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现状分析

时间:2022-10-23 04:10:43

高校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现状分析

【内容摘要】舞蹈课程作为服装表演专业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完善形体美、提升艺术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程与专业舞蹈院校的课程一样,并没有凸显出服装表演专业的特殊性与针对性,而在教学内容与授课形式上也缺乏以专业需求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难以为学生的实际需求服务。文章结合作者实际教学体会,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效果展现,从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身心特征,舞蹈课程的师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几个层面做具体分析。

【关键词】服装表演 舞蹈课程 设置

模特一词是由英语“Model”音译而来,主要指以身体作为媒介载体传播时尚信息、展示艺术作品的人。作为时尚潮流的引领者,传播美的代言人,模特需要依靠形体语言展示服装主题,显现设计师的创作意图。1979年法国设计师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率领法国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时装表演,将“服装模特”的概念正式引入中国。1980年,我国有了第一支时装表演队,到现在短短30多年中,我国的服装表演行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突飞猛进,迅速赶上世界时尚的潮流。

服装表演是在国际化市场经济推动下,不断发展与壮大的世界服饰与肢体展示艺术。为了更好地适应多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发展需求,服装表演专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竞争,培养模式从最初的单一化人才转向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无论该专业如何发展创新,对于学生来讲,肢体展示艺术还是最为直接的目的。关于服装模特的评定标准,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完美身体形态的考量,包含对身体比例、身体围度、身体状态、肌肉线条、骨骼形态等多方面的综合考察。服装表演与舞蹈虽然分属于不同领域的艺术范畴,但都是在舞台上依靠肢体动作来表达的艺术,都需要通过有表现力的步态(舞步)与造型(舞姿)进行艺术表现。舞蹈课程作为服装表演专业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完善形体美、提升艺术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标准完美的身体形态是服装模特迈向成功的敲门砖,在教学大纲中进一步规范与完善模特舞蹈训练的教学内容十分必要。

关于舞蹈训练对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的研究很多,但关于该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较少。即在众多舞种中如何选取适应于服装表演专业人才的舞种、具体的学时分配、区别于专业舞者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笔者在相关院校做调研发现,目前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程与专业舞蹈院校的课程一样,并没有凸显出服装表演专业的特殊性、针对性与实用性,这样的教学难以为学生的实际需求服务。

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

首先,各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进入本专业学习前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舞蹈训练,身体柔韧性与力量性普遍薄弱,平衡性与稳定性欠佳,也欠缺协调性与灵活性,因此学习进度较慢。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如果照搬专业舞蹈教学模式,其千姿百态的舞姿、复杂多变的律动会使学生对舞蹈课程望而却步。

其次,服装表演专业中男学生占少数,笔者在采访这些男学生时发现,舞蹈课程均为男女生同班授课,学习内容上也无划分。由于女生人数居多,教师在授课时经常选择以傣族、维吾尔族等突显女性特质的舞蹈,因此,男学生们将舞蹈课程视为。

再次,学生在思想上对学习舞蹈的目的与意义非常模糊,对身体技能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学习中缺乏主动性、韧性、自觉性,这也是导致舞蹈课程薄弱的重要原因。

服装表演是神、形、情相结合的展示,需要模特通过自身良好的气质来烘托美丽的时装内涵。模特对于美的渴望与追求近乎苛刻,几乎每一位女模特都在拼命朝着“纸片美人”的骨感之美奋斗。这种病态的审美观让学生误认为无需通过形体训练来塑身,节食、吃减肥药等静态塑身效果会更加显著。这种错误观念会造成学生内分泌失调、身体机能紊乱、体质减弱等,直接影响其服装表演效果。对于服装模特而言,力量与柔美、稳健与优雅、肌肉与线条的结合才是完美身材的标准体现。

二、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现状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课程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往往是由服装表演教师兼职舞蹈教师。以培养高标准专业化的服装模特为教学目标的服装表演专业,应该选择专业的舞蹈教师。舞蹈教师与服装表演教师的教学职责不同,前者是对模特肢体素质的训练,后者是对模特表演技术的训练。舞蹈训练作为服装表演专业的主要课程,应是有针对性地对模特在肢体表现、情感把握、气质修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现在有些专业舞蹈教师在授课内容与方法上仍然沿袭以往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理念与模式,忽视了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实际需要,使得舞蹈教学停留在舞蹈技能的层面上。

