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眼中的西安城市形象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23 07:27:52

中亚留学生眼中的西安城市形象调查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中亚

>> 西部地区高校中亚来华留学生适应情况的调查研究 来疆中亚留学生对中华才艺课态度调查研究 中级汉语水平中亚留学生动词习得情况调查研究 西安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对汉语水平的影响研究 留学生语用失误的调查研究 归国留学生的调查研究 外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媒体形象 在京韩国留学生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国际化进程中南京城市形象的调查研究 西安城市形象再定位研究 来华留学生毕业调查研究 留学生英语语法教学调查研究 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对医学本科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的调查研究 来华留学生使用汉语电商平台意愿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韩国留学生汉语量词“个”的偏误分析调查研究 影响初级水平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因素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关于中亚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国别差异的调查 留学生眼中的蒙古 中亚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产出实验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中亚留学生眼中的西安城市形象调查研究 中亚留学生眼中的西安城市形象调查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亮 严宝刚")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中亚留学生眼中的西安形象,发现中亚留学生对西安整体持正面印象,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他们对西安的整体认知。在中亚留学生眼中,西安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社会压力大、环境问题突出。在媒介接触和信息传播方面,中亚留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和人际传播获取西安信息,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作用很小。 关键词:中亚留学生;西安形象;媒介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8-0010-03

一、引 言

自古丝绸之路起,中国便开始与中亚各国展开丰富的经济文化交往,丝绸之路成为连接古长安与中亚各国的纽带。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今天,作为中国邻近的国家,中亚各国民众眼中的中国是何种形象?中亚各国民众眼中的长安又会呈现出何种样貌?了解我们在中亚邻国眼中的形象,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前提。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看,他者的形象一方面是由本国的大众传媒构建形成,一方面是由各国民众之间的人际交往形成。对中亚各国民众而言,他们对西安的认知既有来自于大众传媒的形象建构,也有来自于自身或他人在西安的经历以及与西安人的接触交流。大众传媒的形象构建是间接的,而亲身体验、人际接触形成的形象更为直接。

目前,在中亚国家大众传媒的中国形象研究方面,已经有学者做出一些开创性研究。如李琰和马静对塔吉克斯坦《亚洲之声》报的中国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与2007年相比,2012年该报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和中性报道大幅增加,而正面报道明显下降[1]。于洪君在20世纪90年代对哈萨克斯坦媒体进行分析发现,该国报纸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报道日益增多,但在西方宣传和恐华情绪影响下,也普遍存在中国[2]。也有学者到中亚国家进行该国民众眼中中国形象的实地研究,如刘伟乾发现塔吉克斯坦民众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以正面为主,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是了解中国的主要渠道[3]。

但目前尚未见到对在中国工作生活的中亚国家民众进行的调查研究,在中国工作学习的中亚国家民众对中国有直接接触,相比大众媒体构建出的拟态图像,这些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更加直接、自然。而且,当他们回到本国后,也会作为中国议题意见领袖,影响周围人对中国的看法和评价。因此,研究在华中亚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是认识中亚国家民众眼中中国形象的重要维度。基于此,本文以生活在西安的中亚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他们眼中的西安形象。以此作为研究中亚国家民众眼中中国形象的切片。

本次问卷调查以在西安学习生活的中亚国家留学生为对象,设计中俄双语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4份,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其中,哈萨克斯坦留学生19名,占总人数55.9%;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6名,占17.7%;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各3人,共占26.4%。其中男性14人,女性20人。在西安生活学习3年以上者占8.8%,2年到3年者2.9%,1年到2年者29.4%,在西安生活学习不到1年者58.9%。大学一年级学生占35.3%,大二学生14.7%,大三学生11.8%,大四学生5.9%,研究生26.4%,其他学生5.9%。47.1%的留学生年龄在18~20岁,35.3%的留学生为21~23岁。

二、中亚留学生对西安的整体印象:正面为主、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问到第一次到西安,对西安的第一印象时,62%的中亚留学生认为,西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24%的中亚学生选择“现代化城市”,12%的中亚学生选择“国际化大都市”。这说明在中亚留学生眼中,西安更多呈现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而现代化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旅游城市的形象并不突出(本次调查中,没有受访者选择旅游城市这一项)。而在回答什么最能代表西安城市精神时,41%的受访者选择“古老厚重”,24%的受访者选择“开放进取”,18%的受访者选择“包容宽厚”,选择“时尚现代”的占12%。这一回答也符合他们对西安的第一印象,即西安是一座古老厚重但开放进取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国际化大都市”、“时尚现代”尚未构成西安的城市形象。

