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工作总结报告精

时间:2022-10-22 11:26:36

县政府工作总结报告精

县政府工作总结报告[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县呈现出思想观念大更新、经济社会大发展、城乡面貌大变化、发展环境大改善的可喜局面。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结构调整迈上新的台阶。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00.03亿元,增长19.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9.9%、24.8%和16.5%。地方财政收入3.2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7.7%,收入结构趋向合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亿元,增长48.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3亿元,贷款余额29.8亿元,分别增长12.4%和14.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5.8∶48.1∶36.1调整为14.7∶50.5∶34.8。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推进。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总产达33.35万吨,增长3.6%;畜牧业振兴、经济林果开发、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封山育林“四大工程”取得较大进展,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完成成片造林12.3万亩,其中经济林果4.2万亩,封山育林4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5%。新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0多户,2户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411个,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品牌达到42个。有组织输出劳务2.3万人,全县在外务工和县内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到34.7万人。以十万农户致富工程为抓手,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全县投入扶持“三农”资金近3亿元,发放农业贷款1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5元,增长14.8%,被评为“全省农民增收先进县”。工业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全县完成供电量7.1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5.5亿千瓦时,分别增长14.8%和17.6%;12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65亿元,利税5.6亿元,分别增长25%和22.5%;有1户企业利税过亿元,1户过8000万元,7户过千万元;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20个,完成投入6.89亿元,21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项目实施顺利,有11个项目投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共完成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71项,新发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山东名牌产品达到5个、著名商标达到9个,均居全市首位。服务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7亿元,增长13.8%。

“三个亮点”增势强劲,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共引进县外投资项目358个,其中过千万元项目25个,合同利用县外资金16.2亿元,实际到位13.1亿元,分别增长20.2%和48.9%;新批境外资金项目8个,外商追加投资项目3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107万美元,增长216.3%。园区带动能力进一步显现,投资过千万元的入园项目达到16个,总投资11.6亿元,已有6个项目投产。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7388万美元,分别增长40.1%和40.7%。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活力增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848户,私营企业296家,累计分别达到1.83万户和1115家,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实现个体私营税收1.05亿元,增长60%,被评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旅游业继续保持大投入、大开发、大提高的发展势头,全年投入旅游开发资金3800万元;接待游客1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亿元,分别增长82%和102%。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支撑保障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城市建设完成投资2.47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1.8亿元;绿化、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粪便处理等城市功能配套日益完善;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城市交通、经营、卫生、治安等秩序明显好转。推进了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投资近亿元,完成开发建设面积16.2万平方米。农村公路改造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完成投资3.15亿元,硬化路面1248.4公里,是过去50多年修路里程总和的2倍多,提前一年基本实现村村通;重点公路工程共新建、改造县乡公路48公里,建设大中桥梁18座。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向上级争取立项农业重点项目20余项,总投资1.3亿元,其中上级无偿资金8760万元。完成人畜饮水解困工程81处,实施土地开发整理6.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验收,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单位”,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流域治理、扶贫开发等工程建设迈出新的步伐;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2亿元,投工1160万个,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200多处。通信能力不断提高,固定电话突破20万部,移动电话突破10万部;完成了城市电网改造一期工程和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工程,电力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平安沂水”建设扎实推进。深化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共盘活资产4.2亿元;加强了资本市场的运作,鲁洲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新加坡分行签订了上市协议。继续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农业税总体下降3个百分点,全部取消了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直接减轻农民负担3700余万元;认真做好粮食直补工作,直补粮农资金404万元。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和收支两条线等财政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加大了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力度,实现政府土地纯收益7340万元。政府机构、投资、金融、粮食购销、户籍制度等多项改革不断深化。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打黑除恶”活动,有效地遏制了刑事犯罪和治安案件的发生;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认真做好工作,妥善处置,全县上下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4.8%、28.4%、23.4%和19.4%。围绕建设“诚信沂水”,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扎实开展“食品质量建设年”活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巩固了“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地位。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评为“全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认真抓好就业再就业这一“民生”工程,全县新增就业68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被评为“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新吸纳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734人,收缴社会保险费1.38亿元,发放社会保险金1.2亿元,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认真搞好救灾救济,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县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救助弱势群体、企业干部解困的资金达650余万元。重视加强了科技工作,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一费制”,“普九”成果得到巩固;继续搞好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校舍1100余间;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本科首次进线3268人,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成为全市第一个争得为农民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参保农民达到55.4万人,筹集资金582.4万元;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不断进步,群众性体育活动更加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深入扎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7‰,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努力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认真开展了土地和矿业市场秩序整顿。加强了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事业人员保持负增长。克服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兑付农村合作基金会负债3564万元,奋战五年,圆满完成了2.9亿元的兑付任务。偿还历年基础设施建设欠款2000万元,连续五年累计偿还8500余万元。较好地解决了供销社股金兑付、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清欠、转业军人和退役士兵转退安置等热点难点问题。审计、统计、人防、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气象、测绘、防震减灾、档案、史志、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快。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强化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推动了作风转变和工作落实。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加强同人民政协的联系,重视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抓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实施,大力推进阳光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政府工作提速,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加强廉政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倾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进一步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来之不易。这是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各项部署、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驻沂水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沂水发展和在我县创业的境内外投资者、合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工业竞争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化水平较低,外向型经济仍是薄弱环节。农业基础还不够牢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社会事业的改革发展相对滞后。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部分低收入群众和弱势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快速发展,还面临着土地、资金、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压力。同时,政府机关作风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地方和部门缺乏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开拓发展的思路,效率不高、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加以解决。 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并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虽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困难,但总体上看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仍然处于上升期,特别是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社会发展、区域协调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强调支持老区加快发展,这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同时,全县上下干事创业、争创强县的氛围已经形成,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加倍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工结合,工业带动”、“三个亮点”战略不动摇,牢牢把握加快发展、优化环境、执政为民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重点突破,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8%,达到118亿元,人均突破1万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21%和1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3.3:51.8:3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利税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23%,其中出口总额增长2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98‰以内。

