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心灵的奋飞

时间:2022-10-23 01:24:19

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中学生作为超前的一代,躁动的一代,坦诚与朦胧,才华与幼稚,探索的渴望与意外,成功的欢悦,步入混沌的迷茫和走出混沌的颖悟,以及由青春期的躁动所带来的心灵震荡,都释放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中学生的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旋转的节奏,朦胧的碰撞,欲望的需求,无所不在的竞争,社会新旧交替的无序和混乱,加上青春的躁动,给他们带来心灵的震荡。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初中学生的家长,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更有责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以更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适应二十一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几年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谈一谈自己的管窥之见,以“抛砖引玉”,求正与大方。

一、中学生青春期身心特征

中学生正处于“狂风怒涛”的年代。他们情感丰富,但不稳定。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经济上受约束,情感与现实不相称,易发生变化,情绪波动大,容易兴奋激动,个性特征更加明显,自尊心强,要求独立,有正义感,世界观开始形成,情意识萌生。男女同学愿意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或有意回避,在异性面前羞涩、拘禁产生矛盾心理。青春期是一个从儿童过渡到成人,在心理上由幼稚到成熟,有未定型到定型的急剧变化时期,往往被自身带来的一些问题所困扰,产生矛盾心理。同时,周围环境的不良因素也容易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中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及与教师关系

青春期实现心理断乳主要是摆脱父母的束缚,相比之下,在成人中与父母的矛盾最为尖锐。这时,好的教师可以取代父母以往的权威。然而,青春期的少年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思考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理想的教师要为人师表,表现出高尚的品质,对人亲切诚挚。其次才是真才实学,与学生平等相待,学生可以把它们视为年长的朋友。另外,就是要正确地使用自己的权利和权威。而目前我国中学教师队伍的老化似乎与中学生的要求形成了矛盾,不少中学教师放不下架子,以教育者自居,用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法,个别教师处理问题方式简单,诸如体罚、点名和批评等。思维活动空前活跃和富于独创性的当代中学生,对教师持批判和审视的态度,时髦的名次叫“审视”意识。其表现在:对教师为人师表有着细密的观察和较高的要求;真才实学;待人平等;与中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正确运用权威。

三、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新世纪素质教育对心理健康人才的标准,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做法:

(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中学生有了成人感,要求自立,自尊心增强,不愿别人把自己当孩子看待,常与父母发生矛盾;激情奔放,充满活力,却又缺乏自控能力,易违反纪律或冒险,常与教师家长的要求相矛盾;开始认识自我,对自己尚不能做出正确评价,对自身及其需求标准要求过高,从而使主观愿望与现实生活相矛盾;渴望友谊,但内心产生闭锁、孤独感,这些矛盾常常装成心理上的障碍。为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特别要求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听学生的心声,解学生的困难。教师与学生之间特设“悄悄话”栏目,学生可把心中的疑惑用纸条偷偷转给教师,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约特定时间谈心,并为其保守秘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净化育人环境,引导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现在的学生在外界接受的信息愈来愈多。城市交通的拥挤,学生负担重,升学压力过大,过早拉开恋爱序幕的苦恼,个人抱负水平与现实的不适应,教育方式的失误等等都是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紧张和心理不良的因素。要教育学生勇敢面对社会的改革,要有心理准备,要积极进取,当个人的需要难以满足,动机受到挫折时,要及时把握住心境变化,用理智克服矛盾的心理,保持心理的平衡,避免有各种心理紧张而导致心理不良,影响学生和事业的发展,同时,要净化育人环境,克服学生的不良习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举报,与派出所联手,对学校周围的音响、书店等“黄流”进行清理,并要求有灰色服务的舞厅等娱乐场所进行严密监控,防止学生误入歧途。并举办“向不良习惯告别”“千人签字活动”,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是在社会生活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总称。从狭义上理解,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直接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从人际关系的构成来看,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一方面,青少年横向联系大大扩展,在同辈人中,青年可以自由选择朋友,在交往活动中获得社会经验。另一方面,青少年纵向联系有了新的特点,随着独立性意识的增加,在父母和教师的关系中,不再唯命是从,而是有选择的执行家长和教师的指令。其次,异往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变得迫切、热情,而有微妙、多变。学校还要举办多种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集体活动是青少年互相沟通,增进了解,建立友谊的重要媒介,能使人心情振奋,心胸宽广,精神愉快,从而防止产生抑郁心情和孤独感。

(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崇高理想。

有人认为人生观,理想与心理卫生没有关系,这就错了。青少年精力旺盛,上进心强,只有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及早确立奋斗目标,才会使生活充实而富有生气,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五)正确对待性意识和性教育。

性,在中国一直视为。家庭、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少。青少年在物质的好奇的驱使下,会被黄色书刊误导,走向歧途。有的教师把学生的正确交往视为早恋,酿成不良苦果。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健康教育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性知识,并教育学生自尊、自爱。青少年男女间应保持纯洁的友谊,交往中要把握分寸,要处理好理智与冲动、友情与爱情、高尚与庸俗、现实与未来的关系,要克制感情,不要分散学习精力,不要让感情和行为超出道德轨道,更要自觉抵制社会上种种不良行为的诱惑。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刚刚起步,作为一名教师,应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培养全面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在新世纪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搞得更具体、多彩、有效。

上一篇:中学生走出心理障碍的方法 下一篇:论如何提高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