中亚留学生眼中的西安整体城市形象以正面为主,选择“比较好”的为35%,选择“一般”的36%,选择“很好”的24%,选择“不太好”的15%,没有受访者选择“很不好”。而在问到如果有可能,是否选择在西安工作生活时,中亚留学生则显露出复杂的心态,24%的受访者选择“可能会”,26%的受访者选择“可能不会”,18%的受访者选择“不好说”。而选择“一定会”和“一定不会”的分别占14%和18%。这次调查的对象多为20岁上下的大学生,未来的工作、职业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这一问题上的回答出现分歧也很正常。但可以确定的是,中亚留学生对西安怀有良好的印象,因为在问及是否会邀请家人朋友来西安时,65%的受访者表示“一定会邀请”,26%的受访者表示“可能会邀请”。这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西安怀有良好的印象,希望家人朋友能够到西安参观旅行。

三、中亚留学生对西安的具体印象:市民好、空气差、兵马俑、未来乐观

整体来看,中亚留学生对西安市民有较好的印象:53%的受访者认为西安市民文化素质较高,68%的受访者认为西安市民正直善良,65%的受访者认为西安市民热情好客,65%的受访者认为西安市民乐于助人,77%的受访者认为西安市民勤奋努力,65%的受访者认为西安市民容易相处,53%的受访者认为西安市民开放外向。但在另外一些方面,中亚留学生对西安的评价不高。35%的受访者认为西安市民文化优越感很强,高于反对这一看法的受访者(反对者占27%)。29%的受访者认为西安市民不愿意创新,41%的受访者认为西安市民不关注外部世界。在环境保护和卫生方面,受访者的评价较为负面。50%的受访者认为西安市民并不重视环境保护,65%的受访者认为西安市民不重视卫生。

在中亚留学生眼中,兵马俑是最能代表西安的景点,位居其后的分别是大雁塔和钟鼓楼。在问及对丝绸之路的认识时,8.8%的中亚留学生对丝绸之路“非常了解”,58.8%的中亚留学生对丝绸之路“比较了解”,“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的留学生分别为23.6%和8.8%,超过三分之二的中亚留学生了解丝绸之路,这意味着古丝绸之路对联系中国与中亚各国有深远的影响。在问及西安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时,8.8%的中亚留学生认为“非常重要”,61.8%的中亚留学生认为“比较重要”,而选择“不太重要”和“很不重要”的受访者分别占8.8%和2.9%。西安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扮演着桥头堡的重要角色,加强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外传播活动,无疑可以吸引中亚公众的关注。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作生活问题方面,中亚留学生认为,西安经济发展较快、城市规划较好、物价水平不高、生活比较舒适,但西安收入水平不高,就业机会并不多,贫富差距较大,职场人士竞争压力大,房价较高。另外,近八成受访者认为西安空气质量不好。尽管如此,但当问到对西安未来发展的看法时,47.1%的受访者表示“比较乐观”,44.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乐观”,而表示“比较不乐观”和“非常不客观”的受访者分别为5.9%和2.9%。可见,尽管中亚留学生认为西安房价高、贫富差距大、竞争压力大、空气污染严重,但快速发展的经济、良好规划的城市格局、相对舒适的生活和较低的物价水平仍然使中亚留学生看好未来西安的发展。

在中亚留学生眼中,要改善和提升西安形象,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该题为多选题,分值总和超过100%,后文也有多选题):47.1%的受访者认为要提高西安人的文化素养,41.2%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改善市容市貌,29.4%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提高经济实力,23.5%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交流,20.6%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培养大型企业,17.6%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增设公共服务设施,17.6%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改善旅游服务,17.6%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从以上分析中看到,中亚留学生对西安城市的总体印象呈现出多元而混合的面貌。尽管中亚留学生对西安市民有较好的整体评价,但他们同时也认为提升西安人的文化素养是改善西安形象的首要问题。虽然中亚留学生认为西安经济发展较快,但提升经济实力、培育大型企业仍然是改善城市形象的重要推手。中亚留学生认为西安城市规划较好,但改善市容市貌和道路交通设施依然是提升西安形象的重要手段。中亚留学生认为西安是一座“开放进取”的城市,但仍然需要继续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尽管他们认为西安收入水平不高、就业机会不多、贫富差距较大、空气污染严重,但他们依然看好西安未来的发展,并非常认可西安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中亚留学生眼中的西安仍然处于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是现代化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一方面现代化又带来各种问题。但总体上他们比较认同现代化对西安的积极意义。

