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火种――读于向溟的作品

时间:2022-10-23 02:42:33

浪潮·火种――读于向溟的作品

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加速了处于胶着状态多元文化拼图表面的分裂。地方主义正摘下原有的“国际式”的面具,越来越显现出本来的面貌。一种混合了冷战后记忆,传统思维模式并且迎合自身在全球经济角色的新文化,正在成为新一波全球竞争的主角。在经历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运动后,人们开始适应了“国际式”带来的理性原则,艺术家试探性地迈出富于直觉性探索的第一步。如何在多元文化拼图中重建东方文化身份,成为今天亚洲知识分子不得不面对的文化实践。

童年精致的自然主义下的本土情怀,少年时期多元文化撞击的体验使得艺术家的身体成为在新一代全球化浪潮中最先被激发的东方主体性的火种。他从一开始,便被置身于东方的颠覆式变革和以多元文化重建主体意识的双重压力之中,在《新城童谣》系列中描绘的荒诞模糊的场景,反映了他自己对于两极世界的无奈和焦虑。他尝试以东方文化所具有的温柔,调和的功能在柔软的自然主义与相对封闭的自我意识中间建立一种抒情的自省状态。这种乌托邦式的实验注定经历一个孤独的实验。就如在《永动轮回》中被困在金属空间中的小马,在《孤岛》和《荒城》系列中独自奔跑的影像,它们饱含了艺术家的孤独和自视。他常常陷入一种对于自我的注视中,一种源于自我中心处的注视,一种相互的注视,以及对注视本身的注视。这些无言的交流中充满了自我认知的渴望和对于多层景观的好奇,他期望在这种富含抒情,妩媚,混杂,模糊的场景中发现某种原始直觉,作为一系列根性再生的基础。

对于生命质量的追求和不断质疑各种现实的好奇心,让艺术家的身体成为最早体验当代全球化浪潮的先驱。一个少年的身w,将东方文化有的消解,融合及细腻,柔软的部分置于躁动不安的全球化进程中。在体验了最初的焦躁和孤独后,他尝试在传统的自然主义哲学和工业化扩散资本体系之间形成新的弥合剂。这种行为本身所折射的生命持续扩展的冲动,以及个体在层层激情包裹下的抒情与自省,也许正是未来在东方精神下建造社会共同体的核心动力。

上一篇:莫尔斯养老院里的记忆盒子 下一篇:于向溟的幻象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