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命题,准确表达

时间:2022-10-23 02:06:16

一、2010年高考作文考场情况

2010年高考作文“早”,平实而让人出乎意料,容易入题,有较广泛的立意空间,从答题效果看,佳作较2009年增多,偏题作文明显减少,记叙文或叙事散文明显增加,使得偏于议论的写作现象得以缓解,与现实的关联度有所增加,能够“平实地向现实延伸”,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作文平均分为41.76分。

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起笔“我站在历史的路口”句后,便大量铺排历史名人及掌故,这种现象有增无减;议论文不讲道理,大量重复举例:仅依照事例设立观点,使得观点四面发散而无法收拢,更不用说纵深推进等。

二、2011年高考作文备考的思考

1 高度重视审题训练

纵观近三年全国高考作文题,2008年18套高考题中材料作文7个,命题作文8个,话题作文3个。2009年19套高考试题中材料作文9个,命题作文7个,半命题作文2个,话题作文1个。2010年18套高考试题中材料作文10个,命题作文7个(其中有4个是材料导引命题),话题作文1个。湖南近三年分别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文,均离不开审题这重要一环,“文以意为先,意尤帅也”“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高考作文立意不准,则文行偏斜,观点散乱,概念含混,因此,审题训练应是每篇作文训练的必有之义。

命题作文,先要厘清命题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内容;外延: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再从概念的某一内涵入手,确定立意,生发观点。无论是以单词或短语还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命题作文,最终总会落到一个或几个关键词上,训练审题写作时,先可组织学生对关键词查字典以弄清概念,不弄清楚不下笔,历年高考评卷时对高考作文试题的分析也是这样做的,这样做,基本可以保证立意正确,甚至还可对结构布局有好的影响。如2010年的“早”《评卷补充细节》是这样规定审题的(有删节):“‘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早晨。②表示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有一段时间。③时间在先的。④比一定的时间靠前。⑤问候语,用于早晨见面时互相招呼。⑥姓。在考生作文中,取①④⑤项词义立意的较为多见”,“除以上基本含义,还要注意‘早’字在长期运用中形成的隐喻和转喻含义。如作为‘早晨’之‘早’,可喻青春年少、希望、美好等:作为问候语之‘早’,隐含礼貌、尊敬或关爱之意;作为时间副词或形容词的‘早’,常有勤劳、快速等含义。”可见解词释义之于审题立意是多么重要。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解词法告诉学生(同义词辨析也要讲),形成据词析义、依义立意的好习惯。

确定一个义项立意而不选择几个义项同时立意,是使文章思路清晰而不纠结的重要保证。选定义项后,我们可以运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法、虚实结合法、把握内涵梳理关系法、由表及里揭示寓意法等立意技巧形成观点,诚如《评卷补充细节》的分析:“在议论文中,取词义④立意的较为多见,如‘早立志’、‘早筹划’、‘早起步’等,它也可从不同角度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如‘预则立不预则废’、‘欲速则不达’等。在记叙文中,对‘早晨’能在主题上正面深入开掘的――如写出了‘早晨’的美、活力、希望等,为‘切合题意’,如‘早晨’只是事件发生的时间(这一时间可以置换为中午晚上),未能对内涵进行开掘、拓展或衍伸,主旨游离于‘早’的意蕴之外(如表达爱、关怀)等,应判为‘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同理,对于‘早安’开掘出‘礼貌’、‘尊敬’、‘关爱’等内涵的,为‘切合题意’,若只做无关主旨的插入语出现,应判为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对‘早’的隐喻义或引申义的理解有偏差,或者对是否应该‘早’在态度上前后出现矛盾,但整体上围绕题目来写,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可见,确立立意(立论)依据,是文章严谨的重要保证。

高考作文中,“早是勤”、“早是青春活力”、“早是希望”等观点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非常普遍,很多老师觉得很正常,但从逻辑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严重的思维错乱”(评卷核心组秘书处李作霖教授)。

材料作文的审题也不可忽视,也要加强训练。从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走向看,不能排除20¨年湖南高考材料作文或供料命题作文的可能。材料作文关键是材料,它不能随义项作联想,必须受供料的限制,因此,要先审好材料,做好三问:一问是否遗漏了材料的文字意思,二问是否把握了命题者的情感倾向,三问联系现实有否不贴切之处。经过三步思考,找点定位,立意就该准确了。其次还要审好“要求”和“文体”,在“要求”允许的范围内展开联想(带着脚镣跳舞),找到材料和要求的结合点,顺势立意,最后选择“要求”允许的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作。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今天”性格最倔强,它只知向前,绝不往后。今天最珍贵,也最容易失去。今天不能重复,也不能复制。今天是存折,今天不存上钱,明天怎会得到利息;今天是种子,今天不种下它,明天怎会开花结果;今天是……

