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轻生心理透视及预防

时间:2022-10-24 12:48:58

老人轻生心理透视及预防

老人自杀现象,近年来常屡见报端,社会上也时有传闻。我不久前走访了一些曾经试图自杀的老人和已经自杀身亡的老人家属,从中了解到一些情况,并对这些老人作了心理透视,发现导致老人自杀的心理因素有以下七种:

一、自悲心理或厌世心理。有些老人好胜心强,总认为自己在世上应该处处高人一头。他们往往以自己的家庭条件优越,子女、晚辈有身份、工作有地位为参照值,觉得自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凡事都应“与众不同”,当他们自我设计的理想“蓝图”兑现不了时,就自暴自弃。另有一些老人则是因为生活比较贫寒,认为自己“处处比别人矮一大截”,这世道太不公平了,与其这样窝囊地活着,还不如死了心静。

二、迷信心理。有的老人迷信观念浓重,认为阳间阴间两重天,阳间不平阴间平。所以,只要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想到“极乐世界”,企盼到冥朝地府去享“清福”。据了解,持有这种心理的老人,多是文化水平低者,而且以居住地农村的为多。

三、病态心理或叫变态心理。有些老人疾病缠身,久治不愈,觉得这样活着,不仅自己受罪,还使家人跟着受累,便想一死了之,以免于增加儿孙们的经济负担和劳动负担。更有一些个性强、脾气倔犟的老人,因长期患病而产生心理变态,因而常常通过一定方式发泄对人生的怨恨和不满,然后就去走轻生之路。

四、负偾心理。一些老人吃过朋友邻人的饭或拿了人家的礼品,或是借了别人的钱款而自己无力偿还,声张出来深怕老伴、儿女们责怪,心理上便出现了失衡,感到“没脸面”,于是走上了绝路。

五、畏罪心理。有的老人因违法犯罪而日不思饮,夜不甘寐,既不敢投案自首,又怕东窗事发,所以成天提心吊胆,坐立不安,便想以自杀来摆脱精神负担。退休干部刘某是一个儿孙满堂的人了,但因一直做官和善于调养,身体很好。两年前老伴逝世后使他生理不平衡便伺机寻事。一日晚饭后他到住地后小山散步,见一傻乎乎的女青年独处林中,便顿起邪念,奸污了那女青年。虽然对方没有告发,但他的内心却一直忐忑不安,怕总有一天被揭发,张扬出去丢人现眼,就自杀了。对此,家人十分不解,还是在清理遗物时发现了他的日记才弄清死因。

六、恐惧心理。有的家庭条件差,老人住没“床位”,食无“席位”,玩无“地位”;还有的子女虐待老人,动辄打骂,断饮断食,致使老人成天耳闻恶声秽语,眼见摔东砸西,身受皮肉之苦,大有“想起儿(媳)的面孔就害怕,看到猪窝一样的住房就心寒”之感。于是,本已脆弱的心理难以再承受现实的压力,,且又无力抗争,只好以“走”为上。

七、逆反心理。面对恶劣的家庭氛围,看到晚辈屡屡践踏、剥夺自己的生存权利,有的老人不是从正面与之说理斗争,而是采取报复手段。

据分析,促成老人自杀的原因很多,但直接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老人主观上的,如文化水平低、迷信思想严重、心胸狭窄性格怪异等等;一个是客观上的,这是更重要的原因,即家庭不和、子女不孝等。本文提出的七种自杀心理中,直接涉及到家庭关系的有四种。因此,要预防老人自杀现象发生,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重视搞好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中,特别是老人的子女、儿媳妇等,要随时尽可能地满足老人的需求,同时,做子女的还要了解掌握老人的生理变化、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学点老年心理方面的知识,尤其对疾病在身的老人,除要加强看护、问寒问暖,备加关心外,还要经常鼓励老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老人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

二是要持之以恒地宣传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风气。要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加强精神文明宣传,清除各种不良因素对老人的心理影口向。

三是要健全法制。各地各级有关部门要对老人进行依法保护,对虐待、遗弃老人的行为要依法惩处,不能只在道义上支持老人。

四是要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各级政府部门要从制度上解决好老人的衣食住行和医疗、娱乐问题,使老人有温暖的生活环境而能安度晚年。

上一篇:“心”不能老 下一篇:宽宏大度 养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