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研究概况

时间:2022-10-23 08:55:21

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研究概况

【摘要】 痤疮是皮肤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背、胸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表现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特征,易反复发作。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空气环境的污染,导致痤疮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呈扩大趋势,不仅给患者造成躯体不适,而且影响了患者心理健康,甚至产生社交障碍。目前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1.局部治疗,以外用维A酸类溶粉刺药和抗微生物药以及有轻微剥脱作用的药物为主。2.系统治疗,口服抗生素、维A酸类及中药制剂。3.物理治疗,主要以红、蓝光交替治疗为主,紫光、紫外线以及激光等光学仪器治疗。由于口服抗生素有胃肠道反应及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维A酸类有致畸、肝毒性等副反应,二者联合又有神经毒性,且容易产生耐药性。红蓝光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物理疗法,具有使用方便,直达病所,疗效可靠等优势。文章综述了红蓝光疗法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治疗方法及疗效等研究概况,为临床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痤疮;红光;蓝光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63-02

痤疮的发病呈多因素性,主要发病机制[1]与毛囊内微生物感染、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及内分泌因素有关,而遗传、精神及免疫因素等也在痤疮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炎症反应是贯穿痤疮发病的重要原因,痤疮丙酸杆菌是首要因素。痤疮丙酸杆菌能分泌许多前炎症介质,诱导局部炎症反应和机体对其的免疫反应,并介导抗原和趋化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等一系列复杂过程,使皮脂代谢产生非酯化脂肪酸,非酯化脂肪酸的释放是产生痤疮丘疹及脓疱的主要原因,如何杀灭或减少痤疮丙酸杆菌成为痤疮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光疗的生物学过程建立在通过特定的色基来吸收光能的基础上,每种色基都有其特定的吸收光谱。在吸收光能后,色基从静息态转变为激活态从而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光化学物质。P.acne是多种光学治疗作用的靶物质,痤疮丙酸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产生内源性的光敏物质卟啉,它的主要成分是粪卟啉Ⅲ和原卟啉Ⅳ,这些卟啉主要吸收400~415nm的可见光,光线吸收后,通过线粒体功能的变化可影响细胞质的氧化还原状态,引起细胞膜去极化、钙离子流的变化及胞质内pH值的变化,这些变化均可加速痤疮丙酸杆菌的死亡,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最终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传统治疗方法[2]主要通过口服药物或局部用药来达到减少P.acnes和抑制皮脂分泌的目的,由于口服抗生素及维甲酸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疗程长且部分患者有不良反应发生,外用药物作用较缓慢且临床疗效欠佳,从而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故寻找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新疗法已成为研究痤疮治疗的重点,红蓝光治疗不仅治疗方便,且作用持久。现就两种光的具体作用机制、治疗方法概括如下。

1 作用机制

1.1 红光作用机制:

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原卟啉Ⅳ,其吸收峰位于红光段,红光对卟啉的光活化作用不强,但其穿透能力较好,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影响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研究发现红光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2系统,如抑制环氧化酶,达到很好控制炎症的作用[3]。此外,红光还可通过光热效应产生一定的抗炎作用。同时红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痤疮有关的红斑反应,能刺激活化细胞中的纤维母细胞产生生长因子,诱导新生胶原的表达,从而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对组织起修复作用,并通过调整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使胶原再生从而改善肤质,减少瘢痕的形成。研究发现红光可以抑制IL-6的产生,IL-6含量与瘢痕的形成呈正相关,而红光治疗可以降低IL-6 mRNA表达水平,因此红光可以减轻痤疮瘢痕的形成。

