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导尿管应用中漏尿的原因分析与处置

时间:2022-10-23 12:17:46

气囊导尿管应用中漏尿的原因分析与处置

气囊导尿管的发明是导尿术的一次革命。因气囊导尿管为双腔导尿管中的一个腔直接联系气囊,用气或水充满后大于尿道口,可固定于膀胱内不易滑脱,省去了固定尿管的麻烦。患者留置导尿管后可自由行动,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近几年的使用中,我们常会遇到部分患者留置导尿管后出现漏尿的问题。现将其原因分析与处置措施阐述如下。

1 原因分析

1.1 患者自身原因

1.1.1 女性尿道扩张性强,老年女性性激素水平下降会发生尿道口萎缩,尿道松弛,尿管型号过小而发生漏尿的情况。

1.1.2 因患者病情的需要,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或膀胱本身炎症、结石、异物或肿瘤的刺激,患者对导尿术认识不足,对导尿术产生紧张、恐惧等神经精神刺激,诱发膀胱逼尿肌强烈收缩,导致膀胱内压力剧升,使残余在膀胱内的尿液沿着尿管周围溢出。

1.2 气囊导管特点

1.2.1 气囊导管几乎贯穿导尿管的全程,管腔极细,且导尿管由橡胶制成,容易老化,致使管腔阻塞。

1.2.2 气囊导尿管的Y字型分叉处,气囊导管管腔最细,又有角度,在制作时,也极易形成结节,使管腔内壁不光洁,此部位是最容易发生阻塞。

1.2.3 原因导致膀胱黏膜贴住尿管头部引流口而发生阻塞。

1.3 操作者自身原因

1.3.1 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对气囊导尿管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没有牢固掌握尿道的长度,尤其是男性尿道的解剖特点,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过深,尿管头部引流口超过尿液平面,膀胱痉挛或受刺激,排尿时可能顺着尿管外面流出,女性特别容易发生。

1.3.2 气囊内注水太多,压力过大,过大的气囊压迫双输尿管开口,使输尿管蠕动加剧,输尿管传下来的蠕动波会引起三角区收缩以致膀胱痉挛。

2 处理的方法

首先分析漏尿发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地处理。

2.1 正确掌握留置导尿的插管深度。男性患者插管深度掌握在18.5~20.5 cm,见尿后再进2 cm。女性患者插管深度掌握在4~6 cm,插管见尿后再进1 cm。

2.2 气囊注水不超过10 ml。

2.3 视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对于老年女性选择尿管>18号尿管,年轻人选择16~18号,老年男性有前列腺增生患者选择

2.4 对于膀胱炎者消炎第一,尿管护理2次/d,膀胱冲洗,嘱患者饮水2 000~3 000 ml,每周1次尿常规检查。

2.5 膀胱痉挛者给予M受体阻滞剂或654-2口服或肌内注射。如果痉挛症状仍不缓解也可采用先排净尿液,经尿管灌注2%利多卡因20 ml入膀胱,夹管至膀胱充盈或不能忍受时放开,6~12 h后重复1次,中间用异搏定30 mg加生理盐水10 ml膀胱灌注,6~12 h后重复1次。多数2 d后症状减轻。

2.6 使用37℃中药保留灌肠30 min:独活、川芎、青皮、公英、防风各15 g,以起到理气、活血、通络的作用,从而达到解痉的目的。

3 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应正确掌握气囊导尿管的结构、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型号合适的导尿管,技术操作熟练。

3.1 操作前一定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使用气囊尿管的目的和有关注意事项,在导尿前应该详细检查导尿管,保证尿管质量良好;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插管技术要熟练,动作要轻柔,切忌反复拔插,缓解患者的思想压力,减少其不良精神刺激。插管后加强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患者舒适安全。

3.2 操作者制定使用气囊导尿管的护理常规,气囊内注入量常规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共识并将囊内注入量成为护理记录的内容,形成制度,供查阅。

3.3 防止逆行性尿路感染,每天清洁尿道口,更换引流袋,必要时行膀胱冲洗。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适当变换卧位,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

3.4 加强责任心,护士要多学知识,熟悉男性、女性尿道的解剖、生理特点,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不良后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粗细合适的导尿管。

上一篇: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观察及... 下一篇: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脑梗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