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恋雪域高原

时间:2022-10-23 08:22:43

热恋雪域高原

姓名:林晶华,年龄:57岁,职务:原广东饶平县香料香精化制厂厂长。

喜爱摄影的机缘:1、从儿时便觉得胸前挂个相机很派头;2、想把出差所见到的景象与家人共享。

对摄影的痴迷程度:为了摄影,舍弃饭碗,提前退位。

何时发表处女作:1987年6月在《汕头特区报》发表第一幅作品。

目前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崇拜》。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册一书。

最喜爱的摄影家:严钟义。因为他对摄影“从一而终”又不“争风吃醋”。

在摄影方面的经济投入:购买摄影器材几乎使我倾家荡产。

最喜爱的作品:朱宪民的《1980年河南祖孙》。画面那个捧着空碗睁眼望爷爷吃粥的小孩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第一次摄影创作的情景:

1997年9月应邀到九寨沟开会,带上新购的尼康F3相机狠命砍杀一番。回程经米亚罗的山上,积雪把漫山遍野的红花绿叶衬托得美艳动人。但司机就是不停车,迳自把车开到理县。

当晚犯了相思病,一直梦着那山坡的美景。第二天早上5时独自离队,带上一瓶可乐一包饼干,截住一部货车往回头的山上而去,身上还揣着34个小时后飞离成都的机票。

车行20余公里,据说前面十几公里处塌方过不去,司机吃饭了,我又设法改搭养路车抵塌方处,徒步绕到塌方的另一头,但使尽浑身解数都没有司机愿意掉头把我送上山,只好苦等。下午3时许路道疏通了,转乘小汽车到达山顶,但因雪已融化,徒步转了十余里路就是找不到昨天的感觉。天越来越阴暗,远处邛崃山顶白雪皑皑,我找了一丛叶已发红的灌木做前景,拍下《雪山红花》的照片,已是傍晚6时多。天开始下毛毛雨雪,山野间就我一个人,孤独感油然而生,拦了两部货车都不停,饥饿和寒冷使我既焦急又恐惧,到了7时许,终于把第三部过路车逼停、死乞白赖让司机把我送回理县。

《雪山红花》后来入选一个影赛,它是我首次摄影创作的收获,也是首次参赛、首次入选的作品。

最难忘的一次创作经历:

1994年夏与儿子去创作。8月26日在阿里札达县,为了拍摄土林朝霞的景色,连夜驱车在山沟里爬行。不幸遇上山洪暴发,深夜11时许,扑通一声整个车头栽进滚滚的洪流中,再也发动不了。赶紧撤离,趟着冰冷刺骨的洪水把行李搬到河边高坡。雨不停地下,黑夜吞噬了手电筒的光。艰难地铺搭帐篷,安顿好行李已是深夜1时许了。吃点饼干屑,喝几口矿泉水完成晚饭,和着衣服钻进被雨淋湿的睡袋,听着奔腾咆哮的水声过夜。

第二天,儿子徒步到十几公里远的札达县城找拖拉机救援,我守车并晾衣被用物。下午3时拖拉机到达,折腾到深夜11时才把机器里填满泥沙的越野车拖到札达县城,已浑身瘫软了。这一天只干吃两包速食面,喝了不到半磅的冷水,真是难忘的24小时。

札达没有修理厂,自己胡整花了4天总算把汽车发动起来。一个半月后回到成都检查,整部发动机都报废了。

摄影创作状况:

涉影初始如扒手出门,瞪着双眼到处物色“扒窃”对象。后来转入山区,拍摄住家周边的田园风光、乡村小景。1992年与一见钟情,自此对藏区醉心缠恋,十余年来每年都要花上几个月时间,三、五次端着相机到那里发疯。1994年全年耗去五百多卷胶卷,收获颇丰。

在摄影艺术上的发展方向:

临老挣扎,拟于60岁后从藏区题材之拍摄转向西南地区、海外异域及故乡风情。创作意识已逐渐转向报道性,可读性。希望命运允许我这辈子能献给世人最少6本摄影集、2本文字书。

取得的成就:

举办个人展览11次;应邀举办幻灯讲座33次;300多幅作品在省级以上及海外报刊发表;100多幅作品在省级以上及国际影赛入选获奖;出版摄影集《林晶华摄影作品集》、《天界窥影》、《天界子民》,游记《青藏高原拍摄记》。

心情感受:

端起相机,烦恼消失。外出拍摄,杂病解除。摄影使我找到此生奋斗的目标。拍摄的过程如进入气功状态。在藏区的摄影生活更使我对富与贫,荣与辱,生与死的界限模糊。

上一篇:高占祥:离不开的摄影 下一篇:走出去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