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10-23 02:21:2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 目的:总结4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45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进行严密观察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预见性护理、健康指导。结果:45例患者治愈40例,治愈率88.8%,无窒息、坠积性肺炎等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防止再出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 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最常见病因是由于门静脉高压、肝血回流障碍而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出血。在临床上,针对该并发症起病急、出血量大、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护理人员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抢救措施,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5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25~69岁。入院时已发生失血性休克2例,呕血同时伴便血33例,单纯便血10例。应用生长抑素(奥曲肽)溶于生理盐水以25~50μg/小时的速度持续微量泵泵入,凝血酶500u溶于40ml生理盐水每2~8小时口服,必要时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下,24小时出血停止28例,48~72小时出血停止12例,治愈40例,治愈率88.8%。自动出院3例,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2例。

病情观察

观察意识、肢体情况:出血量5%以下无明显症状;出血量5%以上可出现眩晕、眼花、口渴;出血量20%以上可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定时做计算力测定,判断是否出现亚临床肝性脑病,若发现精神异常情况,如嗜睡、呆滞、性格变化和异常行为要及时报告医生做积极治疗。

观察出血先兆及有无再出血迹象:肝病患者出血前先表现为胃内烧灼感,继而出现恶心、心悸、头晕、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及循环衰竭。该类患者病情易反复,出血控制后仍应观察有无再出血,如患者反复呕血,黑便颜色由黯黑变为暗红,甚至呕吐物转为鲜红色,血压、脉搏不稳者提示再出血。

观察呕血及排黑便次数、质、量:通过对黑便次数、质、量的观察,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上消化道出血>60ml可出现黑便,呈柏油样,有腥臭味;出血量多,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幽门以下则多表现为黑便。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正确记录出血量对临床计算补液及输血十分重要。

密切观察尿量: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是观察出血性休克患者的重要指标。尿量≥30ml/小时。

护 理

心理护理:①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出血患者往往担心不能尽快控制出血而危及生命,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因此在做各种治疗时,首先要做好解释,大出血时要给予陪伴,使其产生安全感。并指导患者情绪稳定,精神振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解除患者的危机感:针对患者的心理危机征象,巧妙运用语言技巧或借助他人的帮助,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向患者说明抢救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参加抢救治疗医生和护士的相关情况,以病情好转者为实例,坚定其配合治疗的信心。③取得家属的配合:家属的言语和态度对患者的情绪有直接的影响,取得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也是对患者心理护理的必需环节。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缓解家属的紧张心理,使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全面的了解,关心、支持、鼓励和安慰患者,通过与家属的共同努力,使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心理应激的调节。

饮食护理:①急性出血期禁食: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一诱因是不适当的饮食[1]。在急性出血期,应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和病情需要实行禁食。禁食期间要按照生理需要量,补充足量的液体及电解质,必要时输血。一般禁食1~3天,可根据出血情况适当延长。②少量出血期进流食:此期为患者禁食后开始进食的初始阶段。当少量出血无呕吐,无明显活动出血时,可进食少量温凉无渣、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宜少量多餐,此期仍需补充液体和电解质。③出血停止期进半流质饮食:出血停止后,大便潜血为阴性,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不宜吃猪血、鸭血等,以免大便潜血为假阳性。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应低盐饮食,食盐摄入量应低于2g/日,禁食盐腌制品及高钠食物;若出现肝性脑病,应禁食蛋白质,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④出院后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应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禁食粗糙、生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忌饮咖啡、浓茶、戒烟禁酒、忌食过酸、过辣、油炸食物,且应细嚼慢咽,防止损伤曲张静脉而再次出血。

上一篇:食管异物穿孔护理分析报告4例 下一篇:大学办学泛市场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