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群经济整合内涵、特征及其空间过程

时间:2022-10-24 12:53:26

论城市群经济整合内涵、特征及其空间过程

【摘 要】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城市群经济整合是城市群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处在高速成长阶段的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上应当考虑整体布局,加强化横向联系,而事实是城市群内部的核心城市间在发展上往往没有重视横向协作与整合,共同发展。对城市群经济整合内涵、特征以及城市群经济整合过程等基本问题展开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城市群经济整合的实质,并从操作层面上展开行动。

城市群是在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上有相似性的以及整合共同发展繁荣的区域。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地域单元其内外集聚和扩散功能强劲,在经济全球化拥有良好根基的前提下,我国城市群经济发展迅速,形成在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实力和活力等方面最具发展的整体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群的组织结构、产业组织、发展模式、经济资源,特别是沿海城市群越来越趋向于合理,形成城市群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共赢状竞争压力。与此同时,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和全面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也推动我国城市群经济将从板块化向网络化发展。尽管“协调”和“一体化”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替代“整合”,这在客观上也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来形成合理分工,但是“整合”比这两个词更具有包容力、灵活性和力度,它不仅指竞争、紧密联系和协同合作的城市群经济新秩序,还是被整合者的相互协调。

1、整合的动因和目标。整合是出于提高自身整体空间联系与传递过程的需要,经济竞争能力及与抗衡外部竞争压力的要求。为赢得外部市场的竞争,城市群内部经济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群内部的要素用加强流动来增强城市整合,以影响和控制城市周边地区,使城市群不断扩大对外影响及形成多样化对外作用。

2、整合的动态性。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城市群空间是由点线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城市群整合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群内部要素由外力作用传导并相互作用使这些要素不断进行调整来达到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一般而言,当城市格局发生变化使城市要素自由流动,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城市化不断攀升。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城市化由20%不断提升,至70%左右,可以达到城市群的要求。

3、整体性。城市群本身是基于共同地域而形成的整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各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将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不断相互作用,不断加快。区际联系和交往将越来越来频繁。经济全球化能够使得城市群整合更加快速发展,来提升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这本身要求城市群的发展不断融入全球化进程当中,而且这些联系又以全球化为背景促进城市群整体性发展。

4、关联性。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城市间的联系就会不断加强。高等级城市群不断影响低等级城市群。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城市群经济整合便是以进出口配额的取消和开放领域的拓宽为基准的,这些都将意味着国内市场之间日益增强的经济联系所产生关联效应为出发点来来构筑国际化与国际竞争。

5、可控性。在某种程度上,城市群整合也是一种聚集行为,大公司总部、研发中心以及管理机构将向核心城市中心聚集的行为。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基础,特别是在WTO的框架下集聚,一旦城市群经济整合达到了高水平集聚态势,通过政策、制度的调整加强的经济要素交流,会更加强化城市群的调控、规划以及调整,从而引导城市群经济实现从无序到有有序的相互联系。

6、空间联系性

由于城市群在结构、组织和功能存在互补、协同与制约关系以及区位上相互作用与影响,城市群经济空间存在明显的纵向与横向联系,而城市群经济整合正是辐射、对流与传导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区际联系的角度来分析城市群发展,对洞察城市群内组成的结构格局及其性质与功能的分异与联系至关重要,实际上在这种开放且存在密切联系的发展环境中,城市群经济系统内外之间进行着经常性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流,经济有序的结构才能形成与发展,也必将促成经济空间格局整合。

二、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1、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知识经济迅速发展

知识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新特点和发展趋势,被认为是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又是一个新的时代。现在全球的实体经济生产总值中,有2/3以上的产值与信息行业有关。随着市场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以网络为基础、以全球化为支撑的新经济正在向全世界扩展。

2、传统制造业通过高新技术的嫁接改造,配置资源的效率、效益大幅提高。

世界制造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正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战略调整与优势重组。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已呈现出四大趋势:绿色制造、极端制造业、制造业与高新技术广泛融合以及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传统制造业,通过高新技术的嫁接改造,配置资源的效率、效率大幅提高。伴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发展,世界制造业正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和进行产业转移。

3、规划先行,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一是要特别重视规划。规划是关系百年、千年的事业。要充分借鉴成功城市规划的经验,无论如何也要从区域经济社会的长远考虑,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从实际出发,突出地域文化自然特色,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至少超前50年以上的规划,划定城市控制线。要统筹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逐渐配套完善能源供应系统、供水排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讯系统、环保环卫系统和防卫防灾安全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当超前,设计功能要到位,重视城市绿化,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尽量突出“一业特强”,形成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我们应立足区域条件和相对优势,通过科技进步和合资合作实现“引擎更新”,把企业做大做强,重视虚拟经济,实施项目管理,拉长企业链条,形成配套产业。此外,充分利用信息化机遇。以信息化推动传统工业改造,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物流、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高起点发展,提高运营效益和效率。同时,增强全球意识,研究世界经济新趋势,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真正了解世界资源分布、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情况,善于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世界经济规则和通行标准办事。

5、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树立节约资源的概念,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资源的永续发展。同时,强化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税源的保护和管理。实行集中和分散方法处理污水。通过集中供热等方法,保护规划区的空气。以及处理好城市及工业垃圾问题,力争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兵,李峰《经济全球化下区域地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2]曾菊新 《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

[3]王士君、高群、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5]沈建法 《跨境城市区域中的城市管治》

[6]甄峰《信息技术作用影响下的区域空间重构与发展模式研究》

[7]程必定 《区域经济空间秩序》

[8]李娜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联系与整合》

[9]刘迎霞 《空间效应与中国城市群发展机制探究》

[10]姜海宁、谷人旭 《边界区域整合理论研究综述》

[11]刘静玉.宋爱青 《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效果的定量研究》

[12]李国璋.孔令宽 《区域整合:对外贸易增长迅速的解决途径》

作者简介:

周震宇,(1982-)于 200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从事城市规划及总图运输设计工作7年,现为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级工程师。

上一篇: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 下一篇:谈建筑防排烟设计规范的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