(一)突出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抓经济以工业为主体,抓工业以骨干为重点”的思想不动摇,着力培植一批支柱产业、一批大型企业和一批知名品牌,努力巩固和提高工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一是加快培植骨干企业群体。继续实施“骨干企业再造”和“再造骨干企业”两大基础工程,落实利税大户企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扶优促强的政策体系。突出抓好“双十”工程,分别确定10户重点骨干企业和10户成长性强、财政贡献率高的企业,从领导力量、扶持政策、人才、资金、信息、资源等方面重点倾斜,促其加速发展壮大、膨胀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内争取利税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户,其中2户进入全省重点企业行列,过千万元的达到9户;新培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累计达到150户,在全县培植起梯次跟进、后劲充足的骨干企业发展群体。二是大力实施重点项目。以骨干企业为重点,以优势产业和产品的技术改造为主体,实施过50万元技术改造项目120个,完成投入7.5亿元。重点抓好15个投资过千万元项目:投资过亿元的大地玉米公司药用淀粉及葡萄糖、热电公司万吨玻璃纤维高支纱及织物项目,投资过5000万元的亨井公司年产2500万支鼠标及配套、派昌制帽公司制帽生产线、鲁洲食品集团变性淀粉与污水处理项目,投资过千万元的得力公司甘露醇、泓达生物工程公司酒精深加工、韩国祈祷公司服装加工、沂蒙建设集团化工生产、连杆厂连杆加工生产线、沂蒙恒鑫果品有限公司果品加工、利华食品厂板栗加工、华银丝业生丝加工、芳源织物公司1万锭腈纶纺纱、翔腾化工公司化工生产项目。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包扶,集中力量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跟踪管理和监督服务工作。保持投资的连续性,搞好项目储备,做到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三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调大、调高、调外、调强和适当集中、要素集聚、形成规模、体现特色为目标,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把工作的重点真正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重点改造提升资源优势明显、基础稳固、带动力强的食品、鞋业、机械、纺织服装、造纸包装、建材、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通过整合技术、品牌和市场,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提高整体竞争力,努力将我县打造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食品加工制造业基地。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围绕改造一批、壮大一批、培植一批、淘汰一批,使传统产品增添发展活力,重点产品形成产业链,优势产品形成产业群,进一步发挥产品比较优势,巩固壮大区域经济。四是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坚持“因企施策,稳步推进,保持稳定”的原则,对已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采取得力措施,加快终结进度;对尚未改革的企业,认真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企业的监管、指导和服务,引导和监督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运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继续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形成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城乡统筹”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推进“一调两转”,努力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市场引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稳粮油、扩林果、强畜牧、优瓜菜、增烟桑、上药材、活流通、壮龙头”的调整思路,着力实施畜牧业振兴、经济林果开发、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封山育林“四大工程”。在巩固壮大生猪、“两鸡”、“两兔”、牛、羊等传统养殖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出口创汇型良种猪生产基地,膨胀奶牛养殖规模。新发展养殖示范场区30个,养殖小区300个,养殖大户4000户,奶牛存栏达到3000头以上,网箱养鱼1.6万箱,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围绕膨胀规模、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增加效益,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经济林果生产基地,力争新发展名优特经济林果4万亩,实现果品总产3亿公斤。正确处理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的关系,维护粮食生产安全,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34.3万吨,瓜菜面积稳定在25万亩,烤烟、桑、中药材、牧草、花生和棉花面积分别达到7万亩、4万亩、3.5万亩、2万亩、30万亩和4万亩。完成成片造林9.5万亩,其中杨树丰产林3万亩、荒山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52万亩,梯田地堰绿化500万米,搞好村村通硬化路的行道树栽植。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培植壮大青援、鲁洲、大地、正航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围绕农业资源优势,引进新上一批畜禽、烟草、桑蚕、果品、花生、瓜菜、木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力争各类农业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40万亩,部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品牌达到40个以上。搞好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在巩固提高现有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新建一批设施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继续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力争全县30%的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组织,30%的农产品通过专业合作组织销售,30%的农业生产资料由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三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以国家“阳光工程”为依托,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强化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清理取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岐视性政策和乱收费,切实解决好拖欠和克扣工资等问题,搞好劳务输出中介服务,进一步打响沂水劳务品牌,力争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劳务1.5万人以上。四是认真落实各项农村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补、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税率再降低2个百分点;加大政策督导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深化林权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以十万农户致富工程为依托,健全财政、金融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五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项目带动,重点抓好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大沂河西岸二期防渗、人畜饮水解困、村村通自来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流域治理、扶贫开发、优质粮食产业化基地等农业重点项目建设。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总投资1.2亿元,投工480万个,实施各类水利工程5080处,其中五自工程4650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平方公里,扩大改善灌溉面积7万亩。

