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画画这件事

时间:2022-10-23 09:32:14

就说画画这件事

这期艺匠栏目,采访的是徐天华同学。在开始这个栏目之前,一般都是要说说这个人是个什么来历,之前是做啥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受到了什么影响画起了画这些内容。你说是不是很没意思。

既然纯粹是因为作品引发了采访的兴趣,那么徐天华同学做过什么项目,是否出版过作品集,这些在作品面前,都不重要了。这次采访,聊的就是画画这件事。别的,什么行业竞争,什么生存状态,什么文化影响,咱们都不谈啦。

你的作品用很少用高纯度的颜色,甚至经典的对比色也不常用,画面显得不鲜艳,有重量感,吸引人的是色彩营造出来的层次变化——这是一种古典的做法。那么你怎么看待现在流行的、明快的、商业的、色彩?那种在游戏设定、美女插画中处处可见的那种灰紫色?

Flowerzz:可能是我个人对颜色不是特别敏感,或者说,我更喜欢饱和度相对低一些的,显得含蓄沉稳的画面。我喜欢的画家,基本都不是靠色彩绚烂取胜的,我更加喜欢的是色彩中微妙的变化。现在流行的那种主观和夸张的色彩,我想主要应该归功于国内网络游戏产业的影响吧。但我个人只是不喜欢,倒也不会排斥。

令我惊讶的是你几乎完全不受题材的限制:你画过钟馗,造型夸张如动画角色;你画过欧洲的骑士,画过《权利的游戏》中的提利昂,手法非常写实;你画过曲盘的枯木和深沉的山,也画过光泽漂亮的机器人。什么题材在你的笔下都漂亮!这是怎么做到的?——还是说,一个好的画家,就应该是这样?

Flowerzz: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比较多,不过这主要应该归功于多方面的持续练习。不过有些东西,譬如机械类的设计,只有功底是不够的,有些绘画能力没那么强的人也能做出好看的机械设定。之所以能画的题材比较多样,应该是因为我从小喜欢画多种类型的内容,也受过相当多的人影响。只要设计出架构,剩下的无非就是肌理,光影,颜色和空间了。

在你上的网络画廊中,我看到你的不少老作品。和后来新作品相比,它们就显得泯然众人。我留意了一下,似乎在07年之后,你的作品和和之前判若两人,进步实在是太明显了。有人认为画画的进步过程是一次开天光的顿悟,也有人认为是一个选序渐进如植物生长慢缓慢过程。就你的经历来说,你的自我突破是如何实现的呢?

Flowerzz:07年是我升大学三年级,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做自己的事情,所以进步应该是顺其自然。其二就是在07年之前没有太把心思放在表现上。更多的是为了画内容。其三之前一直想做风格化的尝试,但后来却觉得深入的绘画更适合自己。其四早期所有的画都是三四个小时的短期,后来每张时间长一些,也给自己很多分析的时间。当然这些其实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多看多画,没有那个量的积累也不会进步。

我接触过不少来自科班的画家,自己也在画家村里体验过一把生活,发现很多人的功底都非常好,画起素描来细节考究,有精致的深入;画速写也是笔法潇洒造型生动。但是要让他凭空画个创作,就完全不行,画出来的东西又俗气又难看。你呢,可以照着画写实的东西,也可以画出树根边上不存在的精灵。那么抛去画工不谈,你觉得作为一个绘画的人来说,可以让他成为有创造性的画家,最重要的是什么?

Flowerzz:首先应该是表现欲吧。没有想表达自己的世界观的冲动,就不能画出好的作品。对我来说表现欲应该是走在功底前面的。并且有的时候,过于严谨的技法和客观分析也会对想象力有一定的破坏。我个人和做纯绘画的朋友不同点就在于成长的过程不同。我从小到现在临摹和写生练习的数量应该占不到我所有画的百分之一。平时对客观现实的理解,都是通过观察,然后画的过程中把能利用到的部分利用记忆和印象重现。但是不可否认临摹和写生也是很有作用的,只不过我从不去临摹带有别人的设计的东西。不同的客观现实对象也有不同的记忆方法,草木有生长规律,生物有组织结构,机械和服装等产品有制造工艺水平和不同审美特点,这些东西都是可以记忆和重塑的。当然重塑的前提就是得有自己想表现的世界观。

你的作品非常放松。很多看似非常精细的作品,其实一点都不抠,造型和色彩概括得非常好。我看到你在豆瓣上和一个人对话时说,画画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不痛苦。这种感觉是贯穿你绘画的全过程呢,还是说当你练到一个水准之后才有的?

Flowerzz:可能是对塑造的痴迷吧。极少在画画过程中感觉很苦(除非要画自己不想画的东西)。观察规律并找出方法塑造真实,这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画得不够好那就是还没想明白。激情和理性并行,应该就不会画死。早些时候功底没那么好,也不难为自己,就画些力所能及的,总之就是有多大力用多大力,但每一次,不管能不能,都要做到力所能及的最顶点。

虽然我更喜欢你的自然题材的作品,不过你的科幻作品中透露出来的老式气息也很吸引人。你也提到自己很喜欢老式科幻。可否谈谈你对老式科幻艺术的看法?你觉得过去那种创意简单和细节繁琐的老幻想的有趣之处在哪里?

Flowerzz:我说的老科幻可能也不单纯就是那类古旧感的“二手科幻”,更多的是我对自己喜欢的科幻世界观的一个总结,是更真实,更有人文气息,更有生活感,而不是某些作品中那种光滑细腻的冷冰冰的设定。并且最重要的一点,过去的科幻作品大部分没现在的这么科学合理,幻想的成分大一些,更有气质,更接近现在所说的软科幻。我喜欢这其中无拘无束的部分。

上一篇:《马克思佩恩3》全方位评测 下一篇:从美国视角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