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学诵读促进小学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时间:2022-10-23 03:33:26

以国学诵读促进小学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国学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五千年来的精神结晶。运用国学诵读可以促进小学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群体诵读效应促进学生识字需要;运用国学诵读促进语言积累;运用国学诵读提升阅读能力;运用国学诵读提高文化感知。

关键词:国学诵读;语文素养;小学低段

当前,随着人们对国学教育的推崇,“国学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国学经典读诵也在小学教育中广泛开展。这项活动中所诵读的国学经典,主要内容是指以儒学为中心的国学经典精品篇章,包括《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等。笔者通过调查、记录与自身教学感受,对国学诵读结合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探索运用及成效,在此分几个方面作一论述。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他们有着纯净的心灵,很好的记忆力,思想如同一张白纸,语文素养也相对较弱。笔者认为,从走进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就应给予他们一个国学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成长中信守儒家“仁、爱”“忠、义”的行为准则,汲取“孝、礼、信、勇”的思想内涵,感受“动、静”“刚、柔”的和谐,日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国学修养。

一、运用群体诵读效应促进识字的需要

什么是群体诵读?群体诵读就是学生集体朗读与背诵。这是一种协作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增强语言感受力。笔者尝试在平时诵读国学的过程中,挑选一些内容,观察学生是否有识字的需求。如一年级的孩子在读《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时,其中“一、十、百、千、万”学生已经认识,但是“而”字没有学过。教师引导:“小朋友们,这句话里那么多字,我们都认识,真了不起,就剩下这个‘而’字了,你想认识它吗?”学生积极踊跃,纷纷想法记住这个字。到了以后的课文中再遇到这个生字,就像老朋友一样熟悉了。通过群体诵读,学生对识记其中的生字在主观上乐于接受,他们的识字量随着诵读而逐步增长。

二、运用国学诵读积累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各个阶段目标中对语言的积累又有具体的要求。可见,语言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是阅读和写作的根基,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诵读国学在此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国学背诵的积累,将会为他们的一生打上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底色,浸染上国学经典精髓的书香。低段学生的启蒙国学一般都是韵律很强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这些文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学生一般读几遍就能记住。

然而,记忆≠积累。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运用才能做到真正的积累。低段学生的词汇贫乏,表达能力弱,笔者还尝试在开展国学诵读的同时“边读边说”,通过讲述从而达到语言的积累。例如,在诵读“将进门,问孰存”时,对学生解释:在古代,人们十分讲究礼仪。如果要进入屋子,不敲门,不问一声就进去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当你在家里进大人的房间时,先要敲一敲或者问一声,得到里面的人同意以后再进去。理解意思之后,请几个学生角色扮演,进门前怎么做,怎么说,对老人该如何问好。如果是进关着的厕所门,那该怎么说。

很明显,学生在一次次的拓展中,能表达的语言更丰富了,对恰当使用词语、语气的能力也加强了。随着他们理解、运用能力的提高,对词语的积累也越来越丰厚。

三、运用国学诵读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感知能力、理解力、鉴赏力等多个方面。根据低段学生的认识水平,阅读力的提升更侧重于感知力、理解力的提升。怎么运用国学诵读来提升阅读能力?笔者为此尝试探索。

1.借助图画,观察阅读

市面上所出版的国学经典读物中,适合学生阅读的版本都配有丰富有趣的插画,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前观察插图中的内容,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在对内容有初步感知以后,深入地读一读,加深理解。

2.依托浅近的文字,联想阅读

低段学生所阅读的国学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每十二个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字浅近,内容贴近生活,通过展开联想能较快地理解。

如在诵读“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这句时,设如下环节:

师:小朋友们,你尝过的味道有哪些?

生:(展开联想、交流)酸的、苦的、甜的、辣的、咸的。

师:哦,这五种味道我们把它们叫做“五味”。不过,古代和现代用的词有些不太一样,他们把甜叫做“甘”,把辣叫做“辛”。能记住吗?

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种边学边联系的形式很感兴趣。加之阅读时采用的形式多样:分组读、男女读、错句读,学生乐此不疲。

3.培养习惯,助推阅读

对低段学生的阅读培养做不到技巧与方法的教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开展国学诵读之后,每天清晨,学生会在《三字经》的诵读声中步入校门,每天耳濡目染。晨读时间,学生会自觉在小老师的带领下首先阅读和背诵已学过的《弟子规》或《三字经》。一日之计在于晨,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开启一天的学习之门。每日放学,从排路队到走出校门,学生也在一路上背诵《弟子规》,既是一种行为的规范,更是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运用国学诵读提高文化感知

“童蒙养正”是儒家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就是指在儿童很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儒家强调自强不息,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学生在读诵这些国学经典时,感受到的是高贵的品格、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恒久的生命力之所在。通过国学经典诵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国学的内涵,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古圣先贤的崇敬。

儒家文化理念中的“仁、义、礼、智、信”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是永远值得我们吸取的文化精髓。通过对这些经典诵读,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小学生们接受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以健康的心态、完善的人格来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参考文献:

[1]尹海霞.用中国传统经典培养小学生的品德[J].教育研究,2011(02).

[2]李爱香.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教学教研周刊,2001(03).

[3]段丽俊,韦诸霞.浅谈国学之于女性修养[J].文艺生活,2011(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塑造阳光心态培育教师职业精神 下一篇:教学中的几个不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