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部门行政效能 推进区域创新教育

时间:2022-10-23 07:48:55

发挥部门行政效能 推进区域创新教育

作为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推动创新教育工作中,应如何发挥自身的组织、引导作用,构建本区域内学校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有效运行机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这一课题,重点在干部教师队伍培养、评价机制改革、办学设施更新和教育形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培养创新型校长和教师

培养一支创新型的校长队伍是推动区域性创新教育有效进行的关键。我们分期举办了全市中小学校长创新教育培训,请省内外知名的专家介绍全国创新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态,从政治思想、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提升了中小学校长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定期召开中小学校长创新教育经验交流座谈会,总结经验,交流体会,互相促进。全市校长形成了“不能创新的校长不是好校长”的共识,校长们的观念得到了彻底的转变。在实践中,他们逐渐培养起了作为新世纪校长所必须具备的素质。(1)创新意识。具有勇于破除常规经验限制的意识和勇气,能够创造性地展开工作。(2)学习能力。养成善于利用网络和阅览室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习惯,具备善于选择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3)科学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大胆改革学校管理机制,使其有利于促进和鼓励教师创造性教学;带头确立、研究和解决学校中的创新课题,认真听取教师的新观点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努力为教师提供创造性工作和研究的机会与条件;善于发现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想方设法给予圆满解决。

创新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是创新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我们每年举办中小学骨干教师创新教育培训班,培训教师1000多人次;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课堂听课,与教研组的教师一起探讨教育改革,及时总结经验,做到信息的快速传递;组织创新教育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交流创新教育方法、理论、成果;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参加相关专业会议,聘请专家指导,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这些活动和课堂教学的亲身实践,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二、更新办学条件

为适应信息社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我们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创新教育的高效开展创设了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在全市建起了教育信息网,基本实现了校校上网、校校联通、校校用网,有效地做到了资源共享。建立了“莱阳市青少年科技馆”,定期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观学习。在全市各中学和中心小学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和设备齐全、先进的实验室、活动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和科技室,为教师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保证了创新科研经费,对承担各级课题任务的学校在经费投入等政策方面适当给予倾斜,对承担实验任务的教师在课时负担和待遇等方面给予照顾。

三、改革学校评估体系

我们按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全面改革了对学校的评估体系。一是有针对性地改革了对乡镇教委和学校的评估细则,新的评价体系中加强了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工作成效的权重和奖励,使评估体系直接引导学校和教师在工作中积极开拓创新教育的新路子。二是改革了对学生的考试制度。在考试内容上,不仅考属于知识记忆性和技能技巧性的内容,还通过考查一定比例的没有标准,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表现学生自己创见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路。在考试形式上,打破传统教育考核中形式单一化的特点,采取多种考试形式,如笔试、口试、开卷和实践能力考查等。在评价中,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有的中小学按照因材施教、综合评价的原则,用“等级+特长+评语”的计绩方式代替原有的百分制,真正做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客观评价。对具有开创精神和成绩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积极强化,建立起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学校管理

一是倡导各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给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育人环境;鼓励教师为学校献计献策;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二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性地发挥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不随意批评、否定学生,消除其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三是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在校内,我们指导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课外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校外,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把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中发现的社会热点、疑点等现实问题带回到课堂上,通过深讲、辩论、新闻聚焦等形式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使学生通过亲自活动获得经历、体验、感受和领悟等直接经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作为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行创新教育过程中,关键的还是要健全中小学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体系。对学校和教师成绩的考核,必须改变单纯以升学率的高低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机制,应该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意发现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采取行为观察评价、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方法,确保考核结果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这种改革举措可以为学生的评价多提供几把尺子。彻底打破中小学教育评价“一卷定高低”的局面。

上一篇:给学生一个发展和幸福的未来 下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创造性能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