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的无性繁殖技术

时间:2022-10-23 01:31:20

杨树的无性繁殖技术

摘 要:杨树是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树种之一。我国已经成为了该树种的人工林最为多的国家,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易杂交、易繁殖等特点,按照科学理念,选取适宜的种植措施,可以在短时间之中获取优秀的利润,本文主要对杨树的无性繁殖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杨树;无性繁殖;技术

1 硬枝扦插

1.1 硬枝扦插种条的采集 种条的选择:选择种条时首先要提纯,不混种,选无损伤、无病虫害、健壮的枝条或条材作为种条。采集种条的年龄:因种条再生能力随着植物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因而尽量选择幼龄植株上的枝条或萌芽条,最好选择再生能力强的1年生枝条做种条。采集种条时间:一般采集种条是在每年11月上旬开始进行。这时苗木已经落叶,苗木枝条内的同化作用旺盛,营养物质及生长素含量最丰富。

1.2 种条冬藏处理时间及方法 种条冬藏处理时间不能过早,一般是在11月中旬~11月下旬进行。可根据当地气候变化情况而定,在当地土地开始封冻时进行冬藏处理。开沟沙埋法:在育苗作业区外,选择运输方便,不积水而且背阴的地方,作贮藏点,挖一条宽1.2~2m、深1.2m左右的沟,沟长可根据冬藏的种条多少而定,沟底铺一层5cm厚的河沙,把种条一捆挨着一捆的顺着摆在沟内,每层种条不能超过15cm,在种条的上方再铺一层5cm厚的河沙。

斜坡沙埋法:首先选择背阴处,挖一个斜坡,斜坡高2.5~3.0m,把要冬藏处理的种条梢部向上,根部向下,均匀地摆在挖好的斜坡上,种条的厚度不能超过12cm,然后埋一层10cm厚的沙子,在沙子上再摆第2层种条,方法依此类推。1.3 插穗的剪截 剪截插穗的时间:一般可以分春季和秋季剪截插穗,在秋季剪穗要进行冬藏处理,最好是在第2年春季剪穗,因为整个条材经过冬藏处理,春季取出后条材失水率低,剪截的插穗容易成活。

剪穗的规格:插穗的长度一般在12~15cm之间,插穗的粗度在0.8~1.8cm之间,在种条缺乏时,也可以利用细于0.8cm梢头部分剪截插穗进行扩大繁殖育苗,但要另行扦插,精细管理。

2 嫩枝扦插

①种条的选择与采集:采条时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幼年母树,对难生根的树种,年龄越小越好,最好是早晨采条,可防止枝条失水,避免中午采条。②剪取插穗:插穗长度一般为4~14cm,嫩枝插穗一般从愈伤组织及腋芽附近的组织生根,故剪穗时用锐利工具在叶柄或侧芽之下截下切口,要截成斜口,不要撕裂表皮,同时插穗要保留部分叶片。③扦插技术:一般用比例为2:1:1的细沙、泥炭和针叶树种枯枝落叶腐化物的混合基质作为插壤,扦插时,插条上端保留部分叶片,下端用植物生长刺激素处理,可提高成活率。④插条管理:在温室内育苗,应使室温保持在20~25℃,嫩枝插穗需要充足的水分,生根后,逐渐增加通风、透光度,使幼苗逐渐适应自然条件,稳定一段时间,移入露天苗床。

3 埋条育苗

这种方法也是杨树繁殖的重要方法之一,春夏秋3季都能进行,雨季尤为适宜:①垄状埋条:把枝条埋在垄坡两侧,其位置以灌水时种条不被淹没,而土壤又能保持湿润,土表不板结为佳。②平床埋条:在苗床上开沟埋条,覆土厚2cm,踏实后灌水未出苗前要求土表始终保持湿润,此法在沙质土上效果较好。③点状埋条:开沟埋条,种条在沟内摆好后,不全埋,只在两条交错处用湿土堆一土堆,然后每隔10~15cm即堆一土堆,埋条时切忌覆土过厚,出苗前保持土表湿润;出苗后勤培土,促进幼苗形成自己的根系;苗高20cm时要及时定苗;苗高50cm时,在苗间切断原地下条,使幼苗独立生长。

4 嫁接育苗

嫁接育苗只用于扦插难生根树种,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接炮捻:用1年生细枝条用劈接的方法嫁接在较粗的砧木上,嫁接后,利用砧木生根的特性,为接穗的生长提供水分和无机盐,在接穗生长一段时间后,可在嫁接点附近发出自己的根系,形成独立的苗木。②基部芽接育苗:用T字形芽接法,把新芽嫁接在1年生苗的根茎上1~2cm处,嫁接成活后在砧木芽接点以上截干,待芽抽出的新条高30cm时,向砧木基部培土,促使基部生根。③一条鞭芽接育苗:不只是在基部接1个芽,而是向上在条材上每隔20cm左右就嫁接1芽,在一株1年生扦插条材上可嫁接5~7个芽,第2年春将条材剪成长约20cm的播穗,使每个插穗上端1cm处都有一个接活了的芽,然后扦插育苗。

5 组培育苗

植物组织培养是应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胚甚至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给以适当的营养、温度、湿度、光照、激素等条件,使植物组织再生的技术,它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并能以有限的繁殖材料,快速繁殖优良苗木,实现育苗工厂化。

参考文献

1 申国安.杨树速生丰产栽植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8)

2 董云霞,王川,董开勇.杨树丰产栽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4)

上一篇: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研究 下一篇:早实核桃优质栽培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