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圆蚧在库尔勒香梨垦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时间:2022-10-24 12:54:57

杨圆蚧在库尔勒香梨垦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摘 要] 近赡昕舛勒垦区青杨树上杨圆蚧发生愈来愈重,及危害林木,又危害库尔勒香梨,给该垦区的广大果农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杨圆蚧的跟踪调查和实验,总结出防治杨圆蚧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杨圆蚧 库尔勒香梨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70-01

1 引言

杨圆蚧是一种存在于青杨树上的害虫,以杨树汁液为食,危害严重时,青杨树主干和枝条上布满介壳,树叶发黄变小,提前落叶,树体迅速衰弱死亡。从2014年开始,杨圆蚧在新疆库尔勒垦区大面积发生,其若虫随风飘落在杨树边的香梨上,致使香梨果面、枝条和叶片上布满红点,用显微镜可见红点中间有一只杨圆蚧若虫。杨圆蚧产生的红点与梨圆蚧危害状极为相似,导致香梨果品商品性下降,销售价格从特级降为二级,使当地果农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收入,严重影响了果农生产积极性。

2 杨圆蚧形态及生活习性

杨圆蚧一年发生一代,以二龄若虫越冬[1]。成虫壳灰色,呈圆形或椭圆形,长2.0mm左右,壳上肉眼可见一黄色端点。

杨圆蚧若虫肉眼不可见,用200倍显微镜可以看到。在新疆库尔勒垦区,每年5月中旬,杨圆蚧若虫开始孵化出壳,一直到8月底9月初都可见若虫在杨树上爬行。显微镜下,杨圆蚧若虫呈长椭圆形,浅黄色,半透明,形似缩小版的黄蚜虫,爬行较快。

杨圆蚧雄成虫清明节前出蛰,肉眼可见,有黑色翅一对,在杨树树干上爬行很快,形似缩小版有翅蚜虫,用200倍显微镜观察,可见一条比身体还长的交尾器。雄成虫在杨树上活动10天左右即消失。

3 杨圆蚧防治方法

2014年至2016年,通过不断跟踪调查,实验,与果农和技术人员一起探讨研究,最终发现防治杨圆蚧行之有效的方法。

3.1 防治杨圆蚧效果不显著的几种方法

3.1.1 给杨树钻孔,用针管注入药液,药量太少,效果不明显。

3.1.2 在树底下埋入呋喃丹,一株树300克,紧接着灌水,效果仍不显著。

3.1.3 把杨树周边树皮断续砍开,在树皮内塞入呋喃丹,效果不明显。

3.1.4 用速扑杀、杀扑磷、辛硫磷、敌敌畏等农药喷雾防治,可以杀死若虫。但是杨圆蚧从5月到9月都陆续有若虫孵出,持续时间长,肉眼又不可见,高峰期较难掌握,并且杨树高大,一般的喷药机械喷雾达不到高度,给防治带来难度。

3.1.5 飞机化防,费用高昂,又因为飞机飞的高,速度快,树体上能喷到的药液少,且杨圆蚧若虫不断孵化出来长达4个月之久,喷药一次远远不能达到防治杨圆蚧的效果。

3.2 石硫合剂防治杨圆蚧

3月中旬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防治杨圆蚧成虫效果较好,可明显见到杨树上蚧壳减少。缺点就是,杨树林带密度大,容易有漏喷的,且当杨树高10米以上时,喷药高度达不到,即使杨树主干低部杨圆蚧明显减少,中上部杨圆蚧仍然在繁殖活动,不能避免香梨果面上出现若虫危害的红点。

3.3 钻孔滴药防治杨圆蚧

在杨树干上钻孔,向孔里滴农药。具体做法:用与滴头匹配的钻头在杨树树干距地面30-50cm处钻孔,用果树滴肥的营养袋内装农药,把滴管插入钻孔内,向杨树输药液,此法杀虫效果显著。所用药液:一瓶350克40%含量的氧化乐果,一次滴入一棵胸径30cm的杨树内,若树干较粗大,则需滴入两次,时间是6月。用药后,可明显看到杨树枝干上介壳脱落,树皮变光滑。树干顶端若还有少量介壳,当年或第二年再次输药一瓶,防治率即可达到95%以上。危害就是,由于用药较重,会造成杨树落叶,但是很快杨树又会发出新叶,不会死亡。

3.4 综合防治

3.4.1 对于防风林和公路林要加强管理,每年灌足水,增强树体抵抗能力。及时进行病虫防治,对杨圆蚧虫害治早治小。

3.4.2 对于植树造林所用苗木加强检疫,防止杨圆蚧通过苗木传播。

3.4.3 瓢虫是杨圆蚧天敌,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桂 王洪欣.杨圆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绿色科技.2014,(7):61.

上一篇:安徽省郑麦9023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关于农用机械标准化作业的重要性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