,学是目的和结果;教最终是为了不

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尚处于不成熟的年龄阶段,自控力不强,大多数学生都需要在教师的监控下学习(包括纪律和学习内容)。而且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其学习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没有教师的科学安排、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们难以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

2)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结果在许多课堂上,知识未得到落实,学习任务被压在课后。这样加重了学生负担,变相增加了学习难度,减弱了学习效果。因此,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把课堂控制权交给学生,更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其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堂上学有所得,打牢“双基”,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厚实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就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的误解。

新一轮外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需要热情参与,也需要理性思考;既需要改革创新,也需要对好的东西发扬继承。在积极、大胆投身外语课程改革的同时,更要冷静、理性地处理好这4种关系,唯有如此,才能使外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镇中学)

上一篇:运用电教媒体 完善英语教学艺术性 下一篇:把握技巧 提高英语说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