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绿色理念 开展环保教育

时间:2022-10-23 08:44:54

根植绿色理念 开展环保教育

摘 要: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眼看着当前地球环境日益恶劣、环境资源日益减少,如何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了。如何唤起这些幼小心灵的环保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阵地——幼儿园,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个责任,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这对大自然、对人类来说,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理念;环保教育;行为习惯

当今,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随着这些口号的提出,人类环保意识正在觉醒,环保教育也迫在眉睫。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和自然界的今天,对幼儿进行绿色教育,让孩子从小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意义深远,它将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幼儿年龄小,理解水平低,因此,对幼儿进行绿色教育,应该从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入手,把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和情感统一起来,使其从小就真正地喜欢这个世界,从身边做起,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关心这个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处处捕捉教育的契机。

一、形象直观,从兴趣点出发进行教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应尽可能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直观形象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午饭后散步回来,小朋友们都去厕所小便,忽然洋义急急忙忙地跑来对我说:“老师,城城小便撒在厕所外面,他还在拿水管喷水呢!”我急忙跟去一看,果然见城城拿着水管正开心地喷小便池,溅出来的水花把围观小朋友的衣服也弄湿了。我急步上前,先关掉了水龙头,而后默默地拿拖把拖溅出来的水。进教室后,我没有直接批评城城,而是组织小朋友们讨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随地小便的话,我们的幼儿园会怎么样?”“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小朋友应该怎样用水?”通过讨论,小朋友们明白了应该爱清洁、讲卫生,保持环境的整洁;自来水来之不易,应该节约用水,不能玩水的道理。这样通过帮助孩子分析事情错在哪里,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不断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

二、着眼身边,运用有利因素进行教育

我们要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幼儿天生具有和自然亲近的本能,能和大自然亲密地对话,能以自身的感受体验自然的喜怒哀乐。

1.走进大自然,在热爱大自然中提高环保意识

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自然课堂,而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爱得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所以,在环保教育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萌发他们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愿望。我园东边有风景秀丽的新华公园,西边有新华小学绿意葱葱的种植园地,这样丰富的环境让我们孩子接触大自然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公园内树木品种繁多,有山有水,我们利用“认识树木”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通过散步踏青,我们在种植园地内与种植的植物零距离接触,孩子们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感受植物生长的快乐。幼儿通过接触大自然活动,孩子们关心、热爱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每次外出活动中,孩子知道看到的花草不能随意采摘,看到路边的瓜果、纸屑便随时捡起放垃圾箱。幼儿通过观察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从而也明白了这美丽整洁的环境需要有人来维护,并能积极主动地去执行,逐渐养成了习惯。继而,在与家人出来游玩时,也能充当小宣传员,带动家人一起来维护整洁的环境。

2.参与管理“自然角”

“自然角”是幼儿园每个班级必须设置的一个区角,是供幼儿观察各种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丰富幼儿有关科学自然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为了让自然角不再成为摆设,在开学初,我对自然角的管理设计了新方案,通过家园合作,能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的帮助下一起学习照料、管理动植物,记录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了幼儿对观察的兴趣和坚持性,真正发挥“自然角”的教育作用,让绿色、生机洋溢整个幼儿园。孩子们坚持不懈地记录着自然角的变化,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勃勃生机,还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结合“环保纪念日”开展活动

在“环保纪念日”,将环保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围绕“环保纪念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例如:在“3月12日植树节”,我园开展了“绿一方净土护一棵小树飞一片梦想”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认养树活动,亲自为小树挂上“认养牌”,增加了幼儿和小树之间的感情,进一步了解了树的作用和植树的意义。幼儿走进社区,将宣传单发放到居民百姓中,小手牵大手,共同参与环保活动;在“6月5日环境日”活动中,开展了“家长诗歌原创比赛和幼儿诗歌朗诵比赛活动”,家长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带动家人一起参与。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幼儿知道环保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使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三、注重实效,结合幼儿情感和行为习惯进行教育

幼儿园生态环境的目标中,更重要的应是对幼儿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要养成习惯。”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是养成习惯的过程。我们应该利用幼儿的特点,让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真正地发自内心地爱这个世界,爱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如:我们每个班级都设置了“资源箱”,要求幼儿将生活中的易拉罐、可乐瓶、纸盒、毛线等,不要随便扔掉,而是带到幼儿园的资源箱内。这样既可以让我们设法再利用,又可以减少污染,当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看到有些玩具是用自己带来的废物做成的时候,心里非常高兴,这更加激发了孩子们收集废旧物品的兴趣。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口——环保教育,它将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的地球家园不再有黑风怪雨的传说,也不再有沙漠吞食绿色的威胁,迎来的将是蔚蓝的天空、暖和的阳光、清澈的溪水、绿色的田野、生机盎然的大地。绿色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幼儿教师所能做的是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让它在孩子的爱心中生根发芽,为明天的地球营造一份美丽和纯净!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朱穆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幼儿园)

上一篇:中职生常见问题与心理健康 下一篇:浅淡钢琴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