对于“今天”,你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感受,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思考,以“今天・金天”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昨天是过去的今天,今天是今天的今天,明天是未来的今天。今天是块金砖,垫高你的明天。它是小溪,聚满你的明天;它是一簇篝火,染红你的明天。只有把握今天,才会创造“金天”。写作时要注意辨明昨天、今天、明天关系;同时更要挖掘“今”与“金”的关系,这样才能紧扣材料又能有文采地阐述主题。

2 认真研究构段谋篇与选材用材。

审题,保证了正确的观点,怎样准确表达、令人信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需要教者用心琢磨构段谋篇与选材用材的问题。

一说构段谋篇。高考临场记叙文必须强调3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

议论文要注意论证结构的选择,层进式、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均可,但无论哪种结构,都要体现①界定论题概念,帮助学生形成理性分析事物的能力,使思维过程变得缜密。②议论文的观点应是一种公共理性思想的表达,应有普遍性和辩证性,不是出自自己的个别感受或爱好。如“早”:“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早人一步”,“早,是成功的关键”,这样的判断不准确,是因为它把可能转换成了,必然;“早,意味着早一点说出你的爱”它不能作为分论点,是因为它把个别感性现象转变成了普遍理则。③要侧重逻辑关系

的推论,同时必须推出一个结论。也就是由现象逐入本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发现矛盾并最终解决矛盾的过程。总分或并列结构时,反对平面展开,尤其是无中心或多中心的平面发散。④要学会链接,把道理说清,填平具体事例与普遍观点的沟壑。事例永远只能充当道理的辅助说明。

二说选材用材。记叙文的最大特点是以情动人。要快速捕捉人类感情大海中最耀眼的“浪花”。如“乡情”、“师生情”、“同窗情”、“兄弟情”“父母情”(隔代情)等等,无一不是感情的敏感区。不一定要回到古代,复述经典,更不提倡故事新编,因为这样无法产生动情效应,获取相应高分。

议论文:①选材要准确真实。任何材料的选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主题或中心做强有力的支撑,如果材料出现了假冒伪劣,作文立马就会遭到评卷人的抛弃。考场上,不少考生使用了“记得有这样一件事”、“记得一位名人说过”、“经常在报纸或电视里听说”等句子,就使一些评卷人纳闷不已,只好忍痛割“爱”,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反复强调积累,反对欠准确欠真实,杜绝错误和虚假。②选材要典型精炼,限于考场作文的篇幅与时间,选材的原则是能突出主题,新近鲜活,屈原李白固然好,但感动中国人物、亲情友情更动人,同时材料需要概括浓缩,只取所需,不作展开。③选材要有“我”,对材料的理解除了公众情感外,一定要有“我”的观点,历史人物大多已经定性,渗不进多少“我”主观情意,所以不新鲜,父母虽人人都有,但各有各的不同,所以耐看动人,当然,“我”的观点必得具有公共理性。④选材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社会公序良俗,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3 关注非智力因素影响。

①养成读题习惯,避免写错题。如今年就有部分考生将“早”写成“草”“旱”的。②要善于调控时间,留取50分钟左右时间写作,尽量写满800字,不能少于600字,杜绝人为抄袭。有些考生看起来功力不错,开篇写得入情入理,鼠标往下拖,只有300来字(高考作文400字以下,只记总分,600字以上记满篇幅,50字扣一分),有的考生文中大量抄袭本卷现代文阅读内容以充满800字,有的考生照写考前已背的某篇相仿作文,实为人祸。③文中不留神出现真实的市县区校班名,考生姓名,属风险试卷。④字迹马虎,书写不规范。过大或过小或过多涂改或过多出格或过多个性化笔画,均影响评卷人的评判质量,建议做一些相应的书法书写训练。⑤要注重语感的保持,从晨读的积累摘抄,到一月两篇的大作文写作,是语感保持的重要手段,扎实的作文讲评与穿插的作文专题训练是提升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上一篇:快乐地战胜“它” 下一篇:Fermat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