(三)加大培植力度,提升“三个亮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全力抓好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园区招商上实施突破。把园区建设摆到推进经济跨越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在完善功能、提升档次、增加投资密度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园区建设管理的政策规定,积极筹划运作园区招商活动,尽快形成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集聚效应。在企业招商上实施突破。突出企业的招商主体地位,引导各企业牢固树立“靠大壮大、附强图强”的理念,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引信息,做好借力发展文章,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区域招商上实施突破。以大连、京津唐地区为中心,主攻有产业转移意向的国有大企业;以青岛为中心,主攻胶东半岛,辐射日、韩;以上海、深圳、温州为中心,主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辐射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行业招商和重点项目招商上实施突破。重点围绕农产品深加工、加工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能够显著增加县级财源、扩大就业的大项目。严格落实招商目标责任制,增强全民招商意识,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加快项目落地与实施进程,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投产达产率。全年争取引进过亿元项目2个,过5000万元项目3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3亿元,其中境外资金1200万美元;每个行业和乡镇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把利用外资与促进加工贸易升级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培育壮大骨干出口企业,努力扩大出口,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0家,累计达到90家。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到境外上市或投资兴业。

全面放开搞活,加速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开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民营经济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服务和行业协会六大服务体系,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向民营企业聚集。继续清理收费项目,取缔非法收费和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规费标准。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主导产业,支持优势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民营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加快食品城、布鞋城、油顶城的改造和提升,大力发展专业村镇、专业市场,搞好沂水商城、民营工业园和食品工业长廊、机械工业长廊建设,构筑群体规模优势,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特色经济。力争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500户,私营企业200家。

大力繁荣发展旅游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继续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带动产业来抓,抓紧编制完成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尽快将沂水建成集地下奇观、山水风光、沂蒙风情、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纳入全省大旅游格局。整合开发旅游要素,完善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宽、做长旅游产业链;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加快景点建设和改造,提升景区产品档次,完善两日游线路;搞好行业协会建设,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打响“沂蒙地下奇观游”品牌,塑造良好的沂水旅游整体形象。力争全年完成旅游开发建设投入3500万元,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

