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影响大学生创业因素及措施

时间:2022-10-23 09:27:01

刍议影响大学生创业因素及措施

一、鲁西地区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

(一)社会经济环境

历史上来看,鲁西地区地处黄河下游,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农业结构依靠种植业,品种单一,农业经济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之初山东省的工业多布局于沿海地区,鲁西地区国家投资较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工业基础较差;尽管以后国家政策重点扶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鲁西地区总体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较差,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弱。

(二)社会文化环境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成正比。鲁西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较差,人们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商品经济意识薄弱,大胆的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缺乏,这些极大及限制了自主创业经济的发展。而且鲁西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水平低,人才缺乏[1]。尽管改革开放以后,在劳动力输出上起步较早,但是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人们的就业模式,大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是就业首要之选。

(三)社会政策、法规环境

由于鲁西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个人创业起步较晚,积累的实际经验较少,因此整个创业大环境相对薄弱。因此,政府在落实国家有关新企业创立、信贷、税收、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的政策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力量等都相对落后,尽管政府努力贯彻国家的相关创业政策,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出台的相关扶植政策相对力度较小,甚至低于国家提出的最低标准。同时,在如何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等方面还没有成熟的路子可走。

二、促进鲁西地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鲁西地区乃至全国大学生创业的困境之一就是缺乏良好社会文化氛围。政府相关部门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提倡和弘扬“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新型社会文化,营造支持创业、促进创业的良好舆论环境;同时各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内涵,充分利用现有就业指导服务平台——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创业咨询室等机构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创业信息,通过创业测评、咨询帮扶等服务方式营造大学生创业宏观环境以激励和适应高校创业教育。

(二)提供良好创业环境,搞好创业服务

首先,各相关政府部门首先提供政策支持。一方面需要各级、各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的创业政策,另一方面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政府部门目前,政府部门设立了各种专项资金和贴息贷款,推出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在短期内有效地扶植了许多大学生自主创业,包括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如:简化企业注册登记等审批程序;免费为大学生提供相关风险评估和指导;尽快落实国家相关的各种优惠政策;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库;认定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享受有关政府资金补贴等[2]。其次为大学生构建相应的资金保障平台、创业保障平台,健全的政治、法律与法规平台,并通过新闻媒体,加强创业信息和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创业活动在本地区的影响和认可度。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加强有效的行政管理,通过国家有关立法机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保护,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一个安全、公平、有序和可靠的经营环境。再次,社会应保护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宽容失败。政府建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对于大学生创业失败的,经审查季候审查并非人为故意造成的,可以补贴其所贷资金的利息,并可相应延长其还贷期限;对于希望再次创业的,只要提交项目计划,经相关专业机构论证认为可行的,仍可在其未还清所欠贷款的情况下,再次提供贴息贷款,以此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保护大学生创业积极性。

(三)与地方高校合作,建立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孵化基地

第一,联合企业和地方高校合作开设一系列免费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国家的有关创业优惠政策、创业专题知识和相关创业技能,提升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第二,充分利用《创业之星》等创业实训平台。通过这些创业实践的训练平台,毕业生可以全面模拟真实企业的创业运营管理过程。从注册、创建到运营、管理等所有决策均可以得到全面体验。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第三,落实国家相关扶植政策,建设创业实践基地。一是创办各种形式的创业孵化器,指导毕业生创办科技型公司,锻炼其创业能力,夯实其创业知识;二是举办多种形式的创业大赛,激发毕业生的创业热情,检测其创业素质;三是政府、高校与企业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总之,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落实党的十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有重大战略意义。

作者:王伟伟 魏月华 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 聊城市鲁西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上一篇:成人教育教学问题简析 下一篇:留学研究生培养问题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