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研究

时间:2022-10-23 06:22:14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研究

摘要: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了解我国真实的贸易利得探究我国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下通过主导区域价值链来实现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升级。本文试图在已有文献成果的基础之上以产品内贸易理论为框架,利用WIOD数据库,基于出口贸易附加值核算模型、RGVCA 指数,研究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现状、如何实现从嵌入全球价值链到主导区域价值链。

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附加值;区域价值链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自二战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传统的国际分工模式已不复存在,国际分工模式逐步由产业间分工发展为产业内分工,进而发展到以产品内分工为主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产品内部分工开始向垂直专业化分工方向发展,由此形成了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新模式。

在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不同的国家在该链条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获得的贸易利得也不相同。如何衡量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获得的附加值大小,度量各国在产品内各生产环节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后,凭借丰富的劳动力和资源禀赋优势在产品的加工、组装环节形成比较优势 (蔡 ,2014),逐步嵌入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魏龙,王伟2016)。贸易规模飞速发展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13年我国成为世界上贸易额总量最大的国家,但出口中国内附加值比重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处于中下等水平。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呈现出贸易总量大、国内附加值低、贸易利得少的尴尬局面,因此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双反”调查最多的国家(刘维林,2015)。

Mudambi(2008)研究指出由于各国比较优势的差异“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的服务环节通常都被发达国家所掌控,中间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则位于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我国所获得的真实贸易利得很低(Gereffi,Lee,2012)。为了摆脱我国长期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俘获”“锁定”局面,实现中高端化。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战略探索我国通过主导区域价值链来实现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升级。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全球价值链新趋势,积极研究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实现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优化。

为了真实反映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实际利益,Koopman以增加值作为统计口径,提出了KPWW方法。出口附加值模型假设存在n个部门,利用WOID数据库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可得一国贸易过程中的国内附加值率(DVAR)。

Dij+FDi=Xi(i,j=1,2,……,n);Mij+FMi=Mi(i,j=1,2,……,n);ZDij+ZMij+Vj=IMij(i,j=1,2,……,n)

分别令AD=( ZDij/ IMij)、AM =( ZMij/ IMij)、Av=(Vj/ IMij);ADX+FD=X;AMX+FM= M;λAD+λAM+Av=λ;FVAR=λAM/(I-AD)

附加值模型下:DVRA=Av/(I-AD);FVAR+ DVRA=λ

在产品内贸易快速发展垂直化分工不断加深的情况下,RVCA指数可以很好地度量““一带一路””中各国在产品内部中的竞争性与互补性。

RGVCA指数=(IADVir/ADVir)/(IADVi/ADVi)(ADVir为r国从i产业中间产品获得的增加值,IADVi为各国从i产业中间产品获得的增加值总和)。

三、测算结果与分析

基于WOID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的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I/O数据,并利用上述模型和指标得到。

1997-2012年FVAR(46.0、46.1、39.4、28.1)和DVAR(54.0、53.9、60.6、71.9)单位%,可以了解到自1997年以来,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上升速度不断加快。DVAR和FVAR比重变化说明中国在中间产品国际贸易中正由简单的组装加工向精细化转变,价值链分工地位不断提高。

区域价值链形成前提是区域内各国在价值链各环节呈现互补性,运用RGVCA指数对农业等17个产业进行运算得到我国与沿线国家多个产业存在互补性,其中中国在纺织业、机械制造业、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等产业优势明显,不存在优势重叠。表明我国与沿线国家有形成区域价值链的条件,也体现我国与沿线国家进行贸易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对RVC高端产业具有控制力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更多的从事价值链附加值高的生产环节,以达到通过主导区域价值链来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结论与启示

本文实证分析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进行贸易有利于我国国内附加值的提高,这对我国的贸易政策和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第一,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通过主导区域价值链,从而实现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升级。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业上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具备主导RVC的条件。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使外贸向纵深方向发展改变单纯制造业出口,通过高端服务、金融支持、信息咨询等提升非加工贸易出口中的国内附加值,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第二,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加快产业升级,实现我国贸易利得的提高。通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我国的过剩产能,以延长相关产品的价值链,提高高端制造业的水平能力,重视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以实现我国贸易水平的提高贸易利得的增加。

参考文献:

[1]刘维林.中国式出口的价值创造之谜.世界济学,2015(03)

[2]唐东波.垂直专业化贸易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就业结构.经济研究,2012(08)

[3]魏龙,王磊.从嵌入全球价值链到主导区域价值链――““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6(05)

[4]张杰,陈志远,刘春元.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算与变化机制.经济研究,2013(05)

[5]范秀峰,程文先.中国制造业出口附加值估计与影响机制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5(06)

作者简介:

陈兆伟(1992.08- ),男,汉族,安徽淮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

上一篇: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出租车资源配置模型研究 下一篇:孪生质数猜想的研究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