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校生就业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23 03:15:22

再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校生就业能力培养

摘要:本文以就业能力为起点,对职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再探讨,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指出了其就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需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指从业者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相关工作能力,涉及到求职者能否对口就业、及时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等方面。当前企业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组织效能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领域主要包括:招聘与人员配备、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继任计划、企业文化培训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从业者应当具备如下就业能力:

(一)核心能力

包括敬业进取精神、系统思维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具体表现为决策能力、组织能力、规划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识人能力、用人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基本技能

1、专业技术技能

如工作分析、薪酬体系设计、绩效考评体系设计、培训管理技能。

2、人际关系技能

如建立共同愿景、激励、沟通协调技能。

3、写作宣传技能

如拟订相关文件、起草工作分析报告和劳动合同、员工调查问卷设计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同时能够宣传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项管理制度、政策和措施。

4、电脑操作技能

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维护、绩效考评的量化与分析、薪酬福利系统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软件的操作等。

5、法律应用技能

指运用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拟定劳动关系管理制度、实行劳动合同管理等技能。

二、职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本身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当前许多职校教学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力量薄弱,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师资力量已成为制约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般由过去的劳动管理或人事管理专业发展而来,大多数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职业院校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专业开设时间不长,但招生规模增速过快;任课教师对于本专业的实践及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很多教师是近几年才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而年轻教师虽然有专业背景,但缺乏实践经验。

(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教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目的的认识偏重理论,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缺乏其他手段尤其是实践环节的支持。这种传统的“满堂灌”教学,不仅没有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被动接收,进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本专业的目的仅在于通过考试或获得学分,完全忽视学生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和技能。“满堂灌”教学方法的种种弊端已经无法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转换学生的角色,变客体为主体,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思维。

(三)实践环节比较缺乏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这就需要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应用技能培养。但多数职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弊端,首先,实践教学课时在总课时中所占比重过低,有的仅为1/3或1/4,且时间安排不当,往往只在毕业前进行。其次实践经费不足,实践教学的形式单一,把实习代替了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地点过于分散,实行“放羊式”管理,明显存在着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第三,现有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机械记忆能力,一味的灌输知识,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使得学生很少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实际操作。

三、职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培养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职业学校应当采用各种手段,不断地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原有师资的培养力度,通过校外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实习等方式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管理经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制定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引导、吸引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突出的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师资队伍素质。再次,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部长、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让他们对学生实践性环节进行辅导及监控。通过这些高素质的师资来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进一步采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案例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到薪酬管理时,组织学生对“联合公司的薪酬管理”进行案例讨论,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会如何审时度势、倾听意见、分析问题、制定政策。

2、项目教学

例如,教师让学生参与“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化研究”等活动,随着项目的完成,学生们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理解也日益深入,熟悉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设计流程,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3、讨论式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到人员配置时,假定公司选拔驻外经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人才的理解和识别能力。

4、情景模拟教学

如教师讲到面试的分类、实施及应注意事项时,要求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拟面试的实际场景,效果会很好。

(三)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水平

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职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的作用,结合自身优势,利用校内外资源,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一方面,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自身特点,加大课程实训力度,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提高实训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通过经典案例来使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具备感性认识,从而深刻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及具体运用。同时,大量的实验室模拟训练和岗位认知实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锻炼其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职校往往拥有大量的校外实习企业,某个特定企业接收某个专业学生的实习,但接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企业不是很多,而且每个实习企业接收实习学生的数量不多。因此,职校应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充分地分派给实习企业,让他们充分地参与实习,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实际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注:此论文为中国职教学会科研规划课题《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措施研究》课题论文(课题编号:731632)。

参考文献:

[1]华艺.浅议以就业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

[2]李亚慧.基于提高就业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思路论坛,2011,(2).

上一篇:留心身边的生活 丰富写作素材 下一篇: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