积极推行新型经营业态,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和金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中介机构、会展等新兴服务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聚集,提高服务业层次和水平。

(四)以建设现代中等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加快创建无障碍设施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努力创造适宜人民群众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的城市环境。本着“城乡统筹、服务发展,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约用地、优化布局”的原则,与“十一五”规划及各专业规划相衔接,搞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突出沂城“水”的特点,做好“滨水生态”文章,抓好沂河大道及城市周边道路的规划设计。县城道路重点搞好沂河大道城区段、金融路、裕丰路、长寿街建设;园林绿化重点搞好沂蒙山路绿化改造、新修道路的绿化和城区绿地、行道树的补植;城市功能配套重点搞好城区道路桥梁维修、城区防汛、垃圾压缩站和城区公厕建设、沂河路路灯安装、跨沂河供水管道铺设、城区公交候车亭建设等项目,争取实施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做活经营城市文章,搞好以城市土地为重点的城市有形资产和以道路冠名权、广告权为重点的城市无形资产经营,争取实现政府土地纯收益6000万元。采取市场化手段,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权拍卖、有偿使用和经营权转让以及以房带路、捆绑式开发的路子,利用多种方式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用于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城乡统筹,抓好村镇规划建设,搞好旧村改造和“空心村”治理试点工作。

(五)推进投资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扎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市场引导、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放宽投资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拓宽理财思路,大力培植财源。扶持发展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优势产业和项目,培植新的财政增长点;认真落实税收指导性计划管理,坚持综合治税、依法治税,完善征管机制,强化征管措施,确保应收尽收,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全面落实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融通资金,努力增加信贷投放,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及民营企业发展,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为“三农”工作提供资金保障。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监管,抓好金融安全区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六)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新发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落实“质量兴县”和争创名牌产品的政策措施,力争新增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1个,山东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2个。加快农作物和畜禽品种更新换代步伐,使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5%以上、畜禽良种率达到85%以上;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和“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完善科技推广和信息服务体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水平,搞好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新建一处城区小学和一处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搞好中小学危房改造扫尾,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和良好环境,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

(七)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坚持市场就业方针和人本服务理念,全面落实就业目标责任制,大力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力争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43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力争新吸纳参保人员5000人,提高统筹层次,增强保障能力。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健全农村“五保”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济工作。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力争农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扫尾,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扎实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年”活动。配合做好青(岛)红(其拉甫)高速公路沂水段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泉(庄)重(坊)路、火车站站前路和沂(水)邳(州)路沂水段建设;争取完成火车站站前广场及许(家湖)永(富庄)路建设,实施三(十里堡村)水(沂南水由村)路、袁(家庄)姚(店子)路等一批老油路改造工程,全面提升县乡公路档次。同时,进一步提高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对网吧等娱乐服务场所的整治力度;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完善城区体育设施布局,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突出抓好“两个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努力将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74‰以内,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搞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严格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县建设,加强环境监测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步建立政事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事业单位用人、分配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建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统计、史志、档案、气象、测绘、防震减灾等工作。加强国防教育、人防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转业军人和退役士兵转退安置工作,推动“双拥”共建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八)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以推进“食品质量建设年”活动为主线,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各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搞好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利。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加强基础工作,规范运行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发展社区事业。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增强全民法制观念。深入推进“平安沂水”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严打”方针,继续组织实施“打黑除恶”、“打霸治痞”专项斗争;坚决打击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和“”组织的非法活动;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注重从源头上调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和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狠抓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省市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搞好第一次经济普查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力争编制出一个科学性、实践性、指导性强的好规划。 切实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

新的形势和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要义,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事先都要组织专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对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布,或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并根据反馈情况适时调整完善。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依法行政的执政理念,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加快建立行政许可的统一、联合、集中办理制度,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方便人民群众。

(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记“两个务必”,坚持量力而行,勤俭办事,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决不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理念,把维护、实现和发展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心、用智、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善于从群众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廉洁勤政、作风优良”的要求,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重视和加强公务员学习培训和考核工作,教育和引导各级公务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重大经济行为的审计监督,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规范从政行为,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责任重大而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沂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上一篇:政府工作报告精 下一篇:发电厂热工监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