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园》导学案

时间:2022-10-23 11:01:2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园”、“刺”、“款”、“缘”等文言实词,“于”、“以”、“其”等文言虚词;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把握文意,了解于园的建筑特点,并掌握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层次朗读和合作交流,熟读成诵,积累词汇,把握于园的建筑特点,体会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我国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精巧和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积累“园”、“刺”、“款”、“缘”等文言实词,“于”、“以”、“其”等文言虚词。

2.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奇、美。

三、教学难点:

对“仰视莲花反在天上”、“颓然碧窈”、“至于园可无憾矣”等句子的理解。

四、预习要求

1.读注释,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张岱,简介其生平和主要文学成就。

2.利用注释、工具书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合理停顿,并将自己认为要注意的字和拼音写出来。

3.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课文,疏通文句,粗知文意,并标出疑问的地方;将自己认为要注意的词、句写出来。

4.读课文,思考问题。①作者介绍了于园中的哪些景物,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于园的特点。②有人说第二段突出介绍了于园的特点,不要第一段也可以,对此你有何看法?③画出表示作者参观地点的词语,思考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于园的?④作者游于园有何感受?你随作者“神游”一番后又有何感受?

五、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

2.设计“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预习。

3.制作与教学同步的课件。

六、教学流程

1.引读,激趣。

(1)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吗?(师生同诵)在这“烟花三月”的美好季节里,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扬州瓜洲镇上的于园“神游”一番,好不好?

(2)请翻到书本的第105页,通过看注释1,了解张岱的生平和主要文学成就。

2.初读,读顺。张岱写的《于园》是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读顺课文,请按以下要求朗读课文:

(1)放声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有疑问时,可以查工具书或与同学、老师讨论(投影:初读,读顺)。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听读。)

问:你认为哪些字音需要注意,哪些句子的停顿需要注意?

(学生自由交流)

结合同学们谈的,老师相机提醒下列字音需要加以注意:

门钥(yào ) 绝壑(hè ) 槛(jiàn ) 螺蛳( sī)

深邃 (suì ) 啾(jiū)唧(jī) 颓然(tuí)碧窈(yǎo)

分节朗读课文。(适时点评朗读情况)

(2)自由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疏通文句。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互译,将疑问处标记下来,并准备在全班交流。(学生读书,同桌交流)

问:通过自读,同桌交流,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哪位同学能解答他的问题?

(适时评点发言情况,强调以下重点实词:“园”、“刺”、“款”、“缘”;虚词:“于”、“以”、“其”。翻译下列句子:“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3)齐读课文。

3.研读,探究。通过前一轮的朗读学习,已实现了读顺的目标。接着,要求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探究问题,并在读后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研读探究):

(1)你认为于园有什么特点?用简洁的词概括一下。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奇)

追问1:具体说说有哪些“奇”?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板书:石,实、空、阴深)

追问2:作者是如何分别描写这些“奇”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实奇”、“空奇”、“幽阴深邃奇”分别是怎样的意境?

(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追问3:课文除了写了“磊石奇”外,还写了什么景致?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板书:阁,幽)

(2)有人说第二段突出介绍了于园“奇”的特点,第一段显得多余了,说说你的看法。

(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教师板书:衬,并及时评点小组发言情况)

4.品读,感悟。这样奇妙的园林,张岱游历后自有一番感受。请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游历于园后有何感受?(投影:品读 感悟)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板书:无憾)

追问:字里行间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请你读出这种情感。

(鼓励学生读出作者的感受)

(2)你随作者“神游”一番之后又有何感受?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3)大家都觉得于园很美,作者写得也很美。请把你认为很美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读出你的感受。

(学生读句子)

请试着把美的句子背下来。

(学生试背,教师适时点评)

5.总结课文。《于园》让我们感受到了建筑是艺术,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同时也领悟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但我们今天只是“神游”了扬州的“于园”,而要真正了解于园,还是要到实地去游历一番。

6.教学反思。

7.板书设计。

七、备课手记

1.教材分析:《于园》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说明文。这篇园林小品,抓住了于园山石和建筑的特征,按照由前到后的空间顺序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中对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2.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初级中学七年级学生,学生学习品质良好,有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对说明文的体裁特点有所了解,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设计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一堂好课的最佳境界。教师的主导贵在精妙点拨,适时解疑答惑;创设和谐情境,营造“双主互动,和谐共生”的氛围以及实现有效教学,营造高效课堂。

4.教学策略:①反复朗读,以读助学,理解课文;②设计“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营造探究情景,激活学生思维;③营造激情、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上一篇:情商教育:语文教育的务必追求与探索 下一篇: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