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火爆影业龙头加速崛起

时间:2022-10-23 04:09:11

票房火爆影业龙头加速崛起

由光线传媒参与投资、发行的影片《致青春》五一前上映,五一小长假创下3亿的票房,光线传媒股价节后随之创出历史新高。华谊兄弟则凭借《西游》的成功令一季度业绩暴增4倍多,股价也是一路小跑,同样创出历史新高。高票房成了股价飙升的动力,一边看电影一边炒股也成了一种投资方式,电影更像是资本市场的“魔术棒”,指挥着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

电影市场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受益于影幕数量的不断增长,质量上乘的影片较过去更容易刷新票房纪录,影视行业内优秀的龙头公司(光线、华谊)凭借成功的影片不断提升其市场份额,业绩持续高速增长自然而然推动股价上涨,在榜样的带领下,华策影视和华录百纳也已开始试水电影市场。影视行业已然成为2013年重要的投资主线。

边看电影边炒股

优质的影片使得观众观影的热情被点燃,而不断增长的屏幕数又为观影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渠道,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票房纪录不断被刷新。华谊和光线作为国内最优秀的娱乐内容生产公司之一已经建立了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模式,并且名利双收。以光线传媒为例,由光线传媒投资并发行的两部小成本的电影都获得了极佳的上座率,三月《厨子戏子痞子》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票房最后逼近3亿元、紧接其后由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于4月26日正式上映,截至目前已经创下5.2亿的票房。劲爆的票房推动光线传媒四月份股价单月上涨47.75%,光线传媒此番上涨,与今年年初《泰》票房助推股价上扬有相似之处。在新片推广的诸多手段中,上映前邀请基金经理观影,这也成了推广的“新路数”,光线的新片如此,之前华谊在《西游》上映前试水也用过这招。

与超预期的票房想匹配的是公司业绩的爆增。华谊兄弟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高达458.7%,光线传媒为317.3%。事实上,影视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一季度的业绩都可圈可点(表一),成长性表露无遗。

华谊光线竞争激烈

根据电影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国产电影票房82.73亿元,占全部票房总额的48.46%。2012年华谊兄弟继续保持在中国国产电影票房中的领先份额,去年7部电影大陆地区票房获得21.58亿元占12.4%的市场份额。《十二生肖》、《画皮II 》票房位居国产电影的第二、三位。今年伊始,《西游》一鸣惊人,成为华语片第二部票房过10亿的作品,票房差点追及《泰》。今年余下时间,华谊最值得关注大片均集中在下半年,十一档《狄仁杰前传》、贺岁档《控城计》、冯小刚新片《私人定制》等影片均具有冲击票房的实力。

2012年对于光线传媒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泰》让光线传媒正式跻身国内一流电影制作企业。2012年公司11部电影共获得15.7亿元票房,占全国票房比例为9.2%,赶超博纳影业7.3亿元4.3%的市场份额。而《泰》的创纪录票房也显著提高了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吸引力。光线传媒今年预计发行15部电影。光线传媒过去投资的电影大都成本较小。有一部票房较好可能就会覆盖其他电影的成本,去年的《泰》就是例子。而今年《厨子戏子痞子》、《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较高的票房改变了去年“一片独大”的局面,接下来在6月份暑期档推出《不二神探》为大投资、大制作,业内对其票房预期也比较高。

华谊和光线的成功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在电视剧制作方面居于龙头地位的华策影视也开始布局电影业务。参投10%的电影《分手合约》4月上映总票房已达1.5亿。华录百纳投拍的《夏天的拉花》和《大话天仙》均已制作完毕,预计年内会上映,若能创造票房奇迹将极大提携公司股价。

观影人次增加推动票房创纪录

在电影票房火爆的背后,是全国电影市场进入2013年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迹象。2013年1-3月电影票房为52.48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36.15亿元,同比增长119%。同比增长高达119%,国产影片票房占全部票房的比例达到68.9%。国产影片在2013年第一季度的票房已经相当于2012年全年的43%之多。截至5月8日,票房超过2亿元的国产影片数量有6部,已经达到2012年全年的数量。

观影人次的增长是推动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驱动因素。随着影院的增加,中国的每年的电影观影人次从2006年的0.89亿人次大幅增加到2012年的4.67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5%。而观影人次的增加的两个主要推动因素是银幕数量的增加和电影内容质量的提高。海外电影市场的成功发展经验表明,银幕数是电影产业发展程度的先行指标,有了终端银幕数扩张制作质量上乘的国产大片才能获得良好的票房。

从2006年到2012年,国内银幕数量和观影人次的相关系数高达0.981。银幕数量从2002年的1834块增长到2012年年底的13118块。2011年和2012年银幕数量分别新增大约3000和3900张,增长率都超过40%,近两年剧增的银幕成为2013年中国的电影票房高增长的保证。由于银幕数量的增加和人们观看电影习惯的逐步形成,同样题材,质量水平也相似的商业化电影可以比几年前获得更高的票房。

银幕数量仍将高速增长

电影院作为可以提高商业地产价值的功能商户,是商业地产合作的重点对象。2010年到2012年累计新开工的商业营业用房面积达到6.02亿平方米,是2007年到2009年累计新开工的商业营业用房面积的1.91倍。大部分将会陆续在2013-2016年投入使用。因此我们预计2013年-2016年的新落成电影院数量将会继续大幅增长。万达、星美、金逸、橙天嘉禾、博纳等主要院线公司计划的年均银幕数量增长率在26%-43%不等。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数据,预计在未来三年里,每年新增银幕数量都将4000块以上,银幕数量的增长依然是推动中国电影票房增长的首要因素,而三年后,当银幕数量增长到一定水平以后,影片的质量的提高将逐步成为推动票房继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影视市场已经完全被激活,身处其中的公司正被潮流所推动,不断刷新纪录的票房必然成为打破上市公司业绩、股价天花板的催化剂。但投资切忌冒进,目前光线、华谊都面临新高后的调整,从近半年多的走势看,调整少则1个月,多则2-3个月,调整结束往往伴随着新片的播出又获市场好评,票房取得佳绩。因而,结合电影档期,6月可关注光线传媒,年底则可重点留意华谊兄弟。

上一篇:探讨运用公允价值的利与弊 下一篇:纯净的心境纯净的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