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跨国公司在华战略分析

时间:2022-10-23 08:58:44

日本跨国公司在华战略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逐年增长,其对华投资金额一直明显高于英、德、法等欧洲发达国家,接近甚至超过欧盟整体水平,并有9个年度超过美国居于发达国家对华直接投资第一位,在华投资项目数仅次子美国居于第二位。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西方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日本跨国公司对华战略作出了大幅调整,这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一、日本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演变

所谓“跨国公司战略”(strategy of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TC),是指为调节和适应国际经营环境,跨国公司根据其长远目标而选择的指导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行为的总原则。跨国公司既有自身利益的要求,也有适应当地化的需要,随着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动态竞争环境下的不确定性增加,促使跨国公司不断进行战略调整。日本跨国公司的在华战略演变大致可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1986年。1984年中国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出现了外商直接投资第一次高潮。为了应付日元升值,日本企业开始谨慎地拉开了以渤海湾为中心的对华投资第一次高潮。由于80年代中国刚刚开放,被视为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因此日本在华仅有少量投资,主要集中在宾馆、办公楼、不动产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的非工业生产领域,且大多为中小企业,投资形式以合作企业为主。

第二阶段:1987~1990年。由于日元汇率急剧升值、其他亚洲地区逐渐失去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日本在中国进行小规模的制造业投资,其动机以寻求低廉劳动力、扩大对第三国出,为主。投资地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利用交通便利、政策灵活的优势,直接或通过香港子公司对珠三角地区进行投资,把部分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部门转移到中国。投资形式仍以合资和合作为主。

第三阶段:1991~1995年。日本掀起了对华投资第二次高潮,呈现大规模、正规化、急剧扩大的趋势。该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购买力大大提高,日本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动机从寻求低廉劳动力向寻求低廉劳动力与扩大在华市场销售份额并重转变。日本跨国公司纷纷重新制定或调整对华投资战略,这些战略主要有“以中国作为地区生产分工的协作体系”、“占领中国市场”等。无论数量和质量,该阶段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均有较大增长和飞跃,产业结构也呈现多样化,制造业投资成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主流。投资区域从沿海地区的开发区或市内开始向近郊的县区发展,以此谋求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独资企业开始逐渐增多。

第四阶段:1996~2000年。中国经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而同时期日本向外转移的产业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产业对外投资态势,由于欧美各国加大对华投资,迫使日本不得不提高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质量,对汽车、家电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大幅度增加。投资区域也开始向市场广阔、成本低廉的中西部转移,独资形式进一步增多。此阶段日本在华投资占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位次总体上升较快+中国逐渐成为日本的“世界工厂”和“销售市场”。

第五阶段:2000年至今。2000年以来,为攫取更多的海外利益,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出了急速增长之势,进入了对华直接投资的第三次高潮。该阶段日本跨国公司已进入了经营全球化时期,基本上完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性战略布局,中国成为其全球性战略基地之一。投资区域仍以东部沿海为主,但逐渐向人口密集的重庆、西安、兰州等西部城市和资源较为富集的其他区域中心城市转移。日本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化”倾向不断增强,且更多的公司由制造环节为主转向制造与研发并重,进行大规模的本地化研发活动。

二、现阶段日本跨国公司在华战略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大量外资和外国产品涌入中国,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中国本土优秀企业的不断涌现等现实,迫使日本跨国公司在华战略进行调整。现阶段日本跨国公司在华战略具体表现为:

1 追加对制造业的投资,仍把中国作为“加工基地”

近年来,许多日本跨国公司在战略调整中,把着眼点放在核心能力的提高上,而把生产制造等工序外包出去,以提高公司本身的灵活性和市场反映能力,中国是日本制造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如日本东芝公司从2001年4月起就开始在其中国的合资厂――大连东芝电视有限公司生产数码彩电和宽屏彩电,并向日本出口。据调查,日本大企业中有一半企业计划在今后3年内将生产线移往海外,其中71%的企业把转移地点选在中国,而且想把中国当作其全球经营的伙伴及根据地。在今后1~2年中,日本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仍将以其具有传统优势的家电、汽车这两大产业及其各自的“支援型产业”为主深入展开,可见日本跨国公司的意图是把中国作为其“加工基地”。

2 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推行本土化研究

从1995年开始,为了迅速应对中国市场的需求,降低由于日本本土承担开发研究而造成的高成本,培养中国本地研究开发人才,日本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自己的应用研究型R&D机构。如今几乎所有著名的日本跨国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R&D部门。如2002年初,日本本田公司宣布在上海成立摩托车研究所,进行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开发,并积极把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研发中心。2003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在针对218家日本企业为何在华设立R&D机构的问卷调查中发现,77.5%企业回答的是“迅速对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其次依次是“削减成本”、“培育本土人才”、“缩短开发周期”。这说明被调查企业在中国建立R&D机构,绝大多数是为了满足现阶段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应用研究型,开发研究型机构并未大量进入中国,归根到底这是由日本跨国公司把中国定为生产工场的战略所决定的。

