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运经济探讨

时间:2022-10-23 10:47:23

关于奥运经济探讨

提要奥运将带给我国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人们注意的问题。本文阐述关于如何合理进行奥运投资和奥运给产业带来影响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关于合理进行奥运投资问题

(一)注重间接投资,适当压缩直接投资。奥运主办国会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对奥运进行最大限度的投入。这可分为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直接投入主要是指奥运场馆建设和奥运会举办所需要的常规开支,间接投入主要是指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对奥运会举办所需公用事业的建设投入。从历届奥运会各主办国对奥运会投资结构的构成看,间接投入是奥运会投入的主体,间接投入的规模远远大于直接投入,如第20~27届奥运会的直接投入总和约145亿美元,而间接投入的总和却高达约200亿美元。

主要因素为承办奥运会历来都是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建设公用事业的良好契机。一方面主办国要提升国家地位,改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对主办城市的公共事业进行改造和建设。由于基础设施和城市改造直接关系今后城市发展,如果主办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存在较大问题,间接投入也相应会多。从社会的舆论和官方的态度来说,都更趋于强调今后的长远利益,而不再着眼于一时的效果,所以各国在奥运前期努力压缩直接投资规模,扩大间接投资规模,使之尽量处于一个合理的比例。不少国家甚至在奥运前期的基础建设时就设想了如何在赛后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如搭建临时比赛场地,以便赛后拆除或在建设奥运场馆时选择有利于赛后改造的设计方式。

北京在市政建设、交通情况、环保、绿化等方面都有相当多的改造工作要做。“绿色奥运”的提出更说明北京奥运在公共事业建设上的重任。所以北京在间接投资上加大力度可以说是一种必须和承诺。同时,我国也应在奥运前期建设中,考虑如何将奥运直接投资的效益延伸的问题。

(二)节俭办奥运。很多人认为奥运会就要高投入才能办得好。但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产出。1976年的蒙特利尔陷阱和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亏损一直在提醒着人们盲目投资的残酷后果。亚特兰大和悉尼奥运会投入都不足20亿美元,一样成功举办了该赛事。可见关键在于是否结合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北京现今除工人体育场、英东游泳馆等个别场馆保持了较高利用率及盈利外,绝大多数场馆也都处于亏损状态。如何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是较大的难题。

就中国国情来说,奥运融资中政府拨款占主导地位。我国政府已承诺拨出巨额款项补贴奥运建设,这无疑加大了奥运成本,也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如果不在筹划各个项目建设时有周详的计划和准备,必然会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最终会给国家带来沉重的代价。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如果奥运建设中每一处都精打细算,节省的资金就可能解决某项工作的财力问题。否则将很难摆脱奥运亏空的厄运。

(三)建立合理的投资结构。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投资在产业中的分配情况决定于现有产业结构,同时投资结构将会对产业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投资构成了现有产业需求,也可以改变现有产业结构,对其变化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合理的投资结构可以促使产业形成新的生产力。希望奥运给某些产业带来直接促进效应,通过行业间的传导作用为其他行业带来需求,再利用乘数效应拉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对奥运加大投资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意有重点的投入,使这种带动作用发挥更大的效力。

(四)减少“虹吸效应”的不利影响。举办奥会使某一地域的资源高密度集中,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吸引其他地方的投资,甚至还可能造成原本的差距加大,两极分化。

举办奥运会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建筑、交通运输、贸易、金融等产业是举办奥运会的受益者。而举办奥运会对于农业、采矿、冶炼、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影响几乎为零,甚至为负。这就是奥运在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虹吸效应”,一旦在某些产业中的投资加大了,必然会相对减少对其他产业的投入。要减少“虹吸效应”的不利影响,还是要从投资结构入手,立足于奥运经济关键在间接效益,最终让更多的行业和地区受益。

二、关于产业健康发展问题

(一)防止产业泡沫。面对奥运这块大蛋糕,能从中得益的产业相当之多,特别是对于建筑、交通运输、房地产、旅游、餐馆等和奥运有着直接关系的第三产业,奥运带来的影响更是广泛。但奥运的密集投资也有可能会使北京板块的资源达到一种饱和。如从现在比较受关注的房地产业来看,中国的房地产主要还是内需,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房地产可能会有一定涨幅,但是不会因为奥运加大暴涨的空间。房地产商急剧涌入北京,甚至一味打造高价位的楼宇,很有可能会带来大量的房地产泡沫。而且中国的建材市场多年来一直处于低迷,即使奥运对该行业有较大推动,首先必然是促使闲置的劳动力和物资被利用起来,即使这样,供小于求的局面也未必会出现。

(二)警惕“低谷效应”。奥运经济通过直接投资,比间接拉动作用要大,在奥运投资周期结束,对主办国和主办城市的经济带来冲击就越大,即国外学者所说的“低谷效应”。受益最大的第三产业中的许多行业与第一、二产业相比本身就缺乏周期性的生产环节,在奥运周期内特别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高涨时,增速显著;在经济低迷、停滞和衰退时,下降速度也会非常显著。“低谷效应”曾经出现在许多主办奥运会的城市,北京能否成功的避免“低谷效应”,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如历来人们都看好奥运带来庞大的就业机会,但近几届奥运会已经开始大量运用志愿者,北京奥运会必然也会如此。

三、我国体育产业有待健康发展

奥运经济之所以在短短20年里飞速发展,在于它创造了一个世界最大的商业机会。如今体育产业已经是世界各国竞相追逐的具有巨大经济实力的产业,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率,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产值可达到占GDP的2%,体育产业已经成为GDP的重要增长点。而根据中国1998年对体育产业产值的统计,仅占中国GDP的0.2%。

目前中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很多地区对体育产业的认识还仅限于体育。仅就国内的体育赞助来说不但财力有限,而且方式单一。中国正在走向体育产业化,奥运会的举办是全方位发展体育产业的契机,一方面应按照市场的要求规范操作,才能将机遇最大化的变为现实;另一方面应将某些体育产业借此做成实体,甚至做大做强,如体育广告业、体育收藏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业等都大有可为。

综上所述,举办奥运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我们举办奥运会,也要研究奥运。奥运对于中国这种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来说,其收益相对发达国家和经济增长较慢的国家来说肯定要大的多,但我们遇到的问题必然也很多。奥运重在管理,只有将其市场化,用客观、实效的态度来经营,才能达到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的双赢。■

上一篇:“三农”问题与农村经济发展 下一篇:加强文物保护 促进文化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