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伴感染患者行呋喃西林湿敷的临床护理分析

时间:2022-10-23 12:17:14

带状疱疹伴感染患者行呋喃西林湿敷的临床护理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呋喃西林湿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使用0.02%的呋喃西林对96例患者进行湿敷治疗,按照护理方式的区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原有痂皮脱落,患者疼痛显著缓解,局部红肿消失,进过系统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情况明显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关键词: 呋喃西林; 带状疱疹; 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18-01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是患者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主要特征为单侧周围神经有簇集性水疱,常伴随显著的神经痛[1]。如果不加以重视,严重的疼痛感会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失眠等情况,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使用呋喃西林湿敷治疗带状疱疹,并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支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26.56.6)岁,病程7―15d,平均(12.23.1)d。疱疹分布:躯干40例,颜面部46例,下肢4例,上肢4例,足底2例。所有患者皮疹均有程度各异的糜烂,伴随严重的神经痛。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治疗:首先按照医嘱给予全身治疗,肌注100mg维生素B1,肌注0.5mg维生素B12,每天一次。局部治疗可以使用更昔洛韦软膏涂抹患部,每天2次。

1.3 护理支持: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1.3.1 皮损护理: 将无菌纱布放在0.02%的呋喃西林溶液中浸泡,再以6―8层的厚度贴在患者疱疹渗出部位,使用无菌绷带固定纱布。按照皮损部位及感染程度以3―4次/d,每次40min的频率湿敷,在湿敷结束后马上进行清创,将糜烂面上的脓痂、血痂、分泌物、痂皮等清除,预防痂下感染,两次湿敷的间隙外用抗病毒软膏涂抹患部[2]。

1.3.2 湿敷护理: 为缓解带状疱疹患者强烈的神经痛,使用呋喃西林冷敷以缓解局部刺痛感、灼烧感造成的不适。睡前冷湿敷一次呋喃西林,以控制患者的神经痛,确保睡眠质量。指导患者通过看电视、读报或做其他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转移注意力,有节律的按摩、呼吸以缓解疼痛。

1.3.3 护理: 告知患者最优为健侧卧位,能够有效避免对局部创面造成压迫,避免衣物与创面粘连而加剧疼痛。皮肤瘙痒时不可随意搔抓,防止抓破皮肤,此外严禁强行撕去皮疹的痂皮,要保持创面整洁。

1.3.4 饮食指导: 饮食以易消化、清淡、富含高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可以少食多餐,如牛奶、鸡蛋、牛羊肉等,多食用新鲜果蔬,通过全面合理的膳食摄入来提高自身免疫力。忌刺激性、辛辣食物,不可食用鱼虾等海鲜,防止加重疼痛和瘙痒。

1.3.5 心理护理: 带状疱疹严重的神经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严重不便,饮食、睡眠得不到保证,而疼痛的缓解过程又比较慢,所以大部分患者都会有失眠、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和患者沟通,用真诚的语言安抚患者,当疼痛发作时,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鼓励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一起安抚患者,使患者以积极的情绪对待治疗。

1.4 疗效判定: 在护理干预1个月后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说明抑郁或者焦虑状态越严重,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 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抑郁与焦虑状态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面的护理干预后,其抑郁、焦虑情况明显缓解,疼痛感也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患者的SAS、SDS及疼痛感对比[=48,S]

组别SAS评分SDS评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疼痛感观察组62.55.247.78.267.26.650.18.51.31.0对照组63.75.658.59.168.16.858.49.32.81.4t3.341711.23512.714317.368213.4725P0.85630.04880.94120.03550.04123 讨论

带状疱疹发病较急,常伴随严重的神经痛,让患者十分痛苦。患者出现聚集性的绿豆大小或粟粒样的丘疱疹,随后迅速发展为水疱[3]。皮损呈带状分布在神经周围。疼痛导致患者工作压力、精神压力增加,反过来又再次加重疱疹症状,目前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治疗周期长,一些患者在疱疹愈合后会出现后遗神经痛。

漫长的治疗过程,不间断的疼痛感给患者带来无尽的困扰,所以给予患者积极的护理干预,有效缓解疼痛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呋喃西林湿敷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有针对性的给予疼痛护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此外护理人员也可以利用中医穴位按摩的方法为患者减轻疼痛,当患者病情好转时可以指导患者合理的进行有氧运动如晨跑、饭后散步等,加强锻炼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总的来说,全面系统的护理支持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对比,患者预后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姜南,刘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及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2,22(10):194―195.

[2] 任素平,王亭君.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15(7):122―123.

[3] 刘芝修.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护理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5(12):225―226.

上一篇:传统人流与无痛人流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妇科临床应用B超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