3 调整投资方式,新设独资企业并积极开展并购

收购合资企业中方股份,把合资企业变成独资企业,这种趋势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日本投资者认为,为避免与传统文化和商业习惯不同的中国合作伙伴间的摩擦,独资形式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据统计,2001年和2002年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项目分别为331个和459个,其中独资企业分别占64%和68%。2002年5月,日本日清食品公司宣布以其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为直接投资者,斥资3000万美元在上海独资设立日清食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发挥其在设备、原材料采购、产品开发与销售、企业形象等方面的现有资源,并加速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的事业发展,最终成为中国方便面行业的头号企业。此外日本跨国公司的

在华战略中,跨国并购(M&A)正在受到重视。近年来一些中日合资企业外商控股明显扩大,主要方式是通过收购、兼并方式直接成立独资公司,松下在华的42家制造企业中,有9家已经实现独资,并且2003年1月1日,松下中国公司已经由原来的合资公司变为独资的投资性公司。众多知名的日本跨国公司先后通过外方增资扩股、收购中方股份、重组合资企业等方式以期实现对华企业的独资和控股。

4 全面启动“知识产权战略”,确保高附加值领域的竞争优势

2003年,日本政府专门成立了由首相小泉亲自挂帅的知识产权部,并在北京成立知识产权调查处。随着中国加入WTO,日本政府和企业进一步以知识产权为武器进行市场竞争。如东芝、日立、三菱等6C联盟成员与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达成协议,确定向国内DVD企业收取专利费。至2005年2月国外七大DVD厂商已经从中国外销DVD播放机中收取了30亿元的专利费。日本企业欲对我国数码相机生产企业收取专利费,如同DVD一样,一场知识产权之争将在数码相机领域重演。因此日本启动“知识产权战略”,目的就是确保日本在高附加价值领域,以及在生产制造技术领域中的竞争优势。今后,在对华投资中,全面加强包括生产制造技术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日本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战略的一个重要特征。

综上所述,日本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实际上是以东京为主导的中日产业内分工,东京成为研究中心和办公室,而中国作为工厂生产产品,日本跨国公司的战略意图仍是把中国当作其“加工基地”和“销售市场”,这就是所谓的以东京为主导的“产业内分工”体系。

三、日本跨国公司在华战略调整原因分析

1 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改变高成本结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产业竞争力急剧下降,其症结主要表现在高成本结构上。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显示,日本企业购入的中间制品和服务价格,约为美国和德国的2倍,为亚洲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2.3~3.6倍,比中国的价格高出5.6倍。原材料平均价格差是1.55倍,一般机械的价格差是2.64倍,运输、通信等服务费用价格差达到4.47倍,国内外学者称日本是“世界第一的高成本结构”。形成日本高成本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高价地皮、高价农业、高价劳动力、高收费的公共设施等。在改变高成本结构方面,日本政府能够直接有所作为的只能是矫正公共设施收费高等问题。因此日本企业需要不断地向低成本结构的国家和地区――中国进行战略转移和调整。

2 对中国的依赖度不断加强,迫切要求改史在华战略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钢铁、水泥以及半导体等原材料的进口需求猛增,拉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在日本的出口增长中,中国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中日双边贸易达到1336亿美元,2004年达到1679亿美元,2005年达1893亿美元,2006年达2073.6亿美元,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中日经贸依存关系日益深化,中国(含香港)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第一贸易伙伴。2001年到2004年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年平均增长率为-7.2%,但对华直接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6%。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事务所副所长真家阳一表示,在亚洲,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取代中国,建立一个更大的生产、销售中心,从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的统计看。日本企业最看重的仍然是中国。显然中国因素已经成为促进日本经济增长和拉动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因此日本跨国公司必须不断重新审视在中国的战略,确定在中国的投资经营策略。

3 立足于全球战略,追求跨国公司自身的发展

自2002年起,日本跨国公司从跨国企业阶段进入了复合的区域性企业阶段,并逐步向全球化企业的阶段过渡,基本上完成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性战略布局,建立了包括中国地区总部在内的全球若干地区总部,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全球范围内对经营资源及市场作战略性运作。未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果日本跨国公司要想继续保持全球竞争优势,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就意味着其对外投资活动将更加着眼于全球化战略并不断地进行战略调整。中国作为日本全球战略重要的一站,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跨国公司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性地位,毫无疑问日本将会非常重视在中国的战略调整,力图不断保持其在华独特性、持续性和延伸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求得自身的长足发展。

4 与欧美和中国本土企业相抗衡,提高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近几年来,在华欧美等跨国公司积极调整对华投资战略,在华投资呈持续增长趋势,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而中国优秀的本土企业如联想、海尔等辈出,许多在华日本公司引以为豪的制造成本优势已经成被中国企业赶超,中国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和管理的国际化,已可以和日本跨国公司相抗衡,日本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明显下降,给日本跨国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鉴于中国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为更好的与欧美等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企业竞争,日本跨国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华战略,并作出适当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国市场,提高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保持国际竞争的优势地位。

日本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调整,是为了遵循自身的利益要求,更好地融入中国和服务于全球战略,因此,我们应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日本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积极采取措施,正确认识和研究日本跨国公司的在华战略调整;以促进技术进步为核心目标,吸引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加快本土企业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力实行“走出去”战略,主动出击日本市场等。

上一篇:外资并购中本土品牌的保护与提升策略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特点、趋势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