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时间:2022-10-23 11:05:21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摘要:如何加快转型期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来满足老年人的日益增长现实需求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这个问题的焦点是“老有所养”,但如何“养”却并不简单。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社会养老、社会医疗、社会消费、劳动力结构和农村老龄问题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养老福利服务方面,大力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效对策,也是解决“空巢”老人这个社会难题的关键。

Abstract: How to accelerate the trans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nsion servic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has become a major livelihood issue facing the Government. The focus of this issue is "a sense of security," but how to "support" is not simple. With the accelerating trend of population aging, the problems of social pension, social health, social spending, labor force structure and rural aging issues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herefore, in the old-age welfare services, promoting the social care service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of population aging, but also the key to solve social problem of empty-nesters.

关键词:养老服务体系;挑战;对策

Key words: old-age service system;challenge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121-02

0引言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全面、深刻和长远的影响,尤其在社会养老、社会医疗、社会消费、劳动力结构和农村老龄问题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化养老服务是我国未来发展中的一项必须面对的重大战略课题。如何加快转型期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来满足老年人的日益增长现实需求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

1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理解

1.1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指: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这个体系中“家庭亲情照料”是支撑体系的核心,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是体系得以成立的载体。目的是:老年人在自己的家庭亲情照料下养老、社区各类服务组织为其提供服务、社会各类养老机构为不能在家中养老的老人提供住养服务,使老年人的整体生活质量随着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适度普惠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则是指这个服务体系要惠及到城乡全体老年人,要特别惠顾高龄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贫困老人。我国是个拥有五千年文明传统的国家,在我国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倡导敬老、爱老、养老的伦理观念牢固地植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形成了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的家庭养老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得到社会伦理道德的支持,也得到我国法律的确认。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生活。”可见,政府在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改革现行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所寄予的厚望和高度的重视。

1.2 社会化养老服务是我国未来发展中的一项必须面对的重大战略课题如何加快转型期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来满足老年人的日益增长现实需求已经成为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民生问题。据全国老龄办一项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10月,全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约占总人口30%以上,而且高龄和失能老人将大幅增加。规模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必然孕育着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家庭结构趋向核心化、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养老功能也不断衰弱,在家庭里照料老人的规范和价值已经发生改变,家庭照料老人缺乏必要的人力支持。在农村,“空巢”老人比例要远远高于城市,这些老人状况更加不容乐观。而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有独居老人突发疾病在家中去世子女都不知情的情况。“除了独居老人的安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同样考验着中国的养老事业。”在“未富先老”的国情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短时间内不可能覆盖到所有人群。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这个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农村老人和城市贫困老人。如何解决这部分“弱势老人”的养老问题,无疑是一大难题。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市里平均有49%的老人要面对子女不在身边的生活;而农村中有70%以上的老人是和子女分开过的。人口老龄化虽然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明显标志,但同时也是文明社会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这个问题的焦点是“老有所养”,但如何“养”却并不简单。小康社会的“老有所养”标准肯定不能等于贫穷社会的标准,既要“养”身,又要“养”心,让老年人的人权不仅在社会,而且还要在家庭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也就是说,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必须有相应的伦理道德、社会保障、劳动力结构、医疗保健等社会经济体系支撑,否则,难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因此,我国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在设计思路上,一定要用统筹的眼光,先看清楚“老有所养”是“养”什么,再考虑怎么“养”好。探索与改革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对研究老年人如何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如何在快速变化中适应于社会变迁、家庭变迁中的子女,周围环境和社会本身都是必要的。没有相应的对策和前瞻性的指导,建设和谐老龄社会必然受到影响和阻滞。

2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社会养老、社会医疗、社会消费、劳动力结构和农村老龄问题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老龄化给现行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突出的矛盾和社会问题,使我国现行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2.1 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挑战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运行,政府主要为“三无”、“五保”、孤残人等最困难的群体提供救济型服务。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单位办福利,办社会的功能逐渐向社区剥离,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同时受计划生育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传统的几代同堂已逐步解体,老少分住,家庭小型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家庭保障和照料功能逐渐向社会转移;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也需要更高层次,更多类型的福利服务,这些都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社会福利体制进行改革,对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加以改进,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养老福利服务方面,大力推行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效对策,也是解决空巢老人这个社会难题的关键。

