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引导

时间:2022-10-23 12:06:05

小学生作文引导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引导好小学生作文?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困惑。本文根据有关的教育理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从观察、想象、体验等方面来引导学生习作,进行了些初浅的探索。

【关键词】观察;想象;体验;引导;习作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他具有基础性和普及性。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全称应该是小学汉语言文学,简单理解为语言和文字,或加深理解为语言和文学。

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必须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小学语文必须承担起这一重要责任。现我就如何引导小学生起步作文自己的一些拙见,以供同仁们扯谈。

既然是起步,就从起步谈起。作文在小学低段被称为“写话”,中段被成为“习作”,到高段一般也称作“作文”。

无论是“写话”,还是“习作”,都必须言之有物,不能空洞。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写什么?一般来说,小学生写作对象离不开人、事、景、物,表现形式大体有小记叙文、小游记、小日记、小小书信和小童话等。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这些习作呢?

1.观察

不管是写人状物,记事写景,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例如,观察人物,要首先注意人物的相貌、神情、身材、姿态、声音、衣着等外部特征;其次要观察人物的活动。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发现人物的亮点。又比如观察物,假如是小动物,观察时,一要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观察可以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进行。先观察小动物整体样子、颜色,再从头、耳朵、眼睛、脚、尾等分别是什么样子,还要学会抓住与其他动物的不同特征。二要观察动物的活动特征。看看小动物都喜欢干些什么,如何走路的,如何捕食的,如何睡觉的,等等。只有观察认真,才能言之有物。要是观察的是花草树木等植物类的,观察时,一要抓住植物的特点,也可从整体观察入手,看看植物的大小、高矮、形状,又从局部寻找根、茎、叶、花、果,看看各部分的形状、颜色、气味等,还可以根据时间,不同时期、不同季节的生长状况来观察。二要抓住植物的用途来观察、思考。如果观察的是静物,一般要观察外表形象、内部结构,只有把物品的形象观察得具体、有特点,才能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要是观察的对象是大自然景观,观察时,要抓住时令特征和地形特征,因为大自然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又跟各地的地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留心观察、善于观察。观察时要注意景物的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2.联想

联想和想象在小学生起步作文中也占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认真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的基础上,展开适当联想和丰富的想象,往往是写活作文的关键,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就显得至关重要。比如写人仅仅停留在对人物外在形象的描述是不够的,也不是我们写人的主要目的,写人是为了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就要学会联想,从典型事件中找到人物的精神品质,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的品质放出光彩。写景物时,更要能够结合景物的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使面前景物“活”起来。这就可以灌输学生比喻和拟人的初步意识,使习作更为生动。写事时,要引导学生构思的要素,要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认真安排好。只要有精巧的构思,致微的联想和合理的想象,一定能揭示出事件所蕴涵的真理。又比如写游记,不但要有所见所闻,还要把所思所想加进去,运用联想把它们融合化、一体化。文章会显得有血有肉,不再枯燥。写童话,就一定要大胆想象,虽然联想与想象有一定的区别,但不会联想的人,更不会想象。当然,大胆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想象一定要合乎情理。在童话里,所有的动植物,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一云一雾,都赋予了人格化,具有人的情感和能力,甚至是神格化,具有无穷大的神力。其实这一切都代表着人类的情感、愿望、理想、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寄托和宣泄。

3.体验

体验教育越来越被现代教育所重视。体验生活,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和成长方式。体验又可分为亲体验和间接体验。体验是由感情到理性一系列变化的内心心理过程,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和认识。而学作文,就必须关注发自内心的这种体验。比如写人是为了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体验生活,体验人物内心世界,品尝人生酸甜苦辣,体会人生喜怒哀乐,才能写出人物精神魅力,才能与人产生共鸣。描写动植物,不但要抓住外形特征,还要以体验的精神加入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大家感受到某种精神的愉悦。描写静物,在描写物品的外形、结构、用途后,还要倾注自己的情感,或喜爱或赞美, 托物言情,使文章内涵丰富而深刻。写事件也是这样,情感体验仍然是文章的灵魂,所谓的“真情实感”说的就是小作者的情感体验。体验越深,文章感染力越强,就越能产生共振共鸣。描写山河、大自然的文章,在叙写过程中,也要加入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喜爱、热爱之情,文章就有了灵魂精魄。

收稿日期:2011-12-20

上一篇:试论生物实验教学 下一篇: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