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视野下中国教学管理的独特优势分析

时间:2022-10-23 01:20:06

OECD视野下中国教学管理的独特优势分析

【摘要】本文从OECD组织的教育使命入手,结合中国学生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优秀表现,从OECD提供的针对中国教育模式的PISA研究报告中总结中国教育管理的优势,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关键词】教育;OECD;优势

OECD 的全称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其前身是创立于1948年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会员国目前已有30个,覆盖欧洲、美国和亚洲等国家。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教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OECD通过比较各国的教育制度和变革,设立出整套的评估机制来帮助每国的决策者制定有效地教育策略,从而提高教育效率和成果。OECD制定的国际教育指标体系(International Indicators of Education System)成为国际教育指标体系的规范。除此之外,OECD还创设了衡量教育成果的“ 国际学生评价方案”(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测验。其对象是15岁学生,除了测试学校开设科目外,也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学习策略、学习态度等。

从测验构成来看,PISA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窗口。中国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主要关注中国教育的弊端,如死读书、缺乏综合能力等,并更多提倡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素质教育教学方法。但从OECD组织的2009年PISA测验结果来看,美国学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而于同年首次参与PISA测验的中国上海学生代表,却获得了三科全球第一的骄人成绩。这引起了OECD专家的注意,并于2011年发表了《PISA:给美国的启迪报告》,对比参与2009年PISA的几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探究PISA成绩背后的原因,并给出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几个可借鉴的优势。本文即从此报告的结论入手,为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如何树立自信,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供参考建议。

1 重视教育的历史传统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谈到中国教育的传统,还需追溯到隋朝。隋朝开辟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使平民有了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社会地位的出路,不仅推动了社会崇尚知识的风气,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唐代沿袭隋朝的科举制并进一步完善,带动中央到地方学校的增多,同时教育也推动了政治格局的发展,如唐朝为提倡科举制,便组织大量的社会名士编写当时的经典著作,这种国家带头编写教材的行为极大地推动了崇尚教育的社会风气,也影响了政治格局中的人员构成。

虽然科举制早已废除,但这种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还是得以保存。中国家庭普遍重视教育,拥有望子成龙的渴望,把教育和改变命运放在同一高度。这种文化基础使得中国家庭愿意为教育投入大量资源,并对孩子的学习严格要求。PISA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文化传统的最关键影响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上的投入程度。这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课堂颇为不同,在那里,可能并不要求学生整堂课都充分投入或专心听课,不过在中国的文化中,这种全神贯注被认为是学生的义务。”

由此可见,中国教育的优势在于学生的学习效率高,并且自律能力强,能够快速克服学习困难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这一点是国外许多国家的学生所不具备的,仅仅基于兴趣而学习有时难免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在这一点上,中国可谓是拥有独特优势。

2 教育管理体制的优越性

PISA的报告还指出,严密的教学框架体系是中国教育高效率的保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每天都在基于学科的教研组中进行,为下一周的某一特定的主题拟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在许多情况下,学校校长或区教育官员还会来听教师的课。”

设置教研组的做法开始于1957年,从那时起,中小学已经逐步建立起学科教研组,省市区县有相应的教研室,自上而下实行分工合作,共同推进教学目标的改进。结构化的教学组织虽然存在弊端,但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监督促进作用,如制定教学目标,逐级监督落实;设置公开课制度,随时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互相听课的制度有利于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成功经验。这种较为严密的制度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向系统、专业化迈进,也是西方教育制度所没有的。

3 政府对教育的推进作用

PISA的专家对上海的教育制度进行了调研,得出结论为:上海教育改革有组织地向前发展,市政府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设计者,而且还对学校运作和教学改进等改革的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干预。”

PISA认为,这种政府牵头的制度给上海市的学校教学质量改进和教学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背景。同时PISA也指出,这种自上而下并不完全如西方所认为的强制监管,因为如上文所说,中国教育管理体系包括省市县区多级,并鼓励互相学习。在推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往往是基层执行上层的改革要求,自下而上贡献优秀经验,从而再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分享和吸收。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容易迅速借鉴优秀经验,并易于排除干扰,使基层教师能够明确改革方向,有效运用在实际教学中。

结语

从PISA的分析报告可以得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发展应该一方面和国际接轨,积极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如提高教师收入、教育集团化发展、加大高等教育投入、重视终身学习、以兴趣为出发点,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另一方面,更应该发扬光大我国自身的一些优势。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教育仍旧存在的各种问题,但也不能全盘抹杀自身优点。只有结合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发挥自身所长,才能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也才能立足国际教育界,成为真正的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冯大鸣.OECD 视野下中国教学管理的独特优势[J].教育科学研究,2013(01).

[2]孙继红,杨晓江.OECD教育指标体系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05).

[3]刘明堂.OECD教育指标体系的变迁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14).

上一篇:信息导视设计在VI设计理论教学中的开发与研究 下一篇:基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信息技术资源下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