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答:我选二者之间

时间:2022-10-23 11:57:07

有个古代故事,一次,庄子带学生出游,恰逢有人在林中砍树,眼见成材的树被砍倒了,不成材的树却安然无恙,庄子立即说了一句:“成材而亡,此乃材之不幸。”不料当晚住宿一家客店,店主人杀鸡时,在两只鸡中选了一只,将那只不会报晓的公鸡杀了,于是庄子又说了一句:“不成材而亡,此乃不材之不幸。”学生听了有点糊涂,就请教道:“先生上午曾说过材之不幸,此刻又说不材之不幸,那么,如果让先生您选择,材与不材您会选谁?”庄子回答:“我将处在材与不材之间。”

妙!果然是一段妙侃!既然自己说过的两段话中的确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就不妨避开“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二者间的矛盾,巧妙开辟第三条路――我在二者之间。

这的确意味深长,只要说上一句“我选二者之间”,就能立刻走出困境且答得妙语如珠。

尤其有趣的是,此种专选“二者之间”的妙答,常有神出鬼没之奇效,能在人际交往中大放光彩。

请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爱尔兰有个剧作家叫理查德・布林斯特・谢里登,他同时还是个议员,且拥有“睿智的雄辩家”的美称。有一次,他在伦敦的大街上散步,恰好与两位皇家公爵正面相遇,两位公爵一心想挖苦一下谢里登。就故意问了他一句:“我们想请教一个问题,这就是,您是无赖还是傻瓜?”谢尔登笑了笑,往两人中间一站,说: “我想我正处在两者之间。”两位公爵听了,顿时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退。

巧的是,在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中,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

一只聪明的小狐狸嫁给了一位公子,公子的两位朋友――一个叫陈所闻,一个叫陈所见――听说了此事,便故意前来刁难小狐狸,还故意问了小狐狸一个问题:“请问狐狸的狐怎么写?”他们本以为此问会难倒小狐狸,让她出出洋相,却不料小狐狸从容一笑,然后故意站在二人中间,笑眯眯地回答:“所谓狐字,就是左边一只小狗,右边一个笨瓜。”此言极妙,因为“狐”字的左边的确是个“犭”(犬),右边的确是个“瓜”。小狐狸就这么往二人中间一站,也就立刻“语意双关”地击退了二位挑衅者,即陈所闻陈所见二人中,站在“我”左边的是小狗,站在“我”右边的是笨瓜――只因“我”选了一个“二人之间”的位置,这才得以因地就势,立刻用妙答回击了二陈。

如此看来,本文所谓的“我选二者之间”,既包括在两个规定的答案中选择“不左不右”的第三条路也即第三个答案,也包括先行选定一个“处在二者之间”的有利位置,然后借题发挥来个出奇制胜。

总之,交际是一门艺术,此种“我选二者之间”的妙答与调侃,的确值得人品味再三。

上一篇:陀螺的制作实验 下一篇:用“迁移推理法”解相关浮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