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叶诗文要答案

时间:2022-10-23 09:03:56

叶诗文比赛结束当晚,一个人翩然而至,几分腼腆,活脱脱一个中学生,没有一丝光彩,浅浅笑意向着每一个人。我快步握住叶诗文的手,身后的摄像机已开始直播。摄像机将叶诗文送入化妆间,为录像做准备,我们曾经聊过事关化妆的话题,2010年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不到15岁的叶诗文盛装出席,行走在各位姐姐身边,那份装束有些早熟了。

在泳池中,叶诗文的早熟不是用不恰当的浓妆和长裙来定义的,而是用飞跃与传奇,我们的夏季奥运金牌总数已达180块,28年来任何一个中国奥运冠军所引发的震动和质疑,恐很难有人超过年纪小小的她。究其原因,不是金牌,而是所谓的一年间7秒的提升,并且有人言之凿凿说,最后50米的成绩简直可以超越菲尔普斯以及罗切特,因此这种飞跃被认定为异象,背后的逻辑更加清晰,没兴奋剂何来如此震撼。贴在一个小姑娘前面的标签最终就是“中国”,在很多人心中这个标签意味着太多。

我们无法阻碍别人质疑,那是他们的权利,也是需要,当我们闻听某个飞跃来临的时候,也会在心里暗自有份猜疑,也许快速也就抹除了。面对质疑者,我们可以激愤,可以不屑,可以指责对方“酸葡萄”,但是这都不够有力,需要事实的力量,需要未来的八年来检验,至少叶诗文在伦敦检测的尿样会存留八年,人类未来创造的任何科技手段都可以帮我们证明自己,事实会让所有人低头。

一年前我采访过叶诗文,她的诸多答案中我唯一记住的是,她在担忧自己的睡眠,真是睡不好,如此低龄的睡眠障碍者实属罕见。过往的一年,她睡得好吗?采访就从这里切入了,比赛期间睡得不错啊,这是叶诗文给的答案,仔细品味,意即比赛外的日子入睡依旧困难。为什么睡不好?或许是思虑训练的细节,或许焦虑是否可以成功入睡,这些交织在一起,让睡眠变成了一种恐惧。

失眠或许是性格的折射,思虑过重是一个16岁小姑娘的天生特质吗?一次采访的感受似乎形成不了真实的答案,但是一个又一个的对答还是让我可以感知到。叶诗文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有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判断与应对之策,轻巧简单,她愿意把内心深处的多种感受自然地表达出来。比如关于自己神奇比赛的全面复盘解读,她没有遮掩自己的竞赛感受,甚至将其定义为“痛苦的过程”,像是一个游戏者充满波折的通关经历,真正的举重若轻难道真是这年纪的一份意想不到的优势吗?难道只有如此才能有飞跃的感觉?说实话,我不敢有答案,因为叶诗文好像肯定过,似又没给出答案。

我对“7秒”的飞跃不是那么感兴趣,我更关心,一个16岁的年轻躯体之中何来如此澎湃能量,这也是与我的常识不相匹配,尽管我手中拿着历年来少年游泳明星们的花名册。这个问题我提给了叶诗文,也提给了他的教练,后者的答案是,长距离混合泳训练艰苦,叶诗文自己的描述是,“经常练得像是死了一样”,只有小小年纪的少年思虑少,能承受超强训练,也才有此飞跃与神奇。很显然,这些回答帮我刷新了有关游泳的常识,我也知道,这并非所有的事实本身,但我仍然坚信,所谓传奇就是让常识闪光吧。

上一篇:18金巅峰告别 下一篇:儿子,你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