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变革与创新的思考

时间:2022-10-23 01:54:52

关于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变革与创新的思考

【摘 要】伴随着世纪的更迭,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正面临着理念、体制、方法和内容等全方面的机遇与挑战,它们构成了特定时代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新领域,也明示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信息技术;多元性;民主;和谐

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提出“挑战与回应”的理论:“文明是通过创造性的发展来保持生存的,这种发展是对新的挑战做出的反应。反过来说,这些挑战也常常是文明之前的发展所带来的结果。”通过这种理论,可见挑战与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面临新的机遇,积极迎接挑战才有机会使管理工作发生质的飞跃,使我们享有现代科技和物质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展望未来,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必将呈现出变革与创新的新趋势。

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本化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本化,即学生事务管理应以学生为本,这种管理的变革与创新是新时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改革的时代要求,显示了教育观念的进步和教育模式的优化,也是高校学生管理自身发展的时代规律。

实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本化,即要求学生事务管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本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维方式与文化价值取向,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它体现为一切尊重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和一切服务于学生。实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本化是由管理目标和管理特性所决定的,是一种真正富于个性的管理,它的确立意味着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重新建构,在一定意义上学校必须为学生服务,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培养方式来适应和指引学生,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

在21世纪的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实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也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职业发展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双重发展的关键。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高事务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事务管理工作的专业地位和权力,以达到提高教育和工作水平的目的。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就是提升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职业群体社会地位的过程,这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使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步入新台阶、获得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网络信息化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网络信息化,即在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数据库,运用相关管理应用软件,对学生事务管理标准化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共享,以加速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促进管理工作更加便利、快捷、高效和科学,实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目标。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学校校园网站以及校园网站所提供的信息等,都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校园信息化程度和社会声誉的一个重要标准,教育管理网络信息化更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网络信息化也必将成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事务管理网络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学生事务管理平台,覆盖整个学生事务管理领域,创造出富有新时代特征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展示出学生事务管理网络信息化的新风貌。

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多元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使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日益增多,学生事务管理范围日益扩大,任务也更加艰巨。首先,从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形态,以往“追求同一、关注同一”的学生事务管理发展观逐渐转变为一种“尊重差异、彰显特色”的新型发展观。其次,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应提倡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从多元的角度确定不同层面的标准,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必然朝着多元化管理模式发展,这种发展即已成为现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承载着的艰巨使命。

五、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民主化

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民主,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则是民主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民主化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实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发展的治理基础。在西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民主化成为许多高校的一种制度,学生参与管理的权力在许多国家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文件中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生权利在世界各国大学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各国大学在决策与学生有关的事务时都尽可能多的征询学生的意见。在我国,由于历史与体制等方面原因,传统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往往较多地强调管理的行政性倾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压抑。如今,随着以启发、弘扬和发展人的主体性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系统变革,正使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发生着变化。学生是学生事务的直接承担者,是学生事务的决策执行者,也是学生事务的治理主体之一。因此,推进学生参与和学生自治不仅是高校民主管理的要求,也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现善治的现实基础。

六、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谐化

“和谐”一词,蕴含着政通人和、和衷共济、内外和顺、和睦相处、协调有序之意。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谐化的内涵在于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协调、力量的平衡、过程的疏通、争斗的扬弃、性能的优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一个多层面多结构多因素的要素集合体,学校中的人、财、物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各要素在各自的层面上又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只有依靠合理的管理才能使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均衡的境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谐化是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与西方系统理论的产物,也是我国和谐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体现。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谐化首先应确定和谐的管理目标,做到学生事务管理目标与高校育人目标和谐一致,促进学生管理与学生成长相和谐,促进学生服务与学生需求相和谐,从而使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其次是创建和谐的管理方式,改变高校学生管理中老旧、单一的教育和管理方法,进行方法创新,选择既符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又符合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的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再者是建立和谐的管理队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着力提高学生事务管理者的素质,而且要注意优化管理队伍的结构,以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和谐化的根本是以学生为本,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与学生双方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直接影响着管理和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最后是创建和谐的管理环境。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要克服以往惯例环境的不协调的弊端,发挥高校育人的整体优势,把学生事务管理作为我们的职责,实现全员育人。学者Hamrick,Evans和Schuh指出:“在校园中为了制造‘无缝隙的学习经验’,伙伴关系和共同合作应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特征。”我们应加大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与学术事务管理部门的合作,为学生建构一个无缝隙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是营造学生完整学习界面的基础,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了高等教育目标的效能。我们还应摒弃以往惯例的封闭性倾向,注重学校与社区、学生家长的联系,使之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起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57.

[2]丰霈,高晓鹏.美国学生事务信息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6.

[3]周济.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4-10-21(1).

[4] Hamrick F A et al. Foundations of student affairs practice[M].how philosophy,theory,and research strengthen education outcomes. SanFrancisco:Jossey-Bass,2002.126

上一篇:UF100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查在患者尿沉渣检...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