2.2 医疗、保险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医疗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老龄化使我国目前尚不完善的医疗、保险保障制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太窄,保障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很大一部分人群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差;缺乏专门的医疗救助制度等。特别是罕见病患者的医疗救助问题,近二年医疗保障覆盖面虽有所扩大,而现行医保药品报销目录是为了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针对大多数常见病编制,但绝大多数罕见病药品未纳入其中,罕见病药物报销没有政策保障,患者用药只能自费。家庭困难患者只能望病兴叹,严重制约了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在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下,有必要建立罕见病医疗长效机制,用于保障社会养老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是国有企业、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和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大量其他类型企业的职工、灵活性就业人员、城市弱势群体等,如低收入或下岗、失业职工,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进城的农民工、以及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等,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还没有享受到制度上的医疗保障,有违社会公平原则。现有养老保险覆盖面太小,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起到社会保障作用,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一方面,城镇人口中已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很少。另一方面,农村人口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更是微乎其微。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其实质是一种政策引导下的农民个人自愿性储蓄,起不到社会互济的作用。

2.3 劳动力结构和农村老龄问题面临的挑战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壮劳动力的外出打工,势必就让农村的劳动力出现了老龄化,女性化的特点。全国各地农村中留守老人居多,对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一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让留守老人难以承受。二是留守老人延缓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三是对少年儿童的监护力不从心。四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村庄,死气沉沉,失去了以往的活力,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如此一来,城市建设多了很多劳动力,得到了发展,可是农村的农业却反而停滞不前。在此格局下,农村很难向现代化发展,更是很难取得进步,长此下去,农村和城市的收入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人口流失会越来越严重,慢慢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让农村经济很难发展。在我国,农民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农业经济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照目前情况,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整个农业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农业和农村的不发展,会给全国的其他行业带来很大的负担。由此可见,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趋势的发展应高度重视。

3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问题的对策

社会化养老服务,主要就是针对“空巢”老人,夫妇健康的低龄老人。子女在身边的家庭,未必需要社会化养老。为了真正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必须走社会化养老的道路。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国家应该及早做出规划,分层次加快各类养老院的建设,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3.1 大力发展公办养老院

3.1.1 大力发展国家主导的公益、福利、普惠、经济,面向弱势群体的公办养老院。资金筹措可以采取多渠道灵活的方式,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社会慈善(企业和个人捐款)、个人交钱、离退休金、以及空巢老人房子出租金抵押支付养老金。公办养老院要普及,要免费接收无经济来源的孤寡老人养老,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国家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养老问题。

3.1.2 发展社区卫生事业,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形成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格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需要、感情需要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公办养老福利机构的投入,加强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设施配套建设,将福利中心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纳入事业单位管理,并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福利中心承载能力,提高五保老人入住率。对愿意到福利中心养老的社会老人提供有偿服务。在积极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的基础上,在每个社区建立一个养老服务中心,在每个居委会建立一至几个老年日托站。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将以社区(村)老年协会为平台或专兼职,有条件的就聘请专业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六助”即助洁、助浴、助医、助急、助餐、助行等日常服务,逐步实现“六有”即有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有为老服务场所、有休闲娱乐设施、有服务热线电话、有管理服务人员、有医护照料人员。利用机构养老的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提供专业化的免费低偿服务。同时,政府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中,应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为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首先,应当大力培养全科医生队伍,使其成为社区医疗服务的主力军;第二,鼓励医生或医生团体在社区开办诊所,诊所或医院既可以是新设立的,也可以是由区级(一、二级)医院改造的;第三,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医疗服务领域,并鼓励社会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捐助;第四,将社区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社区医院或诊所视同定点医院。从而加快社会化养老步伐,真正使老有所养成为现实。

3.2 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开办民办养老院由于养老院具有公益性质,要降低收费标准,面向普通民众,应该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允许发展高端养老院,适应高端人群的需要。

3.3 提高医疗、保险养老保障体系的全覆盖比率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离全覆盖尚有较大差距,而农村则不足一半。因此,政府要尽快对医疗保障进行立法。对于医疗服务的供方,严格医保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的准入资格,医保经办机构通过与定点医院、药店签订合同来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需方,也要用法律来约束其就医行为。

通过分类给付,增加个人费用意识。对出借、冒用医疗保险卡者要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或停用的处罚。对企业和单位,要通过法律手段强化基金的征缴力度。基金上缴要按时和足额到位,保证医疗保险基金有长期、稳定的来源。逐年提高医疗,保险养老保障体系的全覆盖比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亦即走向全民医保。

参考文献:

[1].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R].

[2]全国老龄办.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

上一篇: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城市化视角下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