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站站场改造施工组织

时间:2022-10-23 08:48:10

聊城站站场改造施工组织

【摘 要】本文重点介绍了聊城站站场改造施工方案的确定、运输组织和施工安排实施情况。

【关键词】站场改造;施工方案;运输组织;施工实施

1、工程概况

聊城站为京九线的中间站,业务性质为客货运站。该站站场改造是结合京九电化改造工程的进行客运设施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站场既有状况

聊城站站场既有正线2条,到发线8条,预留到发线1条,到发线有效长为1050m;车站设机待线2条,有效长50m。站内设旅客站台3座:一站台为基本站台,位于5股外侧,标准为500×9×0.5m;二站台位于II、4股之间,临靠上行正线,标准为500×9×0.5m;三站台位于11股外侧,兼做军用站台标准为500×10×0.5m。设1-6.0m旅客地道1座。车站设有货场1处,衔接7条专用线。除Ⅰ、3股线间距为5.3m和Ⅱ、4股线间距12.5m外,其他各股线间距均为5m。

1.2站场改造状况

聊城站站场按新建高站台及无站台柱雨棚设计,拆除既有基本站台及5股,在外侧新建5股、7股客车到发线,有效长650m,在3股与5股间新建500×10.5×1.25m中间站台1座;在7股外侧新建500×12×1.25m基本站台1座;将4股与正线线(Ⅱ股)间距由12.5m改为5.0m,拆除既有7股,将4、6股线间距由5.0m改为14.0m,新建中间站台为500×10.5×1.25m高站台,6股与8股线间距改为8.5m;新建10股到发线;既有(10)、(11)股维持现状,编号分别改为12股和14股;拆除32#、59#道岔,新设71#、38#道岔;既有三站台改为四站台,维持既有标准不变。废弃既有旅客地道,新建1-12m旅客地道及1-6m宽临时旅客天桥各一座,连通至四站台;新建1-12m宽旅客天桥及1-6.0行包地道各一座,连通至三站台;新建站台柱风雨棚一座,长度504m,跨度65.450m,共计28榀,跨越新建一、二、三高站台;接触网、信号、通信、信息、电力和给排水等相关工程。

改造后聊城站正线2条,到发线9条,其中7条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2条到发线有效长650m。

2、工程特点及难点

(1)车站客、货运业务繁忙,过渡项目多,施工专业多,工期长、时间紧,对既有线运输影响大,施工配合单位多,行车安全压力大。

(2)改造工程幅度大,施工项目交叉作业多,施工、运输交叉项目多,干扰大。

(3)施工封锁要点项目多,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大。

(4)施工场地狭窄,地下管线多,大型机械使用和料具运输难度大。

(5)施工中要结合运输条件和施工情况不断优化完善施工组织。

3、施工方案的确定

经研究确定采用分阶段封锁站线或正线的运输组织方式进行施工过渡,以新建旅客地道及无站台柱雨棚吊装施工为关键控制工程,总体组织分阶段同步实施的施工方案。新建旅客地道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桩对邻近营业线路基进行防护分步明挖就地灌注施工方法;新建无站台柱雨棚采用场地制作加工桁架、分两段进行现场吊装的施工方法;其它各施工项目应结合站场施工总体组织安排同时实施完成。

4、施工方案各阶段的具体实施组织安排

4.1新建既有(8)股至既有三站台间旅客地道、临时天桥及其它相关工程

4.1.1运输组织

封锁既有(8)、(10)、(11)股线路及四站台,列车通行线路有既有(5)、(3)、I、Ⅱ、(4)、(6)、(7)股;(5)、Ⅱ、(4)股接发旅客列车,旅客进出经由既有旅客地道至二站台。

旅客地道建成后、微机联锁开通,停用既有(7)股,新10、12、14股开通使用,四站台恢复使用。

4.1.2施工项目

增设路基防护桩,明挖就地灌注10-14股下旅客地道框架及既有三站台出入口;同时对既有旅客地道既有三站台北出入口进行封闭;新建给水管防护涵;新铺10股到发线;拆除既有(32)#、(59)#道岔,停用既有(7)股,开通新10、12、14股;在既有一、二、三站台分别增设临时过渡天桥墩柱,架设临时过渡天桥;Ⅰ、Ⅱ、3、14股进行接触网挂网。

4.2新建基本站台及5、7股线路范围内各项工程

4.2.1运输组织

停用既有(5)股,列车通行线路有(3)、I、Ⅱ、(4)、(6)、10、12、14股;(3)、Ⅱ、(4)、14股接发旅客列车。施工期间,基本站台上应预留进出旅客通道,旅客进出经由既有旅客地道至既有二、三站台。

4.2.2施工项目

迁移既有基本站台范围内供暖及给排水管道、通信、信号、电力等设施;在(5)股上部搭设6.5米宽的临时站台;增设路基防护桩,明挖就地灌注新建5、7股下旅客、行包地道框架及出入口;新建给水管防护涵;填筑新建5、7股路基,铺设5、7股宽枕板线路。新建7股启用前,按设计位置改建5股,新铺38#、71#道岔;拆除一站台既有雨棚,新建基本站台和二站台东侧站台墙;新建综合管沟;新建5、7股间接触网支柱基础,并对新建7股进行挂网;临时旅客天桥启用,并停用既有旅客地道。