四、中亚留学生建构西安印象的信息来源及传播方式

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中亚留学生构建西安形象的信息传播源及传播方式,通过研究中亚留学生获取西安信息的媒介及传播方式,为改进西安对外形象提供针对性对策。在问到最近半年,你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西安时,67.6%的受访者选择互联网,47.1%的选择“他人描述”,选择“自身体验”者为41.2%,选择“电视电影”者为35.3%。可能是由于语言方面的困难,没有中亚留学生选择报纸、广播和书籍杂志。互联网是中亚留学生获取西安信息的首要媒体,而来自人际传播的信息也构成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和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是传递西安信息的重要载体,大众传播媒体中电视和电影有一定作用,但重要程度低于互联网和人际传播。由于语言文字等因素限制,中文报纸、广播和书籍杂志在传递西安信息给中亚留学生方面作用很小。个体的亲身体验既是个人形成西安印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其他人认识西安的重要方式。因此,通过互联网、人际传播及电视电影等形式,对来到西安的中亚民众进行有效传播,既能帮助他们本人形成正面的西安形象,还有助于让他们回国后作为意见领袖,对更多本国民众进行人际交流,促使更多本国民众形成对西安的正面印象。因而,居住在西安的中亚民众是构建西安形象的重要目标受众。

当问到在家乡时,主要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西安的信息,73.5%的受访者选择“本国互联网”,50%的受访者选择“家人朋友同学”,11.8%的受访者选择“中国互联网”,选择“家乡的报纸期刊”和“家乡的广播电视”者均为8.8%,选择“中国的广播电视”者为5.9%,没有受访者选择“中国的报纸期刊”。互联网特别是本国互联网仍然是中亚留学生在本国获取西安信息的首选媒体,本国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作用较小。而中国媒体中互联网和广播电视作用较大,报纸期刊没有什么作用。家人朋友同学等人际传播形式再次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对年轻的中亚留学生们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获取西安信息的首要媒体,其次是家人朋友同学等人际传播形式,而传统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在获取信息方面作用非常小。对这一现象应该从两个角度解释,一方面,我们要承认互联网在获取信息方面的重要性。同时,由于这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对网络的接触可能高于其他群体,不应只强调网络媒体而忽视其他传播工具的作用。

当问及在西安学习生活时,主要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家乡的消息,受访者的回答和前面的问题大体相近。选择“家乡的互联网”的受访者为73.5%,选择“家人朋友同学”的受访者为50%,选择“中国的互联网”的受访者为32.4%,14.7%的受访者选择“中国的广播电视”,5.9%的受访者选择“家乡的报纸期刊”,2.9%的受访者选择“中国的报纸期刊”。中亚留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与前面问题的回答很相似,排在前三位的回答均为“本国互联网”、“家人朋友同学”、“中国互联网”。互联网传播与人际传播是中亚留学生在本国获取西安信息和在西安获取本国信息的主要工具。

五、结 语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中亚留学生对西安的总体印象是正面的。在留学生的眼中,西安是一座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虽然他们本人不一定选择在西安工作生活,但他们非常愿意邀请家人朋友来西安。西安仍然处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是竞争压力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在中亚留学生眼中,西安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镇,他们对西安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西安需要提升市民素质、市容市貌、经济实力和对外开放度。中亚留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和人际传播渠道获取西安信息、构建西安形象。由于语言文字等因素制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在中亚留学生获取西安信息中的作用较小。

这次调查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以在校中亚留学生为调查对象,使样本的涵盖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虽然留学生对西安有直接的个人体验,但他们眼中的西安毕竟不能代表其他群体眼中的西安形象;另外,由于文化和语言方面的困难,留学生对参与调查研究的意愿不高,实际参与调查的样本数量少于预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的效度。

参考文献: 李琰,马静.塔吉克斯坦《亚洲之声》传播的中国形象[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于洪君.哈萨克斯坦报纸上的中国[J].国际新闻界,1997(2). 刘伟乾.塔吉克斯坦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上一篇:中国联通为什么会流失客户? 下一篇:网络“热门话题”的形成机制与议程设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