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时间:2022-10-23 03:03:45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3-6岁的孩子各种行为尚未定型,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好习惯是人生的财富,为人一生的成功与幸福助力;而坏习惯则是人生的债务,成为制约人一生发展的瓶颈。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其中幼儿园应采取主动,充分调动家长这一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家长成为教师的伙伴,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开始。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抓好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家园结合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孩子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家庭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榜样的激励

南斯特娜夫人说过:“孩子一切良好习惯的形成,完全靠父母的榜样”。“上行下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些都是要求父母以身作则的格言。孩子模仿力强,他们常常无意识地模仿身边人的举止言行。在家庭中父母要有意识创造良好氛围,为孩子树立榜样。不论对内还是对外,都要做到不卑不亢、坦诚相待,把尊老爱幼、先人后己作为相处关系的行为原则;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的人物或幼儿身边的人为其提供效仿的榜样,使幼儿在言传身教中受到良好影响,让孩子的良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形成。如:为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孩子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孩子讲讲自己对洗手的看法,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孩子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孩子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孩子学会洗手,当孩子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三、 开展亲子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亲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结合班级开放活动,我们设计幼儿为家长剥橘子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手的动作,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劳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爸妈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扫地,倒垃圾等。从而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变得更爱集体,更爱他人。在“新年向福利院献爱心”的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共同把自己家里的图书,玩具等物品带来幼儿园,还出钱进行购买或直接捐款,表达了孩子们的一片爱心,使幼儿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四、 持之以恒。

托尔斯泰说:“家长的责任是不能托付给任何人的,金钱买不到成功的孩子。”孩子们需要时间――家长的时间,大量的时间。教育的成败贵在坚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可能一段时间信心十足,雄心勃勃,但好景不常,就半路夭折,结果全盘落空。所以,培育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时松时紧的迁就结果只能是推波助澜,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百害而无一利。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培养孩子健康发展的路是漫长的,但“我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只要在成长的道路上善于捕捉、利用好一切教育良机,持之以恒地坚持对孩子进行教育,回报你的将是一份欣喜。“玉不琢,不成器”,良好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需要大家持久努力。

(作者单位: 蛟河市黄松甸九年制学校)

上一篇:浅谈基于生态式教育观下的音乐教育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剪纸教学中体现丰富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