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精讲多练”之说明文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23 12:53:43

“先学后教,精讲多练”之说明文教学模式探究

一、课题背景

伴随着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脚步而来的,是理念、教材、教法、学法的全面革新。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一宗旨,改革后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题材更加丰富,内容更加新鲜,文体更具多样化和综合性。具体到说明文这一块,既保留了一些优秀的老课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又增加了很多文质兼美、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新课文(如《桥之美》、《说“屏”》等)。在新课程的形势下,如何把握好这类文章的教学,既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又不让教学偏离语文学科本身的方向?无疑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认识下,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开始了对这类课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二、教学流程

1.信息搜集(课前预习)

这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环节,多布置在预习中。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并尽可能地形成一种学习习惯。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从中筛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重要信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同时针对理解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这一步骤中,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激情导入。主要是通过这一个环节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开始,导入要注意主动性,而且形式新颖有趣,具有启发性,往往就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

(2)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有三种形式)。下面请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指出并更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读文,老师及时板书生字词、标注读音)预习检测,直接出示课件,叫几个同学们给加点字注音;认真听朗读录音,给加点字注音。

(3)出示说明文的学习目标。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的顺序、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自主预习,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和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读或浏览课文。即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预先设计,便于学生整体理解课文。例如《苏州园林》一文,可以提出下列问题:(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其总体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2)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理清文章结构。《故宫博物院》一文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画出文中有关的方位词。并理清游览路线。这些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有利于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学生浏览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来整体把握全文。

4.品读课文,自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和欣赏课文,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或字、词、句、段)进行朗读,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思考可以完善甚至代替老师的结论,学生精彩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精彩段落的诵读又可以使学生更深的融入到作品中,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首先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或感兴趣的文段细读课文,可朗读、默读,可自己读、小组齐读。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读时一般分两步走:(1)自主阅读,学生围绕目标自读课文,可以随时总结收获,可以提出疑问,可以赏析,可以批注;(2)合作交流,学生带着自己的收获和疑问回到学习小组中,按照分工交流。记录员把组员的收获和最有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

同时教师要相机引导,及时点拨,思路跟着学生走,勇于原来的教学设计。例如涉及到语言时,要引导学生赏析;涉及到说明方法时,能举例并分析其作用……当学生的思路偏离学习重点时,要善于点拨、引导;当学生思路不畅时,要善于牵线搭桥。

5.研读课文,质疑问难,教师加以引导,加深内容理解

在深入阅读和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就课文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既可以提出课文理解上的疑难,也可以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方面进行大胆质疑,甚至提出改写的意见。与此同时,教师应具备即时组织能力,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落实课文教学目标的轨道,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组织学生有序地研读课文,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就下结论,或者进行简单地否定,可以先交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合作解决,教师也可以作为学习的一员平等参与讨论。

6.回读课文,对课文进行评价,总结学习内容

(1)回读课文。让学生自由的读,把朗读与理解结合起来。针对全篇或其中的某一片断,再读,读出文章的内蕴,领会其实质。运用涵泳、辨析、揣摩、体察、训练等方法,使学生对文本做更深层次的剖析、感悟。

(2)拓展迁移。学生的生活经验、个性气质不一样,对材料的理解感悟也不同,那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映。如对文本中的重点段落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或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比较;或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等等。

7.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小结不仅是帮助学生总结刚学过的内容,也可以是让学生回顾他们的行为,记下他们所喜欢的或下次要改进的。下面几种供参考:(1)总结语:回顾刚学过的内容,用我“学到了……”、“我发现了……”的格式把它写下来,然后让学生读出其中的一句。(2)检查评估法:回顾他们课堂上的行为,记下他们所喜欢的以及下次要改进的。我一般采取两种句式:一是“我喜欢……(做事的方式)”,二是“下次,我也许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改正)”。

教师在对教学模式的运用时,首先要“入格”,即走进模式,掌握精髓,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然后再“出格”,即走出模式,将模式的基本要求与自己的教学特长融会贯通,充分驾驭和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选择运用时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真正体会“先学后教,精讲多练”这种模式的精髓。

上一篇:语文自学习惯的培养先学后导是关键 下一篇:高中作文论据使用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