1.2 蓝光作用机制: 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粪卟啉Ⅲ的吸收峰在415 nm,正处于蓝光的波长范围内,因此蓝光对该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蓝光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产生的内源性卟啉,卟啉受到蓝光照射后可激发光动力效应,并变成含高能量的不稳定卟啉,激活的卟啉与三态氧结合后形成不稳定的单态氧,与细胞膜上化合物结合后损伤细胞膜导致细菌死亡,蓝光还可通过影响痤疮丙酸杆菌的跨膜质子的流入和改变细胞内 pH 值抑制细菌繁殖,从而达到抗炎目的。但其对皮肤的穿透性不强,蓝光的穿透深度小于0.25mm,而人面部毛囊的深度是3mm。

由此可知,红、蓝光疗法能有效治疗痤疮,而联合两种光治疗效果,疗效更为显著,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对组织损伤小,且操作简便,易被大多数患者接受,红蓝光疗法作为治疗痤疮的新型疗法,具有广泛的前景。

2 治疗方法和疗效

2.1 单纯红光治疗痤疮:

Zane等对45例中度痤疮女性患者经过每周2次,共4周的治疗后,发现痤疮皮损明显改善、皮脂分泌明显减少,经皮失水明显减少,考虑这可能与红光抑制皮脂腺内痤疮杆菌繁殖有关。Papageorgiou 等在评价蓝光疗效的同时,也将红光与蓝光联合应用,证明红光确实对痤疮有治疗作用。蓝光红光治疗组在照射蓝光的同时也进行红光[波长峰值(660±10)nm],每天 1 次,连续 1 个月,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皮损的平均清除率均较单独使用蓝光提高 13%。

2.2 单纯蓝光治疗痤疮: 刘梅,李远宏等[4]采用波长为 405~420nm的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 93 例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每周2 次,共治疗 8 次,治疗结束时,总有效率为82.80%。唐庆年,叶竞辉等[5]采用维胺脂、蓝光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50例患者完成本次实验。试验组采用蓝光照射,口服维胺脂胶囊,连续4周。对照组单采用窄谱蓝光照射,共4周,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有效率为81%,对照组有效率为4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红蓝光联合治疗:

宋维芳,张进[6]等采用波长(633±6)nm 红光和(415±5)nm 蓝光治疗仪联合治疗 98 例寻常痤疮患者,每周2次,共4 周。有效率达82.6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沈秀玲,戴向农等[7]用蓝光(417 nm)和红光(630 nm)交替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2周交替使用蓝光和红光可以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方法:将 64 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 2 个治疗组:①单纯蓝光照射组(n=36);②红蓝光混合照射组(n=28)。采取连续 4 周,每周 2 次发光二极管为基础的痤疮治疗仪照射。轻度患者治疗一个疗程,中、重度痤疮患者连续治疗 1~3 个疗程。显效率比较,红蓝光混合照射可达 35.7%,远远高于单纯蓝光照射组8.3%。

3 展望

国内外文献显示红蓝光疗法是痤疮治疗的一个很有前景且发展较快的治疗方法,该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无创、安全性相对较高。在治疗痤疮炎症的同时,对痤疮瘢痕亦有一定的作用,因而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目前寻常痤疮的临床治疗多数仍以传统疗法为主。红蓝光疗法开创了一种可不经体内循环直接作用于患部的全新治疗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设备的不断更新,该治疗方法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通过与各种中西医内服或外用药的联合使用可提高临床疗效,该治疗手段给了临床医师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朱元文.痤疮.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成勤,候中玉,谭乐成,等.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2008,48(15):13.

[3] LimW,Lee S,Kim I,et a.l The anti-inflammatorymecha-nism of 635 nm light-emitting-diode irradiation compared with existing COX inhibitors[J]. Lasers SurgMed, 2007,39.

[4]刘梅,李远宏.高强度窄谱蓝光治疗面部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0):1400-1403

[5]唐庆年,叶竞辉. 维胺脂、蓝光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华夏医学.2008,21(4):720

[6]宋维芳,张进.红蓝光联合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

[7]沈秀玲,戴向农,王立新,等.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

上一篇:误了趟航班,找到份好工作 下一篇:人生“三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