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时间:2022-10-22 11:20:58

浅谈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摘要] 艺术对一个人的熏陶与感染,对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国家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小提琴+计算机=现代化,可见艺术的重要。该文从审美教育入手,通过对艺术教学大纲的拟定和课程的安排探讨分析,来阐述审美教育在提高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修养方面的优势,从而达到提高艺术修养,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根本目的。

[关键字] 艺术教育 审美 课程

“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这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针对当前艺术普及教育的现状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个人成为一个和谐自然、理智健全的社会人。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内容和主要途径,对人想象与创造力的培养以及身心的熏陶感染作用已无需证实。“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个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以及思想家的爱因斯坦坚信,正是作为听觉艺术的音乐的神韵,启迪了他的智慧,激发了他的想象和灵感,从而对他追求真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艺术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高等教育中显示出重要作用。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核心,是高等院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吸取了国内外艺术教育的相关经验,采用艺术课程和艺术团相结合的方式,让艺术教育真正走入课堂,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交叉学科中的作用,促进大学生道德修养与科学知识的互补,全面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艺术课程的设置及意义

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艺术教育,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两类:艺术理论课程和艺术实践课程。

1.1 艺术理论课程的设置及意义

艺术理论课主要以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为主,《中外音乐艺术赏析》、《中外舞蹈艺术赏析》、《中外美术作品赏析》、《交响音乐赏析》、《中国民族音乐赏析》等优秀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辩意识。在这些课程中,大学生充分了解到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精髓、艺术风格、美学特征和人文精神。例如,我们在赏析俄罗斯芭蕾舞剧《脖子上的安娜》时,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俄罗斯芭蕾的独特魅力,而且能够深刻感悟到作品本身的思想意义,从而增强大学生在思考某一特定类型问题时,同时也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塑造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了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

1.2 艺术实践课程的设置及意义

在艺术实践教学中,设置《大学生形体气质塑造》和《大学生歌曲演唱技巧》这两门姊妹课。通过艺术实践课,大学生确实亲身体会到了艺术所带来的真、善、美,感受到了艺术无穷的魅力,缓解了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压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大学生歌曲演唱技巧》这门课中,通过对演唱技巧的研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充分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据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影响人的身体和大脑,音乐同时也能使人产生兴奋、镇定和平衡三种情绪,不同的音乐会使人具有多种不同的感知体验,可以消除大脑工作所带来的疲劳和紧张,使大学生在高雅的艺术氛围中,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不同的艺术实践课程形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大学生形体气质塑造》这门课,可以使大学生们在各种艺术动作完成的过程中,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满足感,学会自由支配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不仅是表层意义上的训练与模仿,更是一种理智和感觉的平衡与协调,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音乐、舞蹈等艺术中陶冶情操、建立自信,更能有效地开发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另外,艺术实践课除了起到娱乐和教育的作用以外,还可以消除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例如,在舞蹈课中,老师演示一个动作,大家随之模仿,逐渐形成热烈的气氛,从而通过群体的力量来缓解紧张、自闭与孤独。这也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寓教于乐,让人充分舒展自由的心灵。

2 艺术课程的管理办法

2.1 采用全新的选课办法

采用“选课超市”的方法来协助学生选择理想的课程。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需要任意选课,而且可在前两次课任意试听,衡量自身的要求与课程是否符合,自由换课,充分发挥现代高等教育的优势,给大学生更大的自与选择权。

2.2 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提升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艺术教学是集视觉、动觉、听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因此,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文、图、音、像综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艺术所带来的美感体验和知识信息量,为全面、多层次地提高高等艺术教育打下扎实基础,真正使艺术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

2.3 采用灵活的考核方式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可以避免一次考试过关的考试制度,采取专家观摩、对外演出、撰写论文、作品设计、作品编创、参加比赛等多种考核形式。这些考核形式充满了爱意与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避免了学生对艺术考试的恐慌心理,真正检验了学生的能力。

3 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即某同学非常喜欢艺术,却偏偏不爱上艺术课。因此,如何提高非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3.1 以审美为核心,重视感受与鉴赏

艺术教育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各种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艺术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艺术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目的。课程要降低知识技能的要求,淡化技能训练,相反的要强化审美、创新、实践能力。要专门设立“感受与鉴赏”学习领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世界,这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3.2 强调艺术创造,重视艺术实践

新的教学大纲要强调培养学生自信的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学生会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3.3 降低难度,拆除门槛

大纲要将“面向全体学生”作为一项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艺术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这样可以使教学难度降低,从而拆除了门槛,敞开艺术的大门,使每一个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的艺术潜能也得到开发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4 弘扬民族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艺术教育是高等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通过艺术教育来全面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将艺术与相关文化背景融合在一起。

4 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真正实现了艺术教育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艺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指导下,以规程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为工作方向,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使艺术教育工作跨上新的台阶,开创新的局面。

4.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高校艺术赏析课教学中,受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总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师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学,形成了被动的学习模式。大部分艺术赏析教学,都是采用学生观看作品,老师讲评作品的形式。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只是被动地“看和听”,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为此,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表达、思考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地体现了艺术教育的互动特征。

4.2 保护学生的个性意识

艺术教学的过程,也是艺术模仿与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必须体现出教学的共性特征,这是教学的基础,也是艺术教学的保障。但是,要在共性的基础上保护每个大学生的个性,充分挖掘他们的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便应该以鼓励与启发为主,注重寻找他们每个人自身的突破点,寓个性于共性中,真正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4.3 发挥艺术在交叉学科中的作用

普通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院校的培养专业精英人才的教育模式,前者更强调艺术教育在交叉学科中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拓宽艺术教育的思路,将艺术教育的审美性和思想性渗透到普通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去,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艺术教育的真正价值。

4.4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来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都是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艺术教育更是如此。教学中,我们采取以艺术鉴赏和艺术史的课程为理论基础,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后以艺术实践课程为实践环节,指导学生体会艺术所带来的各种美感。同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对外交流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并在实践中予以证明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艺术团举办艺术节以及各类演出,将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展现给广大同学,使他们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外,更直接地了解艺术、懂得艺术和展现艺术,强化了艺术的教学成果,推动了艺术教学的发展。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改善和提高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文化价值观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吕艺生. 舞蹈学论[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 黄宝富,高玉. 艺术概论[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

[4] 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见》座谈会学习[Z]. 人民网,2004年10月17日

上一篇: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和对策探析 下一篇:对大学生厌学与数学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