4.3新建二站台及3、5股线路范围内各项工程

4.3.1运输组织

停用既有(3)股线路,列车通行线路有Ⅰ、Ⅱ、(4)、(6)、7、10、12、14股。7、Ⅱ、(4)、14股接发旅客列车,旅客进出经临时旅客天桥至既有二、三站台。

4.3.2施工项目

增设路基防护桩,明挖就地灌注新建二站台旅客、行包地道出入口;拆除既有基本站台既有旅客地道出入口,并封堵;新建给水管防护涵;新建二站旅客天桥墩柱基础;拆除既有基本站台,拆除临时站台,新建二站台;拆除既有(3)、(5)股线路,新铺3、5股宽枕板线路。

4.4施工三站台(既有二站台)及3-8股间各项工程

该阶段施工分为两步组织实施。

4.4.1 三站台至8股间各项工程

(1)运输组织:开通5股线路并临时启用新建二站台东侧站台面,封锁既有(4)、(6)、(8)股线路及既有二站台;列车通行线路有Ⅰ、Ⅱ、5、7、10、12、14股;5、7、14股接发旅客列车,旅客进出经临时旅客天桥至既有二、三站台。

(2)主要施工项目:拆除既有二站台及雨棚,拆除既有(4)、(6)、(7)道线路;6、8股间新建雨棚Α轴基础及雨棚柱吊装 ;明挖就地灌注新建6、8股下旅客地道框架、三站台出入口及包地道三站台出入口;封堵既有旅客地道;新建旅客天桥基础、承台;新建三站台;新建4、6道宽枕板线路;新建给水管防护涵;对5、8道线路临时挂网。

4.4.2 3-4股间旅客、行包地道及相关工程

(1)运输组织:恢复8股线路,由5、10股代替I、II股正线,封锁I、II、3、4、6股线路及既有二站台,启用5、8、10、12股接触网;列车通行线路有5、7、8、10、12、14股。

(2)主要施工项目:明挖就地灌注新建Ⅰ、Ⅱ、3、4股下旅客地道、行包地道、三站台出入口;新建给水管防护涵;新建三站台。

施工完毕,开通Ⅰ、Ⅱ股正线,临时启用新建三站台东侧及3、4股线路;5、8道停用接触网,为雨棚吊装创造条件。

4.5雨棚、天桥吊装、各种装饰、装修及设备安装

该阶段施工分为四步对线路及站台进行封锁组织实施。

4.5.1 3至6股间风雨棚主、次桁架梁的吊装及相关工程

(1)运输组织:封锁3、Ⅰ、Ⅱ、4、6股及二站台西侧和三站台,列车通行线路有7、5、8、10、12、14股;5、7、14股接发旅客列车,旅客进出经基本站台、行包地道、二站台、旅客地道至四站台。

(2)施工项目:二站台搭设雨棚临时脚手架支墩,吊装3至6股间风雨棚主、次桁架梁;吊装部分旅客天桥;拆除部分过渡旅客天桥。

4.5.2 二站台以东雨棚主、次桁架梁的吊装及相关工程

(1)运输组织:开通3、Ⅰ、Ⅱ、4股线路及三站台和二站台西侧,封锁7、5、6股及基本站台和二站台东侧,列车通行线路有3、Ⅰ、Ⅱ、4、8、10、12、14股;3、4、14股接发旅客列车,旅客进出经基本站台、行包地道、三站台、旅客地道至四站台。

(2)施工项目:吊装二站台以东的雨棚主、次桁架梁,安装基本站台上方屋面、电力、通信、信息及排水等系统;吊装旅客天桥;拆除过渡旅客天桥;基本站台铺装。

4.5.3 二站台上方雨棚屋面和相关系统安装、装饰

(1)运输组织:开通7股及基本站台,封锁5、3、6股线路及二站台,列车通行线路有7、Ⅰ、Ⅱ、4、8、10、12、14股;7、4、14股接发旅客列车,旅客进出经基本站台、行包地道、三站台、旅客地道至四站台。

(2)施工项目:安装二站台上方屋面、电力、通信、信息及排水等系统;吊装旅客天桥二站台楼梯;二站台铺装。

4.5.4 三站台上方雨棚屋面和相关系统安装、装饰

(1)运输组织:开通5、3股线路及二站台,封锁4、6、8股线路及三站台。列车通行线路有7、5、3、Ⅰ、Ⅱ、10、12、14股,7、5、3、14股接发旅客列车,旅客进出经基本站台、行包地道、二站台、旅客地道至四站台。

(2)施工项目:安装三站台上方屋面、电力、通信、信息及排水等系统;吊装旅客天桥三站台楼梯;三站台铺装。

5、几点体会

既有铁路客站改造施工方案的确定,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影响到工务、电务、供电、车务等专业,并且需要各专业间相互配合。

(1)施工方案的确定是决定安全、工期、效益的关键。确定前,必须做好施工技术准备、现场既有设备和周围环境调查和了解车站的既有运输组织情况,确定的方案才安全、可靠,具有可操作性。

(2)施工方案的确定,必须树立站场改造是为运输服务、运输为建设筹资的观念,坚持施工方案要同时兼顾施工与运输的指导思想,必须做到施工方案优化、组织科学,既满足运输要求,又为施工创造条件。

(3)施工方案的确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工期必须服从于安全,施工的每一步、每个专业都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特别是邻近营业线和各专业交叉施工,安全措施的制定必须详细、到位。

(4)施工过程中,要加强与运输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将运输与施工的矛盾降到最低,不断优化和完善施工专项方案,使方案更趋于安全及合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干扰,既保证了运输安全,又确保施工工期,圆满地完成施工任务。

上一篇:软土地基大型复杂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 下一篇:数字化建筑设计模式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