服装表演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服装表演人才。服装表演是构建服装设计师与客户(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桥梁,而模特是媒介。在此意义上,模特不仅是会走路的衣服架子,还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时尚传播者,需要用不同的形体造型来演绎设计师的理念、服装的灵魂,使其富有生命力,从而淋漓尽致地诠释出服装所需要体现的内容,由此可见模特身体语言的重要性。因此,我国高等院校服装表演专业开设了舞蹈课程来训练强化模特的肢体,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院校只将舞蹈课程作为阶段性教学,一般只在大一和大二开设,在学时安排上并不连贯,缺乏具有延续性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形体美是服装模特立足于该职业的基础,是外在形体表现与内在气质修养的和谐统一。长期、科学的舞蹈训练有助于培养形体美。

三、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应具有专业针对性

开设服装表演专业的院校在选择舞蹈教学内容上不尽相同。现已开设的舞蹈课程有芭蕾舞、民间舞、古典舞与拉丁舞几大舞种,每一舞种都含有多样的舞蹈风格元素,每一种练习都有其训练目的与意义。具体体现在对模特身体基本形态、身体平衡与控制能力、肢体表现力与高贵气质的综合培养,使服装模特能够更优雅地展示服装的内涵。如作为众多舞种基本功训练首选的芭蕾舞,以科学、规范、严谨的特点著称,民间舞主要以维吾尔族、傣族、藏族和蒙古族四大民族舞蹈风格为主,古典舞则是以身韵为主。在阶段性的舞蹈课程中完成海量的舞种元素学习,对学生来讲是极大的挑战与负担。这么多舞种是否均适用于服装表演专业呢?目前没有相应的研究,也是服装表演专业缺乏舞蹈课专业化教材的体现,并且在教学大纲、学时分配、具体授课方法等方面没有全面系统的规范,使得现在舞蹈课程的设置与教材内容随意化,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笔者认为在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教学上,不能直接照搬舞蹈专业的教材,而要借助专业舞蹈的基本元素,结合服装模特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因材施教。如有多元素、多种节奏型、讲究个性的爵士舞,犹如一只八色鸟,体现着俏皮、妩媚、时尚、性感、潇洒等魅力。爵士舞对于模特的训练价值在于其八色鸟的特质,既可以为模特带来丰富多变、角色体验及随心起舞的充分展现,同时又不流于程式化,注重身体松弛、协调的训练,对模特身体的灵活性、刚柔并济的表现力有所提升。

结语

服装模特作为新时代的产物,肩负着传递时尚与潮流的使命,是传播时尚美、展示优雅美、影响世界美的使者,其优秀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专业涵养是服装表演艺术的必要条件。随着市场的需求,服装表演艺术领域也更加宽泛,从单一的T台模特衍生出平面拍摄模特、试衣模特、影视广告模特、商业模特等。虽然不同类型的模特对身体能力考查的重点不同,但彼此之间都是相互交叉的,都需要具备完美的身体形态与多样的身体展现能力。研究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的设置,使舞蹈课程更紧密地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舞蹈课程辅助模特进一步诠释服装艺术和服装表演艺术,以提高专业表演技能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服装表演专业应当充分利用舞蹈教学,在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师资力量的设置中不断完善与更新观念,从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教学需求出发,对现有舞种的学习内容重新定位,对舞种的选取、学时分配与舞种动作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调整,并对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并进行调整与修正,力求完善舞蹈课程内容,体现出该课程的应用价值。同时将舞蹈课程作为一种美育教育,以塑造学生的形体仪态美、培养其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气质修养等,并与专业相结合,使舞蹈课程的辅作用发挥到极致,使学生的身心发展更能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肖彬,张舰.服装表演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2]张舰.模特手册――做个成功的职业模特[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5.

[3]张舰.T台幕后时尚编导手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4]皇甫菊含.时装表演教程[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

[5]2006模特行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入选论文集[C].北京:职业女性杂志社,2006.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上一篇:甘肃陇西夹板舞文化内涵探究 下一篇:浅析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六》的演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