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腔洋调说英语

时间:2022-10-23 09:49:10

洋腔洋调说英语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国际化语言,进入中国中学生的课堂已有30余年的历史了,纵观英语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却总会让人心生感慨。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也是第一功能就是用来彼此交流和沟通的,但也许是有“淮南为桔,淮北为枳”的传统原因,英语在中国的教与学,却成了“无声的语言”。无论是学生升学、职称晋升,都以考核“书写“”记录“为主,”说 “则成了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了,因此造成了很多学习英语很多年的学生,甚至英语通过了很多”过级 “考试的人,当要接待外宾或者出国旅游前都不得不进入各类英语口语培训班进行一次突击和提升,然后才能勉强仓促上阵,那样闹出各种笑话就不足为奇了。即典型的英语知识经纶满腹的人不会说英语或者说的英语很蹩脚。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溯本追源其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教育体制的所造成的。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考核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与低,都是以片面的考试成绩、分数多少来盖棺定论,这种考核机制和方法,必然导致英语学习是有“的” 放矢了,“无声英语”的普遍存在就显得非常正常。

因此,要改变这种现象,作为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学校、管理者以及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应当积极思考,并竭尽所能,做好学生的口语教学工作。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各面入手:

帮助学生解决四种心理问题,是学好英语口语的第一关。英语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属于异域文化,英语口语无疑就是洋腔洋调了,而长期受传统文化教育和影响的中国学生,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排斥性:英语进入中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无关,它应该属于一种政府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初学英语的大多是中小学生,他们的叛逆性格注定了他们对于学习英语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学生母语说惯了,突然改变一种完全陌生的发音动作和说话方式,万事开头难,学生存在很大的畏难心理:平时的英语教学活动、各种正式或不正式的考试检测,对口语的忽略和不重视,加之日常生活又很少需要用英语表达,导致学生对英语口语有了轻视心理和口语无用论的思想。等等,所有这些心理问题,都是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掉这四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彼此用英语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有拿英语表达思想的机会,爱上说英语。

改变常规习惯,走出误区。由于也同样是学习英语的缘故,我接触过初学者甚至英语水平很高的人说英语,大多数人说英语是其实用的是书面语而非英语口语。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并不复杂,可说出的句子却很长很复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一起上阵,甚至于还有把复合句叠加在一起的用来表达。听话的人或许能听懂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但很费劲。这种对话的场面你可以想象一下,听这样的说话就像听一个初出学堂的书呆子在念课文。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不必赘述,把口语化的语言写作书面语让人觉得土的掉渣并且很不正式,反过来,把书面语用作口语,就显得太“文雅”让人有别扭很不舒服的感觉。不管是要表达多么简单还是如何复杂的意思,其实根据对话时的情景,用一个单词,一个短语或者很简单的句子就足够了,就能达到话外有话不用说,听话的人已心知肚明的效果。绝不需要像英语课堂上那样,根据当时要表达的意思,分析时态语态句子结构等问题。

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英语口语表达时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语音,其实只要能准确规范的读单词,流畅连贯的读句子就可以了。至于语调问题,不能机械模仿在英语课堂上学习的诸如一般疑问用升调,陈述句、否定句、特殊疑问用降调,选择问句前升后降等。由于愤怒情绪激动而质问对方,可能不管说出的那句话都用的是升调,由于悲伤情绪低落,那么不管说什么话就都是降调了。同一句话由于不同的场合和作用,也可能用不同的语调,例如:Let’ go. 甲提出一个建议让去干什么,乙感到很突然,或半信半疑,就可能要用升调:乙很赞同和认可甲的建议,并很急切,就可能要用降调;甲乙早有约定,现在只是通知乙一起去罢了,那就可能既不用声调也不用降调,平铺直叙的表示同意就可以了。其实语调就是说话者根据说话时的内容、场合,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罢了。

口语教学过程中模拟情境现场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既然是语言交流就要有交流的对象,交流的场合,以及交流的话题,没有对象的交流是寂寞无声的,没有场合的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没有话题的交流是无法进行的。而这三者就组成交流的情境现场,教师应尽可能多的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模拟情境现场,或者就直接带领学生参与到现实的情境现场中去,让学生在情境现场中扮演或充当不同的角色,根据现场的需要,此情此景,让英语从学生的口中自然流淌而出。相比教师自己死板教条的讲解说教,让学生枯燥无味的背诵记忆之后,再等到有合适的机会了才从记忆的仓库中找寻出来应对现场其效果的优劣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了。

要学会说地道的英语就要尽可能摆脱母语以及方言对学生的影响。母语方言对外来语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之间的渗透和影响,大学里就普遍存在着带有浓重地域特色的“方言英语”,诸如 “河南英语””山东英语“等等。那么作为教师首先就要克服自己的”方言英语“,尽可能按英语的发音要求和规则,读好每一个词说好每一句话,那样才能保证不会误导学生进入”方言英语“的怪圈,把英语说的洋腔洋调、有声有色更像英语。这和要求教师要达到一定的普通话等级水平要求是同样的道理。

英语口语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好肢体语言。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域的民族性格所致,欧美人说话普遍性格张扬特色鲜明,而中国人说话就很含蓄内敛。欧美人说话时,喜欢附加以手势、耸肩,扮鬼脸等,而中国人说话时则是中规中矩,手有手的位置,眼有眼的去处,连姿势也显得很安静文雅,当然吵架时例外。其实肢体语言对于促进传递语言信息的交流效果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中国人说的“眉目传情“或者”眼角眉梢都是恨“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既然是学英语,就不仅要学习英语国家人说话时的” 神“,也要学习他们说话时的”行“,只有那样也才能行神兼备。试想男学生说英语时都双手插在裤兜里,紧绷脸孔,女学生说英语时都十指相扣,低眉顺眼,那样的交流不滑稽可笑才怪。教会学生正确适当的运用肢体语言,既可以让对话变得轻松自然、意思表达更准确,也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用语言表达起来有困难或者无法表达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增强语言交流时的幽默感,展示说话者的个人魅力。

英语口语教学,教师应教会学生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只要不是哑巴,他照样能在日常生活中与人轻松自如的进行语言交流,这与是否懂得语言知识无关,与懂多少语法规则无关,暂且不考虑他所处的环境等因素,但毫无疑问与他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经验积累和规律总结有关。口语是人们互相进行信息交流时的一个工具,而信息传递的基本要求就是简单明了、准确无误。帮助学生总结在运用英语口语交流的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归纳语言规律,力求做到简单明了、准确无误的表达自己所要传达的信息。

总之,英语口语教学,是还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本来面目、让英语“返璞归真“的工作,规范教学是前提,道法自然是原则,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相信明天中国的学生也同样能”洋腔洋调“说英语了。

上一篇:浅谈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