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10-23 08:17:13

关于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素养,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关键词】历史学科 历史学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3-02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素养,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从近些年中考、高考试题的分析来看,试卷难度有所加大,出题者在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记忆之余,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结果相当一部分平时肯认真刻苦,成绩优良的同学都在大考中遭遇了滑铁卢,侧面反映出我们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不足。

下面,本文就历史学科特点和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可以表现为很多方面,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而最基本的和最主要的是历史的阅读能力、历史的思维能力和历史表达能力。

一、历史学科阅读能力,是奠定历史学科能力的基础

历史阅读能力即学生阅读历史事件的能力,就是对历史事件的认知、领悟能力,就是通过对所给的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的能力。对于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课本和材料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如:“提纲式”阅读法、“问题式”阅读法、“比较式”阅读法等,以便使他们通过阅读掌握历史的主干知识,通过阅读,注意到历史叙述中所显示的人物动机和意图、领悟历史的叙述中的现象和本质。在阅读历史文献中,特别要求学生要避免用现今的观点和价值标准去判断衡量历史,而是要历史地考虑事件的前后联系和具体情况。

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对历史的领悟,还应让学生利用历史地图、照片和各种图像资料,并能够进行分类、解说。在这种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中,确定历史文献或叙述的作者和来源、比较和对比不同的思想、价值观以及人物、行为和制度、区分历史的事实与历史的解释、注意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并通过这种形象的认识,分析简单和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比较相关历史事件,从而一步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历史的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形成的核心

历史思维能力,即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主干知识的学习,以相关的历史学理论为指导,去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弄清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解释历史发展的重要现象,并根据历史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正确认识的能力。

简单地说,对历史思维能力概念的界定,如果按照狭义的定义,历史思维就是历史学科所专有的思维方式,如果按照广义的定义方法,凡是历史学习和研究所涉及到的能力,都可以列入历史思维能力的范畴。教师在指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更新观念,让学生真正懂得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2)重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是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钥匙。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群众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继承与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原理,常被用于历史思维过程中。如中国古代史上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的影 响,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原理最好的体现。(3)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的特征,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出他们各自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4)充分利用史料和时政热点,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与原理迁移到新材料、新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要求我们,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三、历史表达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体现的关键

历史学科的表达能力就是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将阅读与听讲后掌握的历史知识表述出来。历史表达能力的培养,属于中学历史教学的薄弱环节。从学生的试卷中反映出:第一,不会使用术语。许多中学生没有真正树立使用学科术语的意识,也不知道历史学术的特点,其表达能力难以提高。第二,不能体现“史论结合”的原则,表达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堆砌材料,有一部分学生辞不达意。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表达能力方面一定要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训练。训练其表达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教师要表现出耐心与热情,以营造课堂表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与练习。教师所提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且有一定的思维层次,即通过历史基础知识的再现上升到概念推理,分析并作出评述的思维过程。(3)让学生明确历史表达的方法:学科语言、不同对象的表达构成等。(4)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准确地作出评议,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完整地理解和表述历史概念。除此之外,还要有具体方法上的指导。如:表达的对象不同,其表达的构成也不尽相同;历史人物情况的表达要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活动作出概括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表达要概括其发展过程,尤其是发生的原因及带来的结果和影响。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达到知识再现或再认的目的,且向表达的全面、快捷、正确方向努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我们将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如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比较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程序,学会使用学科语言进行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会使学生能力培养变得更加有效。

当然,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除学生因素之外,教师还须进一步钻研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加强业务学习,尤其是教学理论的进修,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是学生学科能力培养能否成功的主要制约因素。

上一篇:生态城市的内涵分析 下一篇:新股投机行为与IPO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