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

时间:2022-10-23 04:29:53

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

今天的活动《这是我的家》,主要是通过观察客厅的各种布局图让幼儿学习方位名词,如“椅子在桌子的旁边”、“花瓶在桌子上面”等。在操作环节,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只有沙发、地板和墙壁的客厅图片,并提供了一些家具贴纸,包括电视、挂钟、鞋柜、小熊玩具、花瓶、壁画等。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客厅。我想他们理解了方位名词,并且也能运用方位名词来表达,那么操作环节一定没有问题。可是很多小朋友的布局让我看不懂,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没有动脑筋,随便贴的”。

在与他们交谈后,我发现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很有道理。

案例1:我要看电视。

老师:壁画应该在哪里?

幼儿:在墙上。

老师:电视呢?

幼儿:在电视柜上。

过了一段时间,我走到菲菲旁边,看到他把壁画正好贴在电视屏幕上。

老师:你怎么把壁画贴在电视上了?

菲菲:这是电视里放出来的壁画,我要看电视。

老师:你真聪明。

菲菲没有按部就班。根据我指定的壁画的功能去操作,而是重新诠释壁画的用途,他认为它也可以是电视画面。这说明他很动脑筋,思维很开阔、很灵活、很有创造性,因此我及时肯定他的想法。

案例2:我们家是这样的!

瑞瑞很得意地把他的作业拿给我看,“老师你看,我贴得好不好。”我看了一下,各种家具都很有规则地布置在客厅里,可是鞋柜挡在了电视的前面。

老师:鞋柜一般会放在哪里呢?

瑞瑞:门口。

老师:你的鞋柜怎么把电视都挡住了?

瑞瑞:我们家就是这样的。我一回家就看到放鞋子的柜子,转个弯才能看到电视的……

老师:哦,原来你家鞋柜的位置跟老师家里的不一样,下次到你们家看看,好不好?

瑞瑞一句“我们家是这样的”给我很好的提示,这说明他是依据他自己的经验操作的,而我是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衡量他的作品的。

我们常说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其实我们老师又何尝不是呢?很多时候我们会以自己的臆测代替事实,用我们的经验来审视孩子们的行为,而忽视了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其实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

上一篇:两封信的温馨回忆 下一篇:我园培养新教师的“五个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