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点示范辐射带动 多举措力推保护性耕作

时间:2022-10-23 02:48:33

抓点示范辐射带动 多举措力推保护性耕作

三原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行政隶属咸阳市辖区,耕地面积52万亩,小麦播种面积36万亩,玉米播种面积31万亩,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一年两作的农业大县。2009年以来,我县被列为保护性耕作示范县,我们严格按照保护性耕作项目技术实施要点、项目实施规范和全省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推广实施方案以及项目合同的要求,先后在西阳镇、安乐镇、陂西镇、陵前镇、渠岸镇建立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田,示范面积达到11.4 3万亩,新增推广各类保护性耕作机具3609台,技术培训达9109人次。实现了省水、省肥、省费用、增加粮食、改善了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实施效果

1.1 经济效益 经过我县监测测试,保护性耕作田块有机质平均每年增加0.053%,平均年亩节省肥料投入20元左右,亩节水25元左右,减少作业工序2―4道,降低了作业成本,平均年每亩可节约作业费45元。实施保护性耕作田块比传统耕作田块平均亩增产小麦41.1 4公斤,平均亩增产玉米49.4 公斤,保护性耕作田块两季亩增产粮食90.5 4公斤,亩增收181.1 元,亩节增收共计271.1 元。

1.2 社会效益 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使农机化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工作得到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从农机大县向农机强县的跨越发展。

1.3 生态效益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增加休闲期土壤储水量和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效肥力,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为了确保保护性耕作项目的有效实施,我县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工作,组长由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县长担任。项目实施组以农机、农技、植保、土肥、气象技术人员为主。根据项目各阶段不同的工作要求,对项目承担单位及人员进行具体分工,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2 结合实际,确定技术模式

为确保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效果,我站经过调查、研究、试验、示范,并采纳外县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农机装备特点,确定了适合我县的一年两作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机收小麦高留茬(6月上旬,茬高选择性灭茬,地表处理)玉米免耕播种(6月10日前)田间管理(6月~9月)玉米收获(10月初)秸秆粉碎还田(10月上旬)小麦免耕播种(10月15~20日)田间管理(10月至来年6月)小麦收获高留茬(来年6月上旬)。

2.3 形式灵活多样,强化宣传培训

为了做好宣传培训,我们在加强农业部颁布的《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和《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要点》学习的基础上,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培训渗透到单位的每项工作当中去。一是结合农业“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制作了宣传版面,主要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二是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具。三是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渗透到农机驾驶培中,当成一项技能加以培训,培训相关技术人员1100多人次。四是邀请专家、教授来我县作保护性耕作项目专题培训讲座。五是利用现场会现场作业演示发放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资料9000多份。六是在村组主干道张贴保护性耕作技术挂图300份,制作项目标志牌3块。七是先后组织2批15人次参加省、市培训及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工作经验,为项目的高质量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规范技术措施,坚持农机农艺融合

我县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各个环节的特点和项目区农作物的种植特点,重点对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免耕播种技术、玉米宽窄行播种、等离子处理种子进行了试验。在试验测试及确定播期、播量、田间管理等工作中,多方听取了农技、植保、土肥方面专家的意见,在技术措施上把农机机械作业与良种药剂播种,病虫害的防治,适时浇水、追肥等先进的农艺管理技术结合起来,确保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完成效果。

2.5 抓机械配套,以机具保面积

通过走访农机调研,从机具作业质量、售后服务、操作难易程度、机具材质强度等方面确定亚奥免耕播种机、布谷和旄牛还田机、双永深松机、华盛、大龙 植保机械等作为我县保护性耕作机械的首选配套机械。在购置补贴项目实施中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机具补贴力度,对购买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农户优先考虑,确保保护性耕作机具在数量上的增长。

3 几点体会

回顾四年来的示范项目实施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有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3.1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我县玉米种植大多行距在40厘米―70厘米之间,3行或4行前置还田的收割机最适宜。

3.2 部门联手,系统培训。

应由农机牵头,农技、植保、土肥、种子等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开展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宣传培训活动,修订编写教材,改进教具,通过大力组织实施对农民的培训,更多地学习和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

3.3 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充分认识和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优势作用。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开展耕种管防守全环节统一作业服务,显著缩短了技术应用的传导链条,壮大合作社建设的进度和规模,示范推广一批高科技复式新型保护性耕作机械。

上一篇:探析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 下一篇:分析提高绿化树木栽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