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I对中国就业影响的产业异质性研究

时间:2022-10-23 10:34:56

OFDI对中国就业影响的产业异质性研究

摘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广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大产业部类,结合我国2004-2013年18个行业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和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两大产业部类的OFDI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实体经济,广义虚拟经济OFDI通过国内资本形成路径对就业的补充效应更为显著,通过逆向技术外溢对就业的替代效应更小;无论是直接、间接还是总效应,广义虚拟经济OFDI的就业效应明显大于实体经济。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就业;广义虚拟经济;系统GMM;产业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F83248;F2414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6

作者简介:朱金生(1964-),男,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广义虚拟经济、国际投资与就业;解青云(1992-),女,湖北随州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投资与就业。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周期波动下FDI流动的就业转移效应与公共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1BJY043;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资助项目“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扩大就业的耦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GX2014-1002(Y)。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就业并没有伴随经济高速增长而实现同步共进、协同耦合。究其缘由,从内部来看,我国的增长方式模式长期以来还停留在粗放阶段,产业结构中的广义虚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果在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大力发展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为目的,以品牌、服务、体验和文化消费等元素为体现的“广义虚拟经济”①,就能够充分发挥其物质生产资料资本有机构成低、人力资本要素富集、劳动就业弹性高的优势,从而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带动就业的协调发展。从外部来看,过去传统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增长主要靠国内投资、要素流动及资源配置来实现,而在开放经济背景下,就业途径可以扩大到全球视野,借助国际投资、要素和商品的跨国流动来提供新的解决之道。然而有研究表明,OFDI(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母国就业的影响既有就业创造(就业补充),也有就业替代,而且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内和不同产业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 “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就业”战略的重要举措。那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效应如何,各产业间是否存在差异,其产业异质性的作用机理为何,怎样通过引导中国OFDI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增长的有机互动就成为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国外学者关于OFDI母国就业效应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替代效应”和“补充效应”展开。一种观点认为OFDI通过“国内资本外流”、“出口替代”对国内就业产生“替代效应”。例如,Jasay(1960)认为OFDI会给母国就业带来“替代效应”,当一个国家资本和资源有限时,如果OFDI不会带来出口增加或者进口减少,就会造成母国就业条件恶化。Ruttenberg(1968)通过对美国企业1960-196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支持了这一观点,研究结果证明OFDI每增加一个单位会间接减少就业07个单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OFDI会带来“国内资本形成”、“逆向技术外溢”促进生产,进而对就业形成“补充效应”。例如,Hawkins(1972)认为OFDI会促进母国就业,通过防御性投资,会派生对母国设备和产品的需求,进而刺激出口,带动就业。Chen和Ku(2003)针对台湾制造业的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研究发现OFDI对于制造业内部就业有促进作用,且对技术人员的促进作用最大。这两种观点均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学者认为OFDI对国内就业的影响不会只表现为其中一个方面,而是替代效应和补充效应的综合作用。如Hamill(1992)认为跨国公司在进行OFDI时采取的战略不同,对母国就业的影响也会不同。Campbell(1994)认为跨国公司OFDI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对母国就业数量、质量及区位方面均有替代和补充效应。

我国学者关于OFDI的母国就业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初期以理论探讨、总体实证研究为主,研究方法相对简单,后期逐渐深入到细分行业,研究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如寻舸(2002)基于国外学者已有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OFDI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多发生在传统工业部门,对新兴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的就业具有“补充效应”。罗良文(2007)、罗丽英等(2008)利用OLS法回归分析了1984-2005年和1985-2006年我国三次产业OFDI的就业效应,表明OFDI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对第一产业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或为负效应。近年来,一些学者进一步探讨了OFDI国内就业效应的行业异质性,戴翔(2006)在研究新加坡制造行业OFDI时发现,OFDI对不同的劳动群产生的影响不同,其中OFDI对科技人员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管理人员和体力劳动者。张海波(2010)在研究中国对东亚六国1985-2008年的OFDI的就业效应时发现,中国OFDI对于商贸业和建筑业就业具有显著的补充效应,对制造业就业有显著的替代效应;但也有研究与之相反,刘辉群(2011)的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OFDI对就业有促进作用,且影响程度大于采矿业,但小于商务服务业。郑磊(2012)和汤婧等(2012)运用灰关联度预测模型分别测度了2005-2009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和2003-2009年中国OFDI的几大主要行业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不同行业OFDI对产业结构升级(包含就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有显著差异。

