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德救济

时间:2022-10-24 12:43:45

不道德救济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以《研讨会纪要》形式下发的“商业贿赂犯罪法律适用”政策意见,纪要指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私自将财物用于公务支出的,一般应当依法认定相应的受贿犯罪,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从法理上来看,“受贿款公用”可酌情从宽处罚,属于刑法中的酌定情节。所谓酌定情节,是指在刑法中虽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法官可以根据立法精神和审判实践经验,结合具体案件,抽象概括出来并对量刑具有影响的情节。比如说犯罪的动机、手段、时间、地点、侵害对象以及损害结果、罪后态度等。

受贿者将赃款用于公务支出,而不是私人挥霍,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显然有所减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犯罪的损害后果,把“受贿款公用”当一种酌定情节予以从宽处罚,我想,是合法的。

在“受贿款公用”中,犯罪嫌疑人受贿、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在先,已经完完全全构成了,因此,他的行为首先是负道德的,但是,犯罪嫌疑人将赃款用于公务支出,在处理赃款的过程中,却也体现出了一定的道德感。说明白了,“受贿款公用”就是一种典型的次道德。次道德也是一种道德,所谓“盗亦有道”,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实施不正当行为过程中尽量减少了对他人和社会的损失,甚至还做出具有正面价值意义的道德行为,我想,是值得肯定的。

尽管次道德以“不道德”为前提,不是一件我们愿意看到的事情,但又是每一个社会所不能避免的。就比如说,一个小偷偷了东西以后,再将身份证寄还;制假贩假者不把有毒物质掺杂进去;绑架勒索者,不伤害人质性命等。这些次道德行为,谁敢说没有存在的必要呢?“受贿款公用”从宽处罚,这正体现了法律对次道德的激励和赞赏。倡导次道德,绝不是纵容违法犯罪,只是在无法消除某一行为时,“希望这种方法能尽可能减轻这些行为对人类社会的伤害度”。

当然,在对“受贿款公用”等案件进行审判的过程中,法官必须明了,“受贿款公用”到底是怎么个用法?假若犯罪嫌疑人将赃款用于单位受贿,或者假“公务活动”之,为自己谋取私利,我想,这种“受贿款公用”就不是一种公用了,而是一种私人挥霍,说得不好听一点,这还是一种。

上一篇:民间慈善两头尴尬 下一篇:预防公共设施伪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