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时间:2022-10-22 10:50:23

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于8月26日至11月30日举办,本届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是“相逢于建筑”,由金泽美术馆、纽约新博物馆的设计者,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确定。她希望参展人能够剥除建筑作为文化或政治象征符号的沉重包袱,回归最原始的目的 让人们在建筑中生活、相逢,并且能够用建筑的语言引导所有参观者“想象社会变化的方向”,从而唤起世界各国的人们对建筑的再思考。这次建筑展不只是建筑体的呈现,而是建筑概念、思想与创意的汇集。

今年国家馆金狮奖的得主巴林,就符合这样的议题精神。巴林国家馆可用“原始”来形容。偌大的展场里只摆了三间小木屋,木屋里有茶具、椅垫,地上散落着渔猎工具,主人彷佛刚刚离去。参观者可以自由躺卧,享受悠闲的时光,整个空间只有一台液晶电视是现代科技产品,观众们躺在座垫上舒服地享受短暂的放松,大伙儿很快地交谈起来,似乎进入这座建筑后,人跟人之间的距离就消失了。看似“落后”的巴林国家馆小木屋中里却总是坐满了人。

最佳项目金狮奖被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JunyaIshigami)获得。颁给有前途的年轻建筑师的银狮奖则由比利时建筑事务所的克斯滕・格尔斯和大卫・凡泽韦伦(Kersten Geers David Van Severen)与其合作者,荷兰摄影师博斯・昔林森(Bas Pnncen)分享。石上纯也本次参展的作品名叫“如空气般的建筑”,是向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致敬。在14米×4米×4米的建筑模型中,所有结构都是用细如线丝的金属钢筋建成。它和一个真正的建筑几乎一样,包含了圆柱、梁和支柱的架构,但又缺乏具体的物理形态,是一个绝对透明的空间,仿佛漂浮在空气中一样。获得银狮奖的项目名为“七个房间21个角度”,建筑的外部由覆盖着反光材料的钢管组成,钢管沿整个建筑边缘扩展,在内部之外又扩展出了一个新的外部空间。在内部空间中,摄影师的作品沿着墙壁两侧排列。

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以“衰变的穹顶(Decayof Dome)”获得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特别荣誉奖。 “衰变的弯顶”由许多小构件木条搭建而成。作品外观形式采用了西方教堂的穹顶造型,类似十字架构型。搭建方式则吸取了中国传统的建造方式,形成一种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美感。

中国国家馆方案以“与中国约会”为主题,创造了一个广场式的开放空间,提供了不同文化、人群、思想交流的场所和可能性,切合了本届双年展的总主题。展览邀请了一位建筑师、一位景观建筑师和两位媒体艺术家制作了三个与“约会”有关的装置,在室内空间中安置了一个专题文献展和两件当代艺术作品,文献展的具体内容为独立成篇的关于“约会建筑”的研究资料和视觉表现,侧重于阐释“公共空间”在中国当代的发展历程,引起观众对展览主题及作品进行思考。无论是展览策略和营造方法都是动态的、不定形的。

建筑师朱锫的装置是以景观的方法处理建筑,采用透明塑胶材料配合LED光照,并结合场馆的全天日照变化形成光线变幻的园林式空间。景观建筑师朱育帆以锈钢板铸造了一个广场式开放空间的“路引”,其中糅合了东方人对于景观的认知,规范和提示着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在室内亮相的艺术家王潮歌和樊跃带来的作品是举重若轻的“小”装置,它强调的不是实体的建筑营造和壮丽的视觉效果,而是观众在不经意间发现的空间无垠的动态。展览还选择了两位以“人和空间”为创作对象的艺术家作品。艺术家徐累的作品所应对的是空间与“看”的关系,他的装置如同他的架上作品,既着眼于传统又对之进行反思;艺术家王卫长期以建筑装置作为思考媒介,他的行为、摄影作品以一种直接有力的方式,感性地呈现了空间营造为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交流”带来的变化。

上一篇:原子设计:所见即所得 下一篇:绯闻少女的流行词典