上述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与研究所选择的数据来源、样本区间以及研究方法有关,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首先,一些时间序列的样本区间跨度较长,而我国从2004年才OFDI分行业数据,这之前我国OFDI流量很小,因此以前OFDI数据的准确性和就业效应的存在性值得质疑,并且有些研究是基于世界银行数据库(WDI)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库(UNCTAD),与国内产业划分标准不一致,这会对实证结果产生影响。其次,以往的较多实证研究仅采用了OLS回归分析法,未充分考虑到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双向影响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的可靠性和稳健性不足,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不明。其三,现有实证研究主要测度了OFDI对就业的直接效应,缺乏对其直接与间接效应的综合考量。其四,缺乏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深入分析OFDI对我国就业的产业差异。传统产业分类主要从供给角度,如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从实物形态角度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的部门和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克拉克在前人基础之上,运用和推广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而广义虚拟经济是基于人们的心理需求特征产生的,是有别于传统“物本经济”的新型“人本经济”,遵循的是“价值不守恒”、“边际报酬递增”和“收入需求弹性递增”规律(朱金生等,2013),二者的理论基础、价值源泉及其对就业的作用机理有着天壤之别。由于广义虚拟经济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且代表着结构转型和新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因此有必要引入这一全新视角来对OFDI的国内就业效应展开深入分析,从而为相关理论、实证和政策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利用我国2004-2013年行业面板数据,采用适合样本和数据特征的系统GMM来估计我国不同产业OFDI的直接就业效应,以获得较为稳健的估计结果;第二,利用联立方程模型进一步从资本和技术两个渠道探究OFDI影响就业产业差异的间接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第三,提出了加大广义虚拟经济OFDI的力度,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协同耦合的政策建议。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将国民经济划分为广义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大产业部类,并运用系统GMM方法和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广义虚拟经济OFDI对国内就业影响的直接、间接及综合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实体经济,由于广义虚拟经济是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为主的“人本经济”,遵循“价值不守恒”、“边际报酬递增”和“收入需求弹性递增”规律,多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具有“人力资本要素富集”、“复杂劳动就业弹性高”等有别于传统“物本经济”的异质性特征,广义虚拟经济OFDI对国内就业的直接补充效应更为显著;通过影响国内资本形成产生的间接就业补充效应更大,通过逆向技术外溢产生的间接就业替代效应相对较小。

从以上结论得到启示:第一,由于“门槛效应”的存在,中国利用OFDI来促进国内资本形成和技术进步进而提高就业仍有较大空间,应当在我国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程中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第二,政府在鼓励企业“走出去”时要注重OFDI的方向和质量,引导OFDI更多进入知识密集、技术寻求型的广义虚拟经济行业,从而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第三,注重对广义虚拟经济行业人力资本的培养和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利用能力,进而通过劳动力流动实现整个劳动市场的优化和就业结构的升级。

注释:

①广义虚拟经济(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是指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且往往是以心理需求为主导),或者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一类新型经济(林左鸣,2011),并以价值细分的现代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品牌经济、创意经济、知识经济以及文化艺术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古玩收藏产业、金融证券业等多种经济形式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戴翔.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新加坡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6(4):70-76.

[2]胡延杰,周宁.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力资本计量途径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1,2(4):58-65.

[3]揭水晶,吉生保,温晓慧.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我国技术进步――研究动态及展望[J].国际贸易问题,2013(8):161-169.

[4]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论要[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5):1-15.

[5]刘海云,聂飞.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空心化效应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4):83-96.

[6]刘辉群,王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就业效应:基于投资主体和行业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4):82-87.

[7]罗丽英,黄娜.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8(8):86-91.

[8]罗良文.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理论及中国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5):87-91.

[9]綦建红,魏庆广.OFDI影响国内资本形成的地区差异及其门槛效应[J].世界经济研究,2009(10):53-58.

[10]汤婧,于立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2(11):42-49.

[11]寻舸.促进国内就业效应的新途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J].财经研究,2002(8):77-80.

[12]姚战琪,夏杰长.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效应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1):58-67.

[13]张海波,彭新敏.ODI对我国的就业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3(2):101-111.

[14]张海波.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以东亚新兴经济体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0(5):150-154.

[15]赵洪江. 广义虚拟经济的产业归属、历史演变及发展前景[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4(1):52-59.

[16]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2006(7):53-60.

[17]郑磊.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行业数据分析[J].经济问题,2012(2):47-50.

[18]朱金生,徐宏慧,杨超.广义虚拟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2-88.

[19]Branstetter L. I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Channel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Japan′s FDI in the United States[R].NBER Working Paper, 2000.

[20]Campbell D. Foreign Investment, Labour Immobility and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J].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 1994,133(2):185-204.

[21]Chen T J, Ku Y H. The Effect of Overseas Investment on Domestic Employment[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3:109-132.

[22]Hamill J. Employment Effect of Changing Multinational Strategies in Europe[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2(10):334-340.

[23]Hawkins R G. Job Displacement and the Multi-national Firm: A Methodological Review\[M\]. Center for Multinational Studies, 1972.

[24]Herzer D, Schrooten M. Outward FDI and Domestic Investment in Two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Economics Letters, 2008, 99(1):139-143.

[25]Jasay A E. The Social Choice Between Home and Oversea Investment[J].Economic Journal, 1960(7):277-285.

[26]Ruttenberg W B. Effects ofUK Direct Investment Oversea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

Industry Heterogeneity and Effect of OFDI on the Employment in China: An Analysis

Using System GMM Method based on the View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ZHU Jin-sheng,XIE Qing-yun

(School of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By divid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into two new economic sector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direct, indirect and comprehensive employment effect of the two economic sectors′ OFDI with system GMM method and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 by using China′s 2004-2013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 from 18 indus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al economy, the OFDI from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has more significant complementary effects by means of the domestic capital formation and smaller substitution effects by means of the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both direct, indirect and total effect, the employment effect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OFDI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real economy.

Key words: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employment;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system GMM; industry heterogeneity

上一篇:辽源市围绕“三农”工作服务全市经济发展 下一篇:浅谈“